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克提姆海战安东尼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逃兵吗

阿克提姆海战安东尼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逃兵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26 更新时间:2024/2/21 9:21:29

埃及艳后是古埃及最后一任法老,虽然托密勒朝已经并非血统纯正的古埃及王朝,但是好歹托密勒王朝还维持着埃及的国家形式。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自杀身亡之后,埃及就变成古罗马的一个行省。在凯撒去世之后很快找到第二座靠山的埃及艳后,原本不该早死的。可是,因为一个逃兵,决定她命运的那场战争出现了逆转,她的靠山倒了。为了免受其辱,克里奥帕特拉七世选择了自杀,她毕竟是一个刚烈的女人,说什么也不肯做罗马人的阶下囚。失去女王护佑的埃及,彻底丧失了作为国家的主权。

决定埃及艳后命运的那场战争,发生在两个先后成为罗马话事人的男人之间。在凯撒大帝去世之后,马克·安东尼盖乌斯·屋大维是公认的最有能力继承他政治遗产的人选。刚开始的时候,安东尼是占上风的。安东尼是凯撒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他的势力范围在罗马帝国东部和高罗,他原本是声望最高的罗马帝国接班人。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见到埃及艳后之后,安东尼坠入情网无法自拔。凯撒虽然跟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育有一子,可是他用情不如安东尼深。在埃及艳后面前,安东尼简直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年,他不顾一切抛弃原配妻子跟她结婚,还公开承诺让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母子共同统治埃及、塞浦路斯,还打算让自己和埃及艳后的孩子继承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权。安东尼这个决定引起了罗马人的公愤,在他们看来,这与出卖国家领土主权无异。本来安东尼和屋大维各有拥趸,可是此后越来越多罗马人站在了屋大维这边。

屋大维本是凯撒的养子,也是凯撒正式指定的继承人。凯撒去世时,屋大维年仅19岁,太年轻了又没有兵权,不得不对手握兵权的安东尼退让三分。只是屋大维是个有谋略的人,他表面上很能忍,其实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其实安东尼还是屋大维的妹夫,被安东尼抛弃的妻子屋大维娅,就是屋大维的妹妹。

安东尼既然要美人不要江山,罗马人也决定抛弃他。公元前32年秋,罗马元老院剥夺了安东尼的大权,埃及宣战。罗马和埃及都拼尽全力,倾全国兵力应战,这场终将决定古埃及王朝和罗马国家命运的战争,其实是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较量。

公元前32年,安东尼率领6万步兵、1.5万骑兵、15万海军水兵、500艘战船直扑希腊,并在亚克兴海角地区安营扎寨。屋大维收到消息后,立刻动员8万步兵,1.2万骑兵,战船400艘。屋大维几乎亮出手里所有的牌,横渡爱尼亚海域,在意大利东南部地区与安东尼的人马隔海对峙。

安东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原本他的安排是技高一筹的。他把整个舰队编排成左、中、右三翼和一个预备队,他本人率领实力最强的180艘舰船在右翼。安东尼原本计划利用希腊西海岸中午之后刮起的西北风,迂回到敌人的左翼抢占上风。安东尼的船全是又大又耐撞的,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在逆风中作战的屋大维部队的小船,肯定会被撞个七零八落。中午之后风是从希腊大陆吹向海洋的,万一战局失利,安东尼的舰队挂上帆,就可以顺着风向逃回埃及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或许得到爱情的安东尼在事业上的好运用完了。这么个天衣无缝的计划,竟然被安东尼部队的一个逃兵泄露给屋大维。这个逃兵本是安东尼的老朋友、罗马贵族赫诺巴布斯。他临阵逃脱,把安东尼方的部署告诉屋大维。屋大维当然不是吃素的,他索性将计就计,把舰队分成左、中、右三部一线排开,像个猎人一样等待安东尼的到来。

公元前31年9月2日正午,安东尼人生的谢幕之战——亚克兴海战打响了。安东尼浑然不觉已被老朋友出卖,他按照计划指挥右翼袭击敌方左翼,屋大维左翼的主力舰队也朝安东尼的侧翼扑上去。屋大维的船灵活轻巧,左突右进,前后迂回,不但成功躲开安东尼舰队的远程投石的攻击,还主动撞上安东尼的大船。屋大维早有准备,使出新武器“钳子”,死死勾住敌舰,罗马步兵趁机踏上跳板跳到埃及战舰上。

安东尼的部署一点也发挥不了作用,在船上近身相搏本来就是罗马部队的强项。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在冲天火光之中,安东尼明白大势已去。他在夜色的掩护之下逃回埃及,跟电影《埃及艳后》安东尼死在情人怀里的结局不一样,安东尼并没能跟埃及艳后见上最后一面。相反,他收到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已经自杀的消息,万念俱灰之下伏剑自杀。埃及艳后是得知情郎身死后,不愿为屋大维的阶下囚,蛇吻自杀的。

史诗般的亚克兴海战不仅葬送了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的爱情,也葬送埃及的国运。安东尼英雄一世,论军事能力是不输屋大维的。他输的是人心,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他,因为一个女人遭到所有人的背弃。假如没有逃兵的反水,这场战争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如果安东尼赢了,罗马帝国的命运恐怕要改写了,那样的话灿烂的古罗马明就会戛然而止,就跟古埃及文明的遭遇一样了。

标签: 阿克提姆海战屋大维

更多文章

  • 阿克提姆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克提姆海战,屋大维

    在希腊西海岸,夏季的风上午总是从海上吹向大陆,到中午就转为西北风,风力相同。安东尼根据这个规律制定了作战计划。他把实力最强的舰队集中在右翼,利用转向的风力迂回到敌人的左翼抢占上风,利用上风和舰船的优势与屋大维的舰队进行决战。他认为屋大维的舰船较小,而且又是逆风作战,这样就可以迅速击败屋大维。一旦屋大

  • 阿克提姆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阿克提姆海战,屋大维

    公元前31年9月2日,阿克提姆海战爆发。罗马统帅阿格里帕率领260艘战船,在希腊西海岸迎战安东尼率领的220艘战船。由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弃军而逃,导致安东尼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次海战成为安东尼与屋大维斗争的决定性战役。阿克提姆海战,发生在公元前31年,也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

  • 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美国,南北战争

    钱斯勒斯维尔战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主要战役之一,发生于1863年4月30日-5月6日。战役背景自内战开始以来,林肯只是执意依据"宪法原则"而战,即是只求实现联邦完整统一,而不涉及废奴之事。又加上交战一年多来,双方虽然各有胜负,但总的来说是南方

  • 陆军少将约瑟夫·胡克的生平简介:约瑟夫·胡克怎么死的?(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约瑟夫·胡克,美国,陆军少将,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约瑟夫·胡克Joseph Hooker (1814年11月13日 - 1879年10月31日)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参加过美墨战争,在内战中成为少将,尽管在整场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总是因在钱诺斯维尔战役中被罗伯特·李大败而被人诟病。他有个绰号叫"好战的乔",但其实只是以讹传讹。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

  • 南军名将罗伯特李:为全部美国人敬仰的败军之将(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伯特李,南军,美国人,,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美国历史上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将,诸如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内战时期的格兰特、一战中的潘兴、二战中的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等,但是获得“战神”这一巨牛称号的只有一人,他就是美国内战时南部同盟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此君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在内战中N次打得北军找不到北,差点没把林肯总统给愁死。李生于美

  • 勒潘多海战:基督教国家共抗伊斯兰教奥斯曼土耳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勒潘多海战,奥斯曼土耳其

    自从第一次十字军之后,从来不曾引起到如此的宗教狂热:在基督世界中,到处都传播着土耳其人被击败了的佳音。教皇庇护五世深信此次胜利是玫瑰圣母的护佑,以致后来发生该战的十月被命名为玫瑰圣母月。难产的联盟公元14世纪,土耳其倚仗伊斯兰教和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在中亚西亚迅速崛起:吞食了欧亚大片领土,攻占了东罗

  • 勒潘多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勒潘多海战,奥斯曼土耳其

    土耳其对抗威尼斯在进行了一番精心准备工作之后,苏里曼二世于1570年4月派出使臣去威尼斯,要求威尼斯立即归还塞浦路斯岛,遭到威尼斯政府的断然拒绝。威尼斯政府当然清楚,土耳其的这个无理要求,实质上是苏里曼二世下的最后通牒,拒绝无异于“战争”一词,于是,威尼斯政府立即向所有基督教国家呼吁支援。但是,由于

  • 勒潘多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勒潘多海战,奥斯曼土耳其

    公元14世纪,中亚细亚一个新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它依靠伊斯兰教的影响和一支剽勇强悍的军队,经过连年征战,蚕食了亚、欧两洲大片土地。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基督教在东方的影响开始逐步衰落。穆罕默德二世之后的土耳其苏丹苏里曼,其野心更加膨胀。在穆

  • 门罗主义的实质内容是什么?门罗主义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门罗主义,美国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影响2013年是门罗宣言

  • 门罗主义是什么意思?门罗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门罗主义,美国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此观点由詹姆斯·门罗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