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奥廖尔战役:粉碎德军奥廖尔集团

奥廖尔战役:粉碎德军奥廖尔集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4/3 10:27:28

奥廖尔战役,是于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西方面军左翼实施的进攻战役,是库尔斯克会战的组成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奥廖尔集团并肃清奥廖尔突出部残敌。

奥廖尔战役在苏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在的攻势在7月10日被阻止后,苏军决定于12日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在奥廖尔战役中,苏军歼敌20万人,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并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同时苏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架。

12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火准备,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15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诺曼底涅曼飞行团)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7月16日,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京特·冯·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7月31日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苏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至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1943年7月12日,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中将)各兵团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转入进攻。空军第1(司令为格罗莫夫空军中将)、第15(司令为瑙缅科空军中将)、第16集团军(司令为鲁坚科空军中将)航空兵为支援进攻军队,出动2174架次,并在空战中击毁德机86架。近卫第11集团军,加强数个坦克军,于两日内突破德军防御战术地幅,并向纵深推进约25公里。该集团军在扩战果时,从西北和西面包围了博尔霍夫地域德军集团,同时向南推进,造成了切断德军由奥廖尔地域退却之路的威胁。

7月13日,西方面军第50集团军(司令为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博尔金中将)发起进攻,从西面保障近卫第11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61(司令为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别洛夫中将)、第3(司令为戈尔巴托夫中将)、第63集团军(司令为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科尔帕克奇中将)从东面向博尔霍夫、奥廖尔展开进攻。至7月13日日终前,该方面军楔入德军防御8—15公里。德军统帅部为使其坦克第2集团军免遭击溃。开始将第9集团军一部兵力从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仓卒调到该集团军地带。7月12—18日,由第9集团军调出4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从而加速了中央方面军任务的完成。

7月15日,该方面军右翼和中央各集团军第48(司令为普罗科菲·洛格维诺维奇·罗曼年科中将)、第13(司令为普霍夫中将)、第70集团军(司令为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加拉宁中将)向克罗梅总方向实施了突击。德军企图扼守奥廖尔突出部,急忙从苏德战场其他地段调来7个师(包括3个坦克师)。德军实施了猛烈反突击,力图阻止苏军前进。苏军航空兵的兵团和部队对击退德军反突击起了重要作用。法军“诺曼底”航空大队飞行员与苏联飞行员并肩奋战。为增强突击力量和扩张战果,苏军统帅部使用了战略预备队。

7月19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奥廖尔方向进入交战。次日,第11集团军(司令为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宁斯基中将)在西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50集团军的接合部进入交战。7月26日,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列柳申科中将)在近卫第11集团军地带内进入交战。近卫第11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向南挺进,迫使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和中央方面军右翼当面德军开始将其军队西撤。至7月底前,布良斯克方面军第61集团军在近卫第11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配合下,粉碎了德军博尔霍夫集团,并于7月29日解放了博尔霍夫市。第3、第63集团军在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配合下,前出到奥廖尔接近地,中央方面军突击集团则前出到克罗梅接近地。8月5日,苏军解放了奥廖尔。苏军在追击退敌时,于8月17—18日前,进抵德军在布良斯克接近地预先构筑的“哈根”防御地区。

此役,苏军付出巨大代价(除人员伤亡外,还损失2586辆坦克、892门火炮和1104架飞机),向西推进约150公里,解放大片苏联领土,为尔后向西方向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德国再也无法弥补巨大的损失(除人员伤亡外,还损失大量飞机、1044辆坦克、2402门火炮),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8月5日奥廖尔、别尔哥罗德获得解放这一天,莫斯科第一次鸣放礼炮。9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奥廖尔”荣誉称号。

标签: 奥廖尔战役德国二战

更多文章

  • "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德国纳粹元帅莫德尔(奥廖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国,元帅莫德尔,奥廖尔战役

    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是德国陆军元帅,因为防御能力出色,被称为"防守大师"、"希特勒的救火队员"。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的突出部之战即阿登攻势中

  • 法越战争:整个据点300多人只有这4人生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法越战争,法国

    1953年琅勃拉邦岌岌可危,法国方面再次派人劝说老挝国王西萨旺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没想到他还是出奇的“硬气”,又一次拒绝了法国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河内法军指挥部实在是黔驴技穷了,只好给守军下了死守的命令。说来也是“天不灭法”,越军虽然兵临城下,不过也已经是师老兵疲了。补给线拉的太长,后勤跟不上,

  • 法越战争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总共进行了几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法越战争,法国

    第一次法越战争1858-18621858年6月27日,法国海军上将戈·德热努伊率领法国远征军和西班牙联军3000多人和14艘战船,炮轰并占领了越南不设防的土伦港,拉开了法越战争的序幕。法国远征军占领土伦后,没有马上北进攻占越南首都顺化,而是于1859年2月18日沿海南下攻占了越南南部重镇西贡,只派少

  • 一次拯救儒家思想号召的政治会议——白虎观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虎观会议,汉朝

    汉朝时期,随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一句见解,一时之间让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当朝君主进行统治全国的有力武器。但是当时因为王莽建立新朝后对于国内的一些思想进行了整改,所以除儒家思想外的其他文学代表也逐渐重新有了增长的势头。学术繁杂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产生,所以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权者必须选取一种学术加

  • 什么是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会议的原因,背景,以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虎观会议,汉朝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

  • 白虎观会议的内容是什么?它又影响了哪些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虎观会议,汉朝

    这个在历史上声名不显的白虎观会议,这个东汉汉章帝,他召集的这个会议,这是一个讨论儒家学术,儒家经典的一次学术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进一步的把一个忌讳之学和儒家的学说两个学说结合起来,使得它到了一个压服其他学说的地步。在这个会议中,确定了儒家它的学术地位的至高无上,也是巩固了汉朝,东汉这个王朝它在这读书人

  • 什么是唐灭高句丽之战?战争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影响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灭高句丽之战,唐朝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百济和唐、新罗之间的战争,高句丽最终被唐王朝击败、攻灭。高句丽被灭后,唐朝建立安东都护府管理高句丽故地。罗唐战争后,新罗再次长期臣服于唐朝,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

  • 揭秘:唐朝灭掉高句丽的得与失(唐灭高句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灭高句丽,唐朝,唐灭高句丽之战

    高句丽做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有独特的历史跟文化,且跟日后的契丹、女真不同,高句丽是农耕民族,基本上汉民族对上农耕民族是不太会输的,即使输了也只是鲜疾之痒,并不会像输给游牧民族那样伤筋挫骨,历史上中国分裂时期常被游牧民族打败,但是对上高句丽,即使是处于分裂时代的三国公孙氏政权、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各

  • 唐朝为什么用了50年才灭掉高句丽?原因是什么?(唐灭高句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灭高句丽之战,唐朝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朝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争与长年饥荒,高句丽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击败。高句丽被灭后,罗唐战争爆发。新罗将唐驱出朝鲜半岛并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自称高句丽继承者的渤海国控制。隋朝攻打高句丽惨败后,国内

  • 稷下学宫的齐地学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稷下学宫,齐国,学术

    稷下学宫,或者说,齐地中央学术研究院,是随着田齐政权兴盛而诞生的。稷下学宫鼎盛的时候,是当时国际学术文化圣地。儒家、变异儒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等诸子百家都在稷下学宫有活动。儒家的圣人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名列稷下学宫。荀子更是做了稷下学宫祭酒,就是院长。更不要说阴阳家邹衍,儒家变异学派(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