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乙未事变——明成皇后闵兹映之死

乙未事变——明成皇后闵兹映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44 更新时间:2023/12/8 7:31:16

如果要问19

世纪末叶,谁是东亚最有权势的女人,那么答案毋庸置疑是中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而在与中国山水相连的朝鲜半岛,同样有一位热衷干预政治的“女强人”,她就是被今天的韩国影视剧包装为“贤良淑德”、“开化先锋”的明成皇后闵兹映。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闵兹映便与自己的公公——朝鲜国熙生父——大院君李昰应恶斗连场,不仅令本就党争不断的朝鲜王国鸡犬不宁,更频频牵动中日两国敏感的神经。甲午战争固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最为关心战事进程的自然莫过于有着切身利益的朝鲜王国高层。

1984 年10 月11 日,日本驻朝公使井上馨大院君摊牌,李昰应无奈地再度下野。

惩治了李昰应之后,日本政府自以为可以放手按自己的理念改造朝鲜,却不料“三国干涉还辽”的消息传来。这一变故使得依托日本支持而推行改革的开化派举步维艰,也无力对抗一度雌伏的闵兹映及其一手组建的所谓“贞洞派”政治势力的反扑。

多年的摸爬滚打,早已令闵兹映成为政坛老手。眼见以沙俄为首的西方列强对日本独霸东北亚所表现出的强烈不满,闵兹映另辟战场,在沙俄驻朝公使馆附近成立所谓的“贞洞俱乐部”。在以宴请之名串联各国驻朝公使的同时,闵兹映又网罗了朴定阳、李范晋等一批过去的失意政客,形成了这一股颇为可观的全新势力——“贞洞派”。

客观来说“贞洞派”和昔日的闵氏外戚有着本质的差别,朴定阳、李范晋等人不仅在朝野都颇具知名度,有着“民族英雄”的口碑,更兼有担任朝鲜驻外使节的外交经验。因此无论是在朝鲜国内还是西方列强的眼中,“贞洞派”均较亲日的开化派更具人望。对于这样一股政治力量,日本一度力主以怀柔和收买为主,准备从给予朝鲜的300

万日元贷款中分出一部分作为收买闵兹映的政治献金。但是面对日本的主动示好,闵兹映根本不为所动。在她看来沙俄有能力逼迫日本放弃辽东,那么借助西方的力量,勒令日本从朝鲜半岛撤军也并非难事。

应该说闵兹映关于朝鲜成为“远东瑞士”的永久中立国设想,在国际上还是颇有市场的。但是这位在国内争斗中向来游刃有的闵妃却在国际政治上表现出了其幼稚的一面。一向以“双头鹰”自诩的沙俄帝国的确对东北亚野心勃勃,但是其着眼点始终是中国东北的万里沃土和渤海湾的不冻港,地狭多山的朝鲜半岛至多只是一个牵制日本的缓冲地带。因此朝俄之间尽管在甲午战争前有过两次“密约”事件,但每年不足30

万美元的双边贸易总额却始终令沙俄对朝鲜王国保持在“口惠而实不至”的阶段。

◎反映日俄争夺朝鲜的西方政治漫画

如果说闵兹映高估了沙俄对她的承诺是一个危险错误的话,那么她低估日本政府的无耻和粗暴却是足以致命的。1895 年9

月,在朝鲜政府拒绝由日本出资修建从釜山至汉城的铁路提案后,恼羞成怒的东京方面撤换了职业外交官井上馨,代之以退役陆军中将三浦梧楼,发出了对朝政策由怀柔走向强硬的明确信号。

三浦梧楼是当年高杉晋作麾下奇兵队的成员,参与过第二次长州征讨、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堪称“老兵油子”。尽管在1888

年由于山县有朋的排挤而被迫退役,但赋闲之后却并不甘于寂寞,随即和玄洋社(黑龙会的前身)等右翼黑社会组织打得火热。据说被任命为驻朝公使之后,三浦梧楼曾求教于玄洋社大佬头山满,头山满当即指出要巩固和扩张日本在朝利益,当务之急便是除掉闵兹映。如果日本政府不愿意出面的话,头山满也乐于动员在朝的大陆浪人,助三浦梧楼促成此事。

三浦梧楼抵达汉城之后便以自己皈依佛门,需要每日读经诵诗为由闭门不出。而就在三浦以日本公使馆为据点,开始大肆招徕在朝浪人之际,闵兹映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对手真是一个放下屠刀的“参禅僧”,她竟自作主张地准备解散朴泳孝借助日本之力组建的朝鲜新式陆军——训练队,代之以美国人戴伊为教官,闵兹映最为宠信的将领洪薰指挥的侍卫队。

训练队与当年壬午兵变的别技军相比,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武装上均有了质的飞跃,眼见此次沦为弃儿的竟然是自己,当然无法按捺心中的不平。10 月7

日,朝鲜军部大臣安駉寿奉闵妃之命,前往日本公使馆通报了解散训练队的消息。三浦梧楼表面镇定自若,但内心却喜不自禁。显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摆在了他的眼前,只要鼓动训练军叛乱,日本驻军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入宫护卫,届时由自己招募的大陆浪人便可以趁着混乱轻松地结果了闵兹映的性命。这个计划三浦梧楼将其代号为“狐狩”。

既然要以朝鲜军队的名义展开叛乱,那么三浦梧楼自然还需要一位朝鲜政要来扮演叛乱领导者的角色。而自被日本人抛弃后,长期得不到儿子、儿媳半粒米钱供给,不得不变卖家产以维持生计的大院君李昰应,随即与三浦梧楼一拍即合。当然,李昰应和自己的儿媳尽管争权夺利多年,但未必便想置对方于死地。在被日本人请出新居所——孔德里之大院君别庄时,这位自以为将重归权力巅峰的老人还特意嘱咐日本浪人:“今日之事,只在护卫而已,勿于宫中行暴举。”

1985 年10 月8 日凌晨,800

名原朝鲜新军训练队成员与日军汉城守备队步兵第十八大队会合后,开始向景福宫光华门发动进攻,史称“乙未事变”。驻守王宫的洪启薰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只能用生命诠释了其对闵兹映的忠诚。壬午兵变中洪启薰曾面对着截杀闵妃的叛军高喊:“此吾妹为尚宫者也,勿误认!”最终保全了闵兹映的性命。但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能够保护这个权倾一时的女人了。

在日军的护卫之下,李昰应亲自去找自己的儿子李熙密谈,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或许早已没有了亲情的父亲,李熙只能签署了《王后废位诏敕》,宣布将闵兹映废为庶人。但是恐怕连李熙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爱过的女人此时已经倒毙于日本浪人的刀下。

闵妃被害的经过,坊间所流传的版本众多,近代更有人将韩国人写的架空小说的内容当成是史料,认为闵兹映死前曾遭遇日本浪人的奸污。同样是根据无法考证的当事人——浪人小早川秀雄所谓“(死者)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岁”的回忆,也有人坚持闵兹映并未遇害,而是隐姓埋名逃入了民间。但无论如,随着日本汉城守备队将乱刃砍死的女尸拖入景福宫东侧鹿园的松林中烧毁,遗骨投入香远亭的池塘,闵兹映这位把持朝鲜王国21

年的后妃,其政治生命终于彻底终结了。

标签: 乙未事变朝鲜

更多文章

  • 朝鲜哪位美皇后被日军活活烧死?闵妃弑害事件(乙未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鲜,朝鲜皇后,乙未事变

    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1895年10月8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玉壶楼,她的死一直备受争议。日本军人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明成皇后是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

  • 锡伯族信仰 锡伯族信奉藏传佛教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锡伯族文学艺术,藏传佛教

    锡伯族的藏传佛教信仰喇嘛教(确切地说是藏传佛教)传入锡伯族地区始于元代。元朝统治者由于喇嘛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因而,在西藏大力扶持它的同时,又通过各种形式,把它很快传入蒙古族统治地区,使大部分蒙古族以及其他所属少数民族相继都皈依了此教。在此期间,喇嘛教虽然受到了来自这些民族原有萨满教的强烈反

  • 普米族宗教 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普米族,普米族历史,普米族宗教,藏传佛教

    除信仰原始宗教外,普米族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本区俗称为喇嘛教。喇嘛教属于佛教教派,元朝始传人宁蒗普米族中。早期传入的喇嘛教称“萨迦”喇嘛教(当地汉称白喇嘛教,通称花教),该教在宁蒗县修建有两所较大的寺庙,一在永宁者波村,称“他鲁生给空’寺庙(亦称白教喇嘛寺),现仅存遗址。一在新营盘村,称“龙古

  •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族,蒙古族,藏传佛教,藏族文化艺术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传入西藏佛教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喇嘛教。这个宗教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在元朝统一后,慢慢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与生活中。使蒙古族的文化打上藏传佛教的标志。藏传佛教初传蒙古族地区的特点第一,政治色彩浓厚。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依靠的是蒙古族统治

  • 小希拉克略的登基:开启了拜占庭帝国的伊拉克略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伊拉克略王朝,拜占庭帝国,希拉克略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在东欧一带基本还能算个主管领导,所以阿瓦尔人先找当时的查士丁尼一世,要求给片自留地立脚。罗马人嘛,最不能少的就是雇佣兵,不管培养了多少雇佣军后来让自己吃大亏,只要看到妆容奇特、形象彪悍的,他们就觉得可以控制他们,让他们为罗马帝国卖命。阿瓦尔人光头,留个大辫子,身上还有些干草或者

  • 拜占庭帝国的第四个王朝:伊拉克略王朝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伊拉克略王朝,拜占庭帝国

    伊拉克略王朝(610~717),东罗马帝国的第四个王朝。统治时期,帝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包围和袭击。在亚洲,波斯帝国继续打击着拜占廷。611年,波斯占领了卡帕多细亚,接着占领了拜占廷东部最富庶的叙利亚行省,以及帝国第三大城市安提阿,并且入侵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将最神圣的基督教文物“真十字架”残片掳掠而

  • 伊拉克略王朝第一任皇帝:希拉克略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希拉克略王朝,希拉克略,伊拉克略王朝

    弗拉维斯·希拉克略(拉丁语:Flavius Heraclius;古希腊语:Ηράκλειος,575年-641年2月11日),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希拉克略王朝第一任皇帝(610-641年在位)。出生于一个亚美尼亚家庭。传统上,希拉克略被认为是军事制度--塞马制度的缔造者,现代学者则认为皇帝君士坦

  • 抗清三公是指哪三个人?抗清三公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抗清三公,清朝,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抗清三公指明末率领江阴十万百姓抵抗清军的三位主要领导者: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气节。抗清三公阎应元阎应元,字丽亨,直隶(河北)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民族英雄。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

  • 江阴抗清三公之一:阎应元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阎应元,清朝,抗清三公

    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

  • 江阴人民的噩梦:江阴八十一日中抗清名将阎应元英勇赴死(抗清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江阴八十一日,清朝,阎应元,抗清三公

    冯厚敦随后率千余义军与清军巷战,负伤力竭之后,对身边的人说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随即拔刀自刺其胸,又一头跳入湖中寻死,后被清军拖出。被俘之后,大英雄阎应元对清军劝降的回答只有三个字:“速杀我!”终被清军杀害。陈明遇关闭县衙放火,将不愿投降的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烧死,自己拿刀与清军奋战,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