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领导者:腓特烈二世的生平简介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领导者:腓特烈二世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91 更新时间:2023/12/25 19:50:33

(1194年12月26日-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国唯一的女继承人)。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是亨利六世夫妇唯一的孩子。

腓特烈二世异注重皇帝的威严,留下了大量以罗马皇帝为造型的雕塑,让现代人能猜测他的容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容貌相当地清秀富丽,看上去个性很沉静。但随着年龄地增长,他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脸色阴沉的帝王,皱着双眉,似乎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不满怨恨。

虽是被逐出教门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导第六次十字军,毫无死伤地进入圣地耶路撒,被称为"王座上第一个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识份子。

关于康斯坦丝皇后的故事薄伽丘在《名女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有预言称她的婚姻将毁灭西西里,所以威廉二世强迫童年的她发誓永远守住处女之身,发誓不婚。她就这样在修道院里一直呆到三十多岁,在中世纪的人看来她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所以也就慢慢淡忘了一个不幸的预言,但是她还是在34岁的时候嫁给了年轻的亨利,即后来的皇帝亨利六世。

康斯坦丝皇后在婚后一直没有孩子,直到40岁才令人吃惊地怀上了孩子,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宣称一个屠夫的儿子将被调换成皇子,这对靠血缘世袭的西西里王室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流言。1194年12月26日皇后在赶往西西里(皇帝已经于圣诞节加冕成为西西里国王)的途中感到了分娩的阵痛,她在耶西的市集上搭起了帐篷,为了维护孩子正统的继承权力,她允许镇上的女公民观看皇后的分娩,并把赤裸的正滴着乳汁的胸脯给众人看。

在与父亨利六世唯一一次见面--施洗中,被赋FEDERICO RUGGERO的名称:意寓将继承祖父红胡子(FEDERICO

I)和外公罗杰二世(RUGGERO)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成为西西里与日尔曼两地之王。

腓特烈二世父母的婚姻使他自然成为西西里的继承人。而德意志的王冠他也在例行的"选举"中得到。亨利六世让诸侯在1196年12月选举年幼的腓特烈为德国国王,但同时皇帝企图实现的皇位世袭制度却因教廷的强烈反对而失败了。但当亨利六世患疟疾突然去世时(1197年9月28日),腓特烈二世还是个孩子,皇帝的遗嘱(有可能是伪造的)为他规划了"理想的未来"。以帝国对教廷的让步保证腓特烈二世得到巨大的帝国。然而皇帝一死,托孤大臣安魏勒的马克瓦尔特就被康斯坦丝皇太后赶出了西西里。

在康斯坦丝皇太后授意下,年幼的腓特烈二世放弃了德国的王位,她让自己的儿子于1198年5月17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在丈夫去世一年后,44岁的康斯坦丝太后也走到生命的尽头,她于1198年9月27日去世,她在去世前请求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保护这个年幼的国王。因而这位年轻的国王是在教皇的监护下成长起来的,被称做"神父哺育的国王",德国人则喜欢称他为"普利亚的孩子"。

当然作为帝国的敌人,英诺森三世并没有成为这个可怜皇室遗孤的负责的监护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不受重视甚至是歧视和虐待中度过的,他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度过了整个童年,在一个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这个儿童虽然着王冠其实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有传说,6岁的他穿着国王的华服用尖利的手指甲不停地划破绸衣和自己幼嫩的皮肤。没有人关心他,有时候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这个孩子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依靠富有爱心支持皇帝的家庭的接济。这样的童年是个皇帝不可想象的,但正是这样悲惨坎坷的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腓特烈二世的一生。他待人平等,可以同马夫平等地交谈问题,他只相信自己,极端地自我,相当地世故。他见多识广,对知识孜孜不倦也是从他童年在市井间的生活开始的。(然不尽实,教宗有派遣一系列的教会人士,对腓特烈生活,教育进行相当程度上的监护)

在他15岁的时候,他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终于做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让他结了婚。为他选了一位新娘,比年轻的国王至少大10岁还是个寡妇,阿拉贡的公主康斯坦丝。

1211年,因为奥托四世的不受控制,英诺森三世提议腓特烈为日尔曼国王,而他的婴儿长子亨利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妻子为王国摄政。于是乎腓特烈踏上前往日尔曼的道路。3月,自巴勒莫出发,于复活节夕到达罗马,与英诺森三世会面--这也是两者唯一的一次会面。腓特烈宣誓效忠教宗。随后通过热那亚,于7月到达康斯坦茨,并在之后3个月与法国不久后的国王路易八世签订共同对抗奥托四世。1213年7月12日,在教宗的黄金训令中,承托了神圣罗马帝国与西西里王国的分离,放弃日尔曼在意大利半岛的一切权力,并承诺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满意地认为,他已经完全控制了腓特烈二世。1214年,奥托四世在鲍思战役中惨败,这使得腓特烈二世确保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腓特烈二世与教皇国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1234年,教皇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二世很快扑灭了叛乱,他废除了儿子的王位,并把他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的监狱里(1235年)。他在意大利有一个有力的支持者:维罗纳长官埃泽利诺三世·达·罗马诺。在后者支持下,他对意大利南方的反皇帝城市联盟进行征讨(1236年)。1237年,腓特烈二世在科尔泰努瓦大败圣泽诺内联盟。1241年他袭击了热那亚的舰队,俘虏了两名正准备参加教皇召开的,谴责腓特烈二世的会议的红衣主教。

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表现出一种比格列高利九世还要严厉的态度。1245年,他在法国的里昂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他选择里昂是为了避开皇帝的直接军事威胁)。腓特烈二世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教皇的制裁损害了他的声望,在那个人民笃信基督教的时代,君主被开除教籍是极其危险的,以前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更严重的是,德意志的诸侯开始与意大利城市联合反对他,这些诸侯一直是困扰每一代皇帝的威胁力量。1246年,图林根公爵亨利在教皇与诸侯支持下当选为敌对国王。在种种困难之下,腓特烈二世在弗萨尔塔战役中被意大利同盟打败,他的儿子被俘。

去世

腓特烈二世一直未能找到反对英诺森四世的可靠同盟。1250年12月,他在一次行猎中突然病倒了,可能是中风。当然也有流言说是被自己的儿子曼弗雷德杀死。1250年12月13日(恶魔之夜)腓特烈二世死在了弗奥伦蒂诺城堡,享年56岁。迷信的皇帝曾听到过请他小心带"花"的地名,所以他一生都小心地踏足佛罗伦萨,但是命运却安排他在"百花之宫"(弗奥伦蒂诺城堡)结束了他传奇性的人生。

他的死被隐瞒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被葬在巴勒莫大教堂的地下室内,他父母的身旁。入葬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重罪者忏悔的麻袋衣而不是皇帝华丽的寿衣,他的遗体外还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裹上大幅的丝绸布,上面绣着一句箴言:"统治世界的"。这件悔过的麻袋衣今日仍然在皇帝遗体的身上,不过这位在生前把世界搅乱的皇帝已经变成了一堆红棕色的枯骨,即将化为灰尘。就像他所有的爱和恨。

他活着的时候为意大利而生,忘却了自己的父亲的国家德意志,他爱说自己是"西西里国王",一生只有一次称自己为"罗马人之王"(即德意志国王)。

更多文章

  •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什么时候?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Al-Kamil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

  •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第六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十字军东征,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有关,在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还有一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正教。而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主体。十字军东征是由天主教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图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发起了东征,东正教参与到了其中。天主教国家法

  • 关岛战役战前双方有着怎样的准备?投入了多少的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日军在关岛建有三个机场,其中第三个机场尚未竣工。最初日军对关岛的防御并不重视,直到马绍尔群岛失守,日军才开始加强关岛的防御,日军对关岛的增援比塞班岛成功多了,大批援军和物资运上了关岛。关岛的守军是陆军步兵第二十九师团、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第十独立混成联队、第五十二高炮大队以及海军第五十四警备队,共

  • 关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就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1944年7月21日,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正是交兵的好天气,凌晨开始,美军就以6艘战列舰、3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和32艘驱逐舰进行直接火力支援,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军舰和飞机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协同攻击,规定舰炮弹道不得高于365米,飞机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57米,这样舰炮与飞机就能发挥更大威力

  • 第二次关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简介1944年6月美国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逐岛进攻”的战略改为“蛙跳战术”,即越过日军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岛屿夺取太平洋上最关键最重要的据点,切断日本的海空交通线建立美国的海空军战略基地。因此美军决定绕过加罗林群岛直取马里亚纳群岛,其目的是要攻克塞班岛、提尼安岛,夺回关岛,突破日本的内防御圈。美太平洋舰

  • 库尔兰战役:有去无回的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回首二战的所有战争,让人难忘的战史很多,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是非也多是由胜利者来定义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史学上这方面还是不如其他学科,有更超然公正的定义。撇开历史功过是非的争论,愈是深入历史真实,愈会发现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愈是含糊,那分界线是那么的不清晰,甚至不存在。但是,有一点历史真实

  • 关于库尔兰战役的评价如何?库尔兰战役有什么战略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最重要政治成果,是从德军手中解放了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库尔兰半岛外)。德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食、原料基地,德军则丧失了赖以实施翼侧突击威胁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联红军的有利基地,苏联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胜利,使芬兰加速退出战争。战役结果,使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集团失去了战略意义。苏联红

  • 库尔兰战役有几个阶段?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第一阶段(9月14~27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2、1方面军实施了里加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进抵距里加25~60公里处德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区。由于德军在该防御地区进行激烈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尽快切断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于1944年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兵

  • 库尔兰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总情况,是由苏联红军1944年夏季的顺利进攻行动所决定的。这些进攻行动,使苏德战场德军各主要战略集团相继被粉碎。负责防守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损失惨重,退至纳尔瓦湾至东普鲁士边界之间的新地区。他们被苏联红军压至波罗的海海边狭小区域,其主力被从南面深远包围。德军统帅部深知扼守这一战

  • 汉武帝币制改革,最亏的当数诸侯国及地方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