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格拉纳达战役)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格拉纳达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3/12/11 6:57:18

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

这场战争(格拉纳达战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教会取代室成为战争主导和战争经费的主要资助来源,职业军人亦参与其中,参战士兵人数创历史纪录,大炮以前所未有的频度被广泛使用。以上信息表明,格拉纳达之战已表现出早期现代战争的特点。此外,这一时期战争中,在为维护皇家权威而战的名义下,还涌现出许多早期现代政治体制雏形。对西班牙来说格拉纳达之战的意义在于,战争可以把皇家利益与宗教使命紧密捆绑在一起,这为后来征服新大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场战争还关系到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15 世纪的欧洲,末世论(有关世界末日的思想)极度盛行。15 世纪末,整个欧洲尤其在西班牙广泛流传一种说法,说是预言家已经预言斐迪南是世界末日的关键人物。此外,预言还说斐迪南将会征服格拉纳达,跨过地中海打败所有穆斯林,把犹太人改宗为基督徒,占领耶路撒,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督教帝国。随着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不断取得胜利,这些预言越传越广。预言重点强调国王发动战争的宗教目的,并为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早前发表类似思想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也不失时机地反复声称格拉纳达之战(以及之后对美洲的征服)并不只是为了获得他们个人的名利,而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并荣耀上帝的光辉,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因此,收复失地运动提出的很多思想主均为日后征服新大陆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基督徒对格拉纳达的征服对西班牙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场战争结束了收复失地运动。780 年来基督徒统治者第一次控制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起初,基督徒征服者格拉纳达穆斯林保证如果这些穆斯林选择留在格拉纳达,那么他们仍旧享有财产权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基督徒统治者还答应协助那些不想留在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离开格拉纳达,向北非移民。来自塔拉韦拉(Talavera)的格拉纳达第一任主教斐迪南受命承担改宗格拉纳达穆斯林的任务,他对摩尔人的风俗习惯与伊斯兰宗教信仰进行了区分,打算通过谨慎耐心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完成改宗穆斯林的工作。然而,由于当时整个欧洲包括西班牙的宗教多元主义主张被压制,加上国王对穆斯林改宗速度太慢表示不满,因此国王便派托莱多主教西斯内罗斯(Cisneros)去格拉纳达加速对穆斯林的改宗进程。西斯内罗斯组织了富有争议的大洗礼运动,激起了穆斯林的连锁反抗。1500 年,由于担心北非穆斯林与格拉纳达穆斯林势力联合,因此王室用比1492 年时更为不客气的言辞要求格拉纳达穆斯林在参加穆斯林改宗洗礼和移出西班牙之间必须做出选择。鉴于1478 年基督徒已经建立西班牙宗教法庭(Spanish Inquisition),且犹太人也已于1492 年被逐出西班牙,1500 年的决定对当时的穆斯林来说并不感到意外。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基督徒不断强化基督教作为这个国家唯一合法宗教的地位和化统治的地位,颁布各种法令禁止在格拉纳达使用拉伯语言和文字。1609 年,连摩里斯科人(Moriscos,即改宗了的穆斯林)也从半岛被驱离。1492 年对格拉纳达的征服不但标志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而且也标志康维尼西亚计划的终结。建立本国宗教大一统地位的思想是新教改革时期欧洲所有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早期现代宗教战争必然发生的结果,这使得征服美洲的基督徒也要求当地土著居民必须改宗。同时,还造就了以西班牙为范本的早期现代单一民族国家类型。

如果就收复失地运动本身来说1492年是其结束之年,但就其思想发展而言1492年却不是其终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收复失地运动可作为进一步进军北非计划的一部分,提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阿拉贡和葡萄牙为此已经有数年的准备。然而,1492 年后,迫于欧洲外交行动和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需要,这个计划被搁置起来。在许多欧洲统治者包括教皇看来,格拉纳达之战的胜利是日后打败土耳其帝国的先决条件。其次,收复失地运动的一些做法在日后西班牙的国内政策中被保留下来。骑士团制度和教会什一税制度继续在西班牙社会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征收上来的税金被用于地中海战争,与荷兰新教徒之间的战争和新大陆的殖民活动。骑士团在宗教领域里把征服和再征服,十字军东征和帝王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许多来到新大陆的西班牙征服者都自诩为哈比托(habito)或某一骑士团成员。

新大陆是收复失地运动继续发挥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当时西班牙人意识到创建海外西班牙帝国属地应成为收复失地运动的延续,因为西班牙人在新大陆面临与收复失地运动时期一样的困难和问题。有些理论家如葛梅拉(Gomara)的洛佩兹(Lopez)撰文声称,由于西班牙人有与异教徒斗争的传统,因此当他们解决摩尔人的问题后应马上着手解决美洲印第安人的问题。格拉纳达征服之后,西班牙统治者发现许多无仗可打的士兵已经变得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回到平民生活状态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西班牙的海外扩张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为皇家带来海外利益,又可以稳定国内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1492年格拉纳达胜利的话,西班牙想要征服新大陆是绝无可能的。人们一直在争论当时除西班牙之外为什么没有其他欧洲国家发现新大陆,答案正如德里克· 洛马克斯总结的那样,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

更多文章

  • 克里木战役:全歼德军14万守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1944年4月8日至5月12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为解放克里木半岛,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配合下,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克里木战役。凭借数量占优的兵力和兵器,苏军以歼敌超过14万人的战果获得战役胜利,解放了克里木,收复了塞瓦斯托波尔。克里木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

  • 关于克里木战役的评价如何?对战局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此战,德军第17集团军被彻底击溃,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军技术兵器几乎全部被苏军缴获。此外,黑海舰队航空兵和舰艇击沉了大量载有德军和军用物资的船只。据第17集团军司令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从5月3—13日,即有4.2万名官兵在海中溺毙。德军在1941—1942年用250天才攻占

  •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双方投入乐多少兵力?最后损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克里木战役 1944年4月8日—5月1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梅利托波尔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的结果,苏军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峡的土耳其壁垒工事,

  •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简介苏军参战兵力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4月18日起编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共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支援作战的飞机1250架,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分别从海上进行支援。当面之敌为德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E.埃内克上将),其编成内有5个德国师、7个罗马尼

  • 十字军东征的末路:因为贪婪发动的不义之战(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英诺森三世,意大利,十字军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

  • 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诸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

  •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字军东征,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虽然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只有10几天了,可是罗马的气候仍然非常温暖。连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车水马龙,警卫森严。教廷的拉特兰宫门前,更是停满了装饰豪华的马车。一些显贵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原来,教皇英诺森三世正在这里召开宗教大会,准备组织第五次

  • 英埃战争:英国血腥占领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埃战争是19世纪后期英国为镇压埃及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埃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为开端,以英国侵略军彻底占领埃及而告终,战争结果使埃及从半殖民地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

  • 英埃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1882年7月11日,英国分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这支分舰队由8艘装甲舰、5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装备有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中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约兹”炮,有舰员5700人。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埃及守备部队有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工事阵地简陋。经激烈交战,

  • 英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马穆鲁克王朝。1769年,埃及马穆鲁克军团驱逐了土耳其统治者,宣布埃及独立。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国殖民统治。1801年,英国乘埃及人民反法斗争高涨之际,伙同土耳其军队打败法军。法国退出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