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意大利南部战役简介 意大利南部战役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意大利南部战役简介 意大利南部战役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4/1/5 18:42:55

意大利南部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于1943年9月—10月在意大利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此役,盟军亡2000人,伤7000人,失踪3500人,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进攻意大利中部创造了条件。

背景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美军计划

西西里战役尚未结束,意大利政局就发生了动荡,1943年7月25日,以前任总参谋长彼得罗·巴多格利奥元帅为首的上层军政人员,在国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以保护安全的名义将意大利法西斯首脑墨索里尼软禁起来,其职务由巴多格利奥接替。巴多格利奥政府上台后,表面上宣称将继续随同德国进行战争,实际上他已派出了全权代表卡斯特拉诺将军与同盟国一方进行了秘密接触,商议停战事宜。

西西里战役后,盟军对战争的下一步方针进行了商讨,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应当进攻意大利本土,因为只有当德军在法国北部的驻军少于十二个师,横渡英吉利海峡开辟第二战场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迫使德军削减其驻法国部队的最佳方法就是进攻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使德军抽调在法国的部队接替原在巴尔干半岛的意军。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认为意大利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只需要再发动一次进攻,意大利就会投降。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则坚持只有尽快进攻法国,开辟第二战场,才是迅速结束战争的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反复协商,英美达成了协议,美国同意进攻意大利本土,但条件是只能动用地中海战区的现有兵力,而且地中海战区还必须抽出七个有战斗经验的精锐师,参加在法国北部的登陆。作为妥协,英国保证全力参加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并将太平洋战场交由美国全权处置。

尽管如此,马歇尔仍担心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将严重分散盟军的力量,影响在法国北部的登陆。因此他指示艾森豪威尔制定两个计划,一个是进攻萨丁岛和科西嘉岛的计划,另一个是进攻意大利南部本土的计划,准备从中选择一个实施。根据这一指示,艾森豪威尔责成在阿尔及尔的美第五集团军负责制定前一个计划,在利比亚的英第五军和第十军负责制定后一个计划。

后来随着意大利与盟军秘密谈判的进程,为了能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后尽快占领罗马,经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艾森豪威尔放弃了进攻萨丁岛和科西嘉岛的计划,命令美军第五集团军制定在那不勒斯以南的萨勒诺登陆计划,代号“雪崩”,其寓意正是希望登陆部队上岸后像雪崩一样,迅速推进攻占那不勒斯;英军第八集团军横渡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最南端登陆,代号“湾城”;英军第一空降师则直接在塔兰托和福贾登陆,夺取这两个重要海空基地,代号“响板”。此外还命令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准备一旦意大利宣布投降就在罗马空降,尽速控制罗马。

1943年8月,盟军在地中海战区已集结了地面部队四十个师,作战飞机三千架,舰艇六百五十余艘,其中包括航母七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十一艘、驱逐舰六十三艘、登陆舰只三百四十二艘。

盟军“雪崩”作战的战役总指挥是地中海战区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地面部队为美军第五集团军,司令是美国陆军中将克拉克,下辖道利少将指挥的美军第六步兵军和麦克里里少将指挥的英军第十步兵军,共计五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和一个空降师,其中美军四个师。

海军由美国海军中将休伊特统一指挥,分为四个编队:

第八十一特混编队,又称南部登陆编队,由美国海军少将哈尔指挥,计有运输船十八艘、坦克登陆舰三十艘、步兵登陆舰三十二艘、坦克登陆艇六艘、炮火支援登陆艇四艘、巡逻艇十二艘、扫雷艇二十一艘以及其他小型舰艇三十二艘,掩护兵力为三艘巡洋舰、十七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负责运送美第六步兵军在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登陆。

第八十五特混编队,又称北部登陆编队,由英国海军准将奥利弗指挥,计有运输船八艘、坦克登陆舰九艘、步兵登陆舰四艘、坦克登陆艇八十四艘、步兵登陆艇九十六艘、猎潜艇二十三艘、扫雷艇七艘和拖船四艘,掩护兵力为四艘巡洋舰、十八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负责运送英第十步兵军在意大利梅奥里维耶特里登陆。

第八十八特混编队,又称航母编队,由英国海军少将维安指挥,计有航母一艘、护航航母四艘、巡洋舰三十三艘和驱逐舰九艘,负责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

H编队,又称掩护编队,由英国海军中将威利斯指挥,计有航母两艘、战列舰四艘和驱逐舰二十一艘,提供海上掩护,同时接应意大利海军投降,并防止意军舰队可能的倒戈行动。

英军第8集团军强渡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南端雷焦迪卡拉布里亚地域夺占登陆场,美军第5集团军从舰艇上登陆,进占萨莱诺附近的登陆场,尔后从两个登陆场实施相突击,攻占包括那不勒斯在内的整个意大利南部。

德军计划

轴心国方面,意大利巴多格利奥政府从8月3日起,就投降问题与同盟国开始了秘密谈判,意大利表示愿意投降,并与盟军充分合作,其海军舰队将开往马耳他,将塔兰托军港和福贾空军基地交盟军使用。唯一的条件就是盟军必须占领意大利全境。然而盟军根本不准备在1943年占领意大利全境,因为盟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只能到达萨勒诺,没有空中掩护,盟军不敢轻易行动。因此双方陷入僵局。最终巴多格利奥只得要求盟军在罗马空降,帮助其控制罗马。盟军觉得罗马本来就是既定的夺取目标,便答应了这一条件,并派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副师长马克斯维尔·泰勒准将,秘密前往罗马与意军商讨具体的空降事宜。

墨索里尼被推翻,德国这才发现一夜之间,其在意大利的驻军处境极为险恶,在狭长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德军的部署极其分散,而南部刚从西西里撤回的部队,粮弹俱缺,精疲力尽。一旦面临盟军和意大利军队的联合打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就在墨索里尼政府垮台的次日,即7月26日,希特勒就命令德军控制法意和德意边境的所有山隘、桥梁,并从法国和德国本土抽出数个师开入意大利北部,组建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担任司令,准备随时南下接应南部德军。统帅巴尔干地区德军的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下令第十四装甲军、第七十六装甲军和第一空降师组成第十集团军,由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中将任司令,其中第十四装甲军就是由原来在西西里的第十五摩托化步兵师和戈林装甲师组成的,部署在吉埃塔至萨勒诺一线,第七十六装甲军则是由后来前去支援的第十六装甲师和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组成,部署在卡拉布里亚。由凯塞林直接指挥的第二装甲师和第二空降师,是德军最为精锐骁勇的部队,就部署在罗马,准备一旦意大利宣布投降,就立即占领罗马。德军的计划是一旦盟军开始登陆,北部德军必须接应萨丁岛、科西嘉岛和意大利南部的德军北撤,然后步步为营组织防御,迟滞盟军的推进。

至1943年8月底,德军在意大利境内驻军已达十七个师,而且凯塞林对意大利与同盟国的秘密接触已有所察觉,作出了一些相应的必要准备。

更多文章

  • 意大利南部战役前奏——萨勒诺高地机场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意大利,萨勒诺海滩登陆计划,西西里岛,英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意大利南部战役

    1943年8月,盟军拿下了西西里岛后开始向,意大利本土内陆进行,计划动用英国第8集团军和美国第5集团军,大约50万的盟军兵力,在意大利的萨勒诺海滩登陆计划夺取德军第14军防守的高地机场,为打进意大利内陆做好准备。但当时德军已经在意大利部署了17师做好了守卫意大利的准备,当时德国C集团军的第14军部署

  • 明明是流芳百世的贤相赵盾!却背负一个千古骂名(赵盾主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盾,贤相,春秋战国,赵盾主盟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处死罪”,对保护晋国的安稳和坚持霸主位置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可即是这么一位贤达的宰相在历史上却落下千古骂名。《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正人亲小人,寻求吃苦,不思进取,不恪守做国君的规矩,很多征收重税来满意自个荒淫奢侈的日子,宫廷装修的金碧辉煌,并且

  • 赵盾弑君与赵氏孤儿的因果:过于跋扈引发了祸端(赵盾主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盾,赵氏孤儿,权臣,,赵盾主盟

    口碑不错、一直被当作贤臣的赵盾,这个人真的很矛盾。晋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问题上出尔反尔,一边派人去秦国接年长的公子雍即位,一边让年幼的夷皋抢先坐上君位,转过头来又派兵攻击护送公子雍反晋的秦国军队,导致本来可以缓和的秦晋外交关系一下子又降到冰点。夷皋成为晋灵公后,赵盾专权,架空灵公,并首次以臣子身份僭

  • 赵盾是谁? 赵盾弑君了吗?赵盾弑其君的内幕(赵盾主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盾弑君,赵盾,赵盾主盟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说: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

  • 成语问鼎中原是在讲谁的故事 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问鼎, 问鼎中原的故事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到了周王朝的首府洛阳的郊外,并在周国的地盘上进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想要让周天子看看楚国的实力,来震慑住周天子。即位

  • “鹿死谁手”语出东晋石勒:与“问鼎中原”词意相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鹿死谁手,问鼎中原,石勒,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但是这一

  •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成语故事,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九鼎乃冀鼎、兖鼎、青

  • 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成语故事,商周,周朝故事,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

  • 水淹七军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 却也为后面败走麦城埋下重大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优秀的统帅在作战的同时还要关注战争结果对战略局势的影响,一场战役的影响也要放到战略层面看待,而不能仅停留于战术层面。关羽水淹七军一役,战果辉煌,同时也打破了曹孙刘三家的战略局势,但自己却浑然不觉,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对新的战略形势无法应对也就毫不意外了。东汉末年的关羽北伐,是建安二十

  • 三国后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水淹七军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战役简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