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汤迪比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关于汤迪比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7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1:16

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而也不愿屈服。摩洛哥人的政权是建立在异族征服基础上的军事专制政权,与西非固有的政治化传统之间没有什么共性连续性,也很难获得可靠的社会支柱。这样,西苏丹从加纳到马里再到桑海的大一统局面结束了。西苏丹成了摩洛哥人、桑海人、马林凯人、班巴拉人、弗拉尼人、图雷格人等争斗的舞台。

在摩洛哥入侵和随之而来的战乱中,西苏丹繁荣和富庶的廷巴克图、加奥和杰内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据传说,由于侵略者的狂暴,加奥在几天之内就变得空无人烟了。城市和农村灌溉系统的破坏,使整个萨赫勒地区无力抗拒1637-1643年的干旱,经历了一次大饥荒。萨迪写道:“摩洛哥军队到达苏丹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是最受真主宠爱的富饶国家之一。到处都是一片升平气象。……现在一切都变了:危险取代了安全,贫穷取代了富裕,动乱、灾难和暴行取代了宁静。在整个国土上,人们相互残杀……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和战争,使居民的生命和财富无一能够幸免。骚乱是普遍的,它到处蔓延,不断增强,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汤迪比战役”打断了西非大帝国和伊斯兰教和平结合的历史过程,退居登迪的一部分桑海遗族甚至出现了脱离伊斯兰教而回到传统宗教的潮流。但是,总的来说,从17世纪起,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更为深入和扩展了。如果“汤迪比战役”之前信仰伊斯兰教还只限于城镇的商人和乌拉玛(伊斯兰学者),那末在此之后伊斯兰教随着商人和乌拉玛离开城镇而传到农村,日益被小酋长、牧民甚至某些农民所接受。伊斯兰教和泛灵论的斗争几乎在日后兴起的许多西非国家中都能看到。

标签: 汤迪比战役摩洛哥

更多文章

  • 汤迪比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汤迪比战役,摩洛哥

    1590年,曼苏尔任命朱达尔帕夏为远征军司令,率军从马拉喀什出发。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得悉摩洛哥入侵的情报后,并没有及时派兵阻击,同时对填塞撒哈拉沙漠中的水井、断绝敌军水源的措施犹豫不决。朱达尔得以迅速进军,于1591年2月底到达尼日尔河的卡拉巴拉。当摩洛哥军队向加奥进击时,伊夏克二世才急忙集合部队

  • 汤迪比战役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汤迪比战役,摩洛哥

    1578年,摩洛哥军队为捍卫民族独立同葡萄牙军队在马哈赞河畔进行决战,葡军全军覆没,史称“三王之战”,亦称马哈赞河之战或葡摩战争。战后,摩洛哥的发展进入了一段黄金时期。三王之战后艾哈迈德一跃成为摩洛哥的君主,并号称“曼苏尔”(常胜者)。曼苏尔学识渊博,被称为“哈里发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哈里发”,善于治

  • 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的帝国末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11世纪时的小亚细亚地区,正是拜占庭帝国和塞尔柱帝国两大强权的争雄之地。彼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有700余年历史,在与两代西亚王者萨珊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交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在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时期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在与周边民族漫长的交战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组织有序的步骑兵奉行

  • 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情况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在这天的战斗中,罗曼努斯违背了“智者”利奥在《战术学》中规定的与突厥人作战的原则,因而注定要失败。诚然,罗曼努斯尽力按第一个原则,即要尽快从正面与敌交战的原则去做了,然而,未等罗曼努斯赶到,塞尔柱人早已乘快骑撤退到几英里以外。与此同时,他们以骚扰战术猛击罗曼努斯的两翼。由于罗曼努斯的大部分步兵已被塔

  • 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曼齐刻尔特战役,为公元1071年8月26日发生的一场拜占庭-塞尔柱战争,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其中拜占庭决定性战败和其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导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安那托利亚和亚美尼亚的统治权。此役为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持久的灾难,它成为了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并使拜占庭国内的冲突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 曼齐刻尔特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曼齐刻尔特会战爆发前的半个世纪是拜占庭帝国极其强大的一段时期。巴西尔二世不仅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而且是个富有才干的统帅。他曾灭亡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因此得到一个贴切而不文雅的绰号:“保加利亚人的屠夫”。但当他于1025年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不久,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便趁拜占庭军队士气低落和战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背景(吉伦特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吉伦特派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布里索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布里索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 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国旅行。在英国曾为《欧洲通讯》编辑部撰稿。布里索1754年1月15日出生在沙特尔城附近的瓦维尔村,是小饭馆主人的第十三个儿子。他曾在沙特尔市某律师事务所任职员。他

  • 吉伦特派什么时候出现的?吉伦特派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吉伦特派,法国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

  • 解密:法国大革命中吉伦特派的统治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吉伦特派

    1791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