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

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1/5 11:04:09

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1979年1月7日到1989年9月27日),国际上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

战争背景

18世纪,法国外交使节成功地在交趾站住了脚。路易十六(1793年被推上断头台)支持外交使节及那里的贸易活动,因此,法国从当地统治者那里得到了大片的领土。在拿破仑三世(1808-1873)的领导下,法国开始交趾派兵,进行军事征服。即使在普法战争(1870)拿破仑三世失败,以及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扩(不仅在法国)仍在进行,在19世纪末达到高潮。

到1893年,交趾、柬埔寨、老挝、安南和东京湾(北部湾的旧称)均属于后来所谓的法国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这一地区占地面积285.714万平方英里,人口230万。这里大量种植水稻,同时还拥有橡胶、木材和煤炭。

18世纪以来,法国曾宣布了所谓的"解放人民大众"的蒙政策,允许印度支那农民、伐木工人以及矿工的孩子在印度支那成立的学校里上学。最聪明、最应受到嘉奖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河内大学,甚至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全部费用由法国政府资助。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发现最聪明、最优秀的印度支那学生会成为最顽固的敌人。胡志明成为反法军事指导官、政治家,最先反抗法国的殖民压迫,继而反抗美国的干涉。

1930年,胡志明是一名富有前途的律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胡志明根本没有打算为法国的利益服务,相反,他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这个国家变成共产主义国家。

30年代,法国在河内扶植傀儡国保大,并建立了天主教徒吴庭艳领导的改革委员会。吴庭艳在保守派中极不受欢迎,因此不得不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但1954年,他又回到了南越,成为总统。

1941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高乐将军代表法国提出对印度支那的拥有权,并派出由勒克莱尔将军率领的远征部队。此时,东南亚所有地区都希望摆脱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的重负。

1945年8月18日,在二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按照盟军协议开进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初,在取得法国对越南华侨、越盟地位等问题的让步承诺后,中国国民党军队撤出越南北部,法军接防。

印度支那人(严格来说是越南人)的独立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胡志明决定在河内(印度支那古老的首都)成立严格意义上的越共联盟政府,宣称要废黜保大国王。法国对此做出了反应。首先,法国在北部第二主要城市海防港口附近与越南人民军开战。接下来,法国于1946年11月23日重炮轰击了海防,造成6000人死亡。

越盟开始采取报复行动。武元甲将军率领人民军包围了河内。

1946年12月19日,双方在河内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翌日,胡志明发表《告越南人民书》,号召全国抗战。战争初期,法军投入10万兵力,后在美国援助下逐步增兵,至1954年春达到48万人(含西贡军队33.4万人)。越军从8万人逐步发展到33万人,并拥有人数众多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更多文章

  • 红色高棉什么时候创立的?红色高棉屠杀的手段有多残忍(红色高棉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红色高棉,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大屠杀

    柬埔寨共产党通称红色高棉(高棉文:ខ្មែរក្រហម,罗马化:Khmaey Krahom;法语:Khmer Rouge)或赤柬,是柬埔寨过去的一个政党。该党1951年成立时前身为印度支那共产党柬埔寨支部,1966年改名为柬埔寨共产党,1981年12月8日宣布解散。该党信奉共产主义,但奉行极左政策。

  • 红色高棉统治下的人间炼狱:屠杀超过300万的柬埔寨人口(红色高棉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红色高棉,红色高棉大屠杀,柬埔寨

    在东南亚古国柬埔寨如果提到红色高棉这几个字,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电影杀戮之地将红色高棉的反人类罪行展现于世界,红色高棉成立与1960年9月30日,当时叫柬埔寨劳动党,1962年劳动党总书记杜斯木神秘失踪,一说他是被首相朗诺抓捕后杀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被继任者波尔布特暗杀。波尔布特早年留学法国,但他没有

  • 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明朝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经济

    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灭了明朝。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的经济的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可是说是白银毁了大明帝国。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农民起义以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上,以及明朝内部的激烈党争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

  • 明朝经济: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领先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经济

    农业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常思患粮食不足……区域内调剂甚繁。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

  • 大礼议的影响:明朝经济政治不比从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礼议,明朝经济

    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大礼议说的是在1521年开始的为了讨论皇统问题而发起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当时藩王成为皇帝,为了谁是世宗的父亲而发起了争端,那么具体的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呢?大礼议中的明世宗关于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还要从世宗继位开始说起。明世宗以地方藩王继承帝位,可是为其改换生父的问题却引起

  • 明朝开国六王是哪几个人,最后下场怎么样?(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明朝开国六公爵

    小编最近在整理史料的时候发现明朝开国六王有几人竟然在建国后并无太大封赏,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不过咱还是先来说说开国六王分别是哪几个人:1、徐达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开国六公爵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父亲当时就被推举为团长,带领队伍英勇对敌。后来,他的父亲战死

  • 宋国公冯胜为何会被明太祖赐死 冯胜后人有何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冯胜,宋国公,朱元璋,明朝,明朝开国六公爵

    宋国公冯胜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开国将领,早年间名为国胜,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冯胜与冯国用兄弟二人都十分喜爱读书,特别是兵书之类的,更是爱不释手。因此兄弟二人都十分精通兵法,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二人筑寨自保。明太祖打仗打倒冯胜与他哥哥的这座山头时,冯胜就与哥哥二人一起归附了明太祖,并且还受到了重用。冯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李文忠,开国名将,,明朝开国六公爵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

  • 李善长简介 明朝开国功臣谋士丞相李善长生平(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善长,明朝,明朝丞相,明朝开国六公爵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李善长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