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发生的背景,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发生的背景,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4/1/18 5:17:12

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即1978年-1990年的柬越战争。

1978年,越南经过长时间的策划准备,对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发动了全面进攻,1979年1月7日占领了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尔后,越南人民军沿各交通干线继续西,对西北和北部地区发起进攻,于1月中旬基本侵占了柬埔寨各主要城镇、沿海岛屿和交通干线。面对越军大举进攻,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武装由城镇转移到乡村和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90年8月越南政府宣布从柬埔寨全面撤军,这场历时11年零8个月的战争才宣告结束。

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即越柬战争。于1978年12月25日爆发。西方一般将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也算作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

说到越南和柬埔寨之间的战争,很多时候一直都有些云遮雾罩,常是各说各话。加上因为红色高棉曾经的残暴统治,至今柬埔寨人还很感谢"越南志愿军",更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矛头指向了当年的民柬政权。实际上,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两国间的领土纠纷。

柬埔寨在历史上曾建立过高棉帝国,国土远比今日为大。除现在的柬埔寨全境外,还包括了泰国东部、老挝南部和越南南部一带。暹罗崛起后,不断入侵柬埔寨,夺去了其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领土。

从17世纪到18世纪,越南逐步吞并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领土,包括湄公河三角洲及现在的胡志市在内的大片地区。

19世纪法国侵入印度支那,先后占领了越南南部地区及柬埔寨东南部地区,将其称为交趾支那,后来成为了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在法国殖民期间,曾将位于交趾支那的大片柬埔寨领土划入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后来又被并入了越南,这就种下了日后柬越领土纠纷的种子。

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战败,被迫签订了《日内瓦协议》。在撤离印度支那之前,法国主持确定了柬埔寨与越南间的陆地边界。对这条边界,越柬两国都原则上承认。因为边界线划分不精确,双方有一些争议,但总的争议领土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到了一个叫富国岛的岛屿上,这个岛的大部分位于海上分界线的北边,应属于柬埔寨。但在行政上,富国岛却归越南管辖,只是其领海水域较小,规定领海线为3海里。柬方认为富国岛应归属为柬埔寨领土,越方对富国岛的3海里领海线不满,想将其扩大。

西哈努克治国时期,采取了不结盟政策,于1967年同北越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国的争取和花费重金之下,西哈努克同意北越使用柬埔寨境内的部分领土,作为"胡志明小道"的一部分,为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服务。在敏感的领土问题上,西哈努克希望北越能尊重现有的边界。同样,北越为了争取西哈努克支持其抗美救国战争,也发表了声明,"承认并保证尊重柬埔寨现在边界的领土完整"。因为战争需要,北越当时不能得罪柬埔寨,被迫做了虚以委蛇的表示。而柬埔寨人则认为,他们的这一诉求已经得到了越南人的同意。

1975年,越南完成了全国统一,而红色高棉也夺取了柬埔寨政权。这时,越南虽然同意了从战争时期使用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军,但却行动缓慢,依然长期占据柬埔寨的部分领土和交通线。越南一再向民柬政权提出要建立两国的"特殊关系",组建"联合部队",柬方多次拒绝,这极大地恶化了两党两国关系。

1975年5月4日,红色高棉军队炮轰了富国岛,并企图登陆,但没有成功。一周后,红色高棉军队又攻占了海上分界线越南一侧的土珠岛。随后越军进行了反击,夺回了土珠岛。

事后,民柬首领波尔布特承认他的军队对地理无知,打过了界,并且承认越南对富国岛和土珠岛拥有主权。越军不罢休,几天后就进攻并占领了海上分界线柬埔寨一侧的威岛。柬方一再和越方交涉,一直拖了两个月,越军撤出威岛。此后,越柬双方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和磋商。然而越方此时已不承认当年所作的声明,拒绝从其占据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军,民柬领导人大失所望。波尔布特是等脾气!他愤然命令中止了与越南的谈判,声称不能容忍越军在占领柬埔寨领土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在如此对立的气氛下,习惯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双方就只有开打了。

1977年初,民柬政权就派出军队前往越军占据的柬埔寨领土上巡逻,以显示自己的军事存在。越军当然不干,很快开枪,双方频频发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2月,民柬方面声明粉碎了一次越南煽动的未遂政变。4月,柬军向越南安江省部分地区发起进攻,打进越南境内10公里远。

越军很快进行了反击,并反攻到了柬埔寨境内。随后柬方再次提出谈判,建议双方首先脱离军事接触,越方不同意。8月,越军出动1个师攻入柬埔寨境内,最远打入了15公里。柬军顽强抵抗,一度将越军赶出境外。9月,越军再次打进柬埔寨境内,双方持续激战。9月底,柬军也从多处向越南境内发起进攻,深入越南领土达10多公里。12月25日,民柬政权宣布对越南进行全面战争。12月31日,民柬领导人又宣布中止同越南的外交关系,要求越军无条件撤出柬埔寨领土,并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越军5个师兵力对柬埔寨东北部地区的猛烈进攻。双方10多万军队在越柬边境进行了反复激战,伤亡都很大。

1978年1月12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越柬两国停火,越南克制自己的行动,以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同时表示进一步支持民主柬埔寨。2月5日,越南向柬埔寨提出了三点建议,要求两国军队立即在边界地区停止一切军事敌对行动,并举行谈判。但柬方拒绝了越方的建议,理由首先是越南在对从长期占领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军的问题毫无表示,其次是越方仍然拒绝西哈努克提出的边界调整方案。至此,越南也横下了一条心,为彻底推翻民柬政权做起了准备。越南电台开始公开号召推翻民柬政权,同时越军在越柬边界不断加强力量,并且在高棉人中招募游击队员,以及煽动策反民柬干部和士兵叛逃到越南。

波尔布特这下眼睛也红了,通过电台号召实现一个柬埔寨人消灭30个越南人的计划。当越军从攻入的柬埔寨东北部边界地区后撤时,柬军就开始大规模捕杀柬埔寨东部大区的越南人和受越南影响较深的高棉人。

5月中旬,柬方又向越方提出了四条边界谈判建议,核心内容是要越南停止企图颠覆民柬政权的一切活动,并明确宣布放弃所谓的"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人民"计划(即印支联邦计划),不要再扯什么和柬埔寨的"特殊关系"。对于越南来说,这四点建议无异于废话,根本不理睬。

1978年7月,越共的四届四中全会上明确了直接的敌人和直接的作战对象是北京和柬埔寨,要把"迅速夺取西南边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作为"彻始终的重要任务"。在此前后,越军又连续向柬埔寨境内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占领了部分柬埔寨领土。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出动了18个步兵师的"志愿军",在600辆坦克、装甲车和几百门大炮的支援下,兵分八路向柬埔寨发起全线进攻。仅仅打了两周时间,越军就击溃了柬军10多个师,基本占领了柬埔寨的重要城镇和主要交通线。

1979年1月7日,越军攻入柬埔寨首都金边,扶植起了韩桑林政权。波尔布特等民柬领导人被迫率领残部退入西北部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山区开展游击战。

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1991年10月23日,柬冲突四方在巴黎签署《巴黎和平协定》。柬将实现民族和解,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大眩红色高棉拒绝与联合国合作,抵制大选,错过了合法回归柬政坛的历史性机遇。

1996年8月红色高棉二号人物英萨利率领两个师投降政府军,到1997年5月,红色高棉已丧失了近80%的作战部队,大势已去。

随后,红色高棉内讧波尔布特被部下抓获,随后被公审判处终身监禁。1998年波尔布特死于心脏病。

1990年8月,越南政府宣布撤军,第三次印支战争结束。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印度支那战争,二战,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

    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和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1979年1月7日到1989年9月27日),国际上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视为

  • 红色高棉什么时候创立的?红色高棉屠杀的手段有多残忍(红色高棉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红色高棉,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大屠杀

    柬埔寨共产党通称红色高棉(高棉文:ខ្មែរក្រហម,罗马化:Khmaey Krahom;法语:Khmer Rouge)或赤柬,是柬埔寨过去的一个政党。该党1951年成立时前身为印度支那共产党柬埔寨支部,1966年改名为柬埔寨共产党,1981年12月8日宣布解散。该党信奉共产主义,但奉行极左政策。

  • 红色高棉统治下的人间炼狱:屠杀超过300万的柬埔寨人口(红色高棉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红色高棉,红色高棉大屠杀,柬埔寨

    在东南亚古国柬埔寨如果提到红色高棉这几个字,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电影杀戮之地将红色高棉的反人类罪行展现于世界,红色高棉成立与1960年9月30日,当时叫柬埔寨劳动党,1962年劳动党总书记杜斯木神秘失踪,一说他是被首相朗诺抓捕后杀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被继任者波尔布特暗杀。波尔布特早年留学法国,但他没有

  • 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明朝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明朝经济

    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灭了明朝。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的经济的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可是说是白银毁了大明帝国。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农民起义以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上,以及明朝内部的激烈党争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

  • 明朝经济: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领先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经济

    农业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常思患粮食不足……区域内调剂甚繁。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

  • 大礼议的影响:明朝经济政治不比从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礼议,明朝经济

    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大礼议说的是在1521年开始的为了讨论皇统问题而发起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当时藩王成为皇帝,为了谁是世宗的父亲而发起了争端,那么具体的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呢?大礼议中的明世宗关于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还要从世宗继位开始说起。明世宗以地方藩王继承帝位,可是为其改换生父的问题却引起

  • 明朝开国六王是哪几个人,最后下场怎么样?(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明朝开国六公爵

    小编最近在整理史料的时候发现明朝开国六王有几人竟然在建国后并无太大封赏,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不过咱还是先来说说开国六王分别是哪几个人:1、徐达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开国六公爵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父亲当时就被推举为团长,带领队伍英勇对敌。后来,他的父亲战死

  • 宋国公冯胜为何会被明太祖赐死 冯胜后人有何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冯胜,宋国公,朱元璋,明朝,明朝开国六公爵

    宋国公冯胜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开国将领,早年间名为国胜,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冯胜与冯国用兄弟二人都十分喜爱读书,特别是兵书之类的,更是爱不释手。因此兄弟二人都十分精通兵法,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二人筑寨自保。明太祖打仗打倒冯胜与他哥哥的这座山头时,冯胜就与哥哥二人一起归附了明太祖,并且还受到了重用。冯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明朝开国六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李文忠,开国名将,,明朝开国六公爵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