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恩林登战役中的法军将领:让·维克多·莫罗,莫罗的生平简介

霍恩林登战役中的法军将领:让·维克多·莫罗,莫罗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63 更新时间:2024/2/11 21:10:47

让·维克多·马里·莫罗(Jean Victor Marie Moreau ,1763年2月14日 –

1813年9月2日))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1799)中的主要将领,因为坚持共而被拿破仑放逐到美国,后应贝尔纳多特之邀请重上战场,制定击败拿破仑的战术,但他没看见拿破仑退位就在德累斯顿战死沙场。

1763年2月14日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海滨小镇莫兰(Morlaix)。父亲是一名很有水平的律师。莫罗从小喜欢军事,往行伍,一心想要投身军队。但是父亲对此并不喜欢,他希望儿子学习法律,子承父业当律师。在父亲的干预下,莫罗只得遵父命进入雷恩大学学习法律。但是莫罗根本无心学习,在校园里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到毕业的时候他连学位证都没拿到,反而自己成立了学生帮派,当了头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进入黑社会混)。1789年革命期间,雷恩的贵族子弟与平民子弟之间常斗殴,莫罗就经常参与(想不到打群架打出一个将军)。

1791年面对外国的武装干涉威胁,上莱茵地区组织了志愿军。莫罗带着一帮弟兄参军,在里面混到一个中校军衔。莫罗首先是在瓦尔密大捷的功臣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手下作战。迪穆里埃变节投降后,他的手下都受到了牵连。而莫罗由于1793年治军有方(他只管一个营),优秀的军事素质和坚定的共和立场不但未受牵连,反而晋升为准将。救国委员会负责人拉扎尔·卡诺独具慧眼,又在1794年初把莫罗升为少将,并把他派往佛兰德斯指挥皮什格鲁将军(Pichegru)的右翼。在土尔库万(Tourcoing)战役中,莫罗一战成名。因此在1795年他担任莱茵-摩泽尔军团司令,率部渡过莱茵河进入德国作战。在德国,莫罗打了好几个胜仗,甚至一度渡过伊萨尔河。但是当与奥地利第一名将卡尔大公交手后莫罗连吃败仗。在不利的形势下,莫罗充分发挥了他的优秀军事才能,将部队有序完好地撤过了莱茵河,同时还带回5000俘虏。

友谊断送前程

1797年,尽管物资供应困难,莫罗还是率军渡过莱茵河,准备与意大利的法军配合进攻奥地利。不料在意大利战场上,那个来自科西嘉的“二等残废”波拿巴作战神速,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奥地利人。因此莫罗也就没了立功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莫罗发现了他的老战友兼老上司皮什格鲁与流亡贵族孔代亲的通信。以前有人曾骂皮什格鲁是叛徒,莫罗不相信,替皮什格鲁辩护。但此时铁证如山,不通政治的莫罗“愚蠢”地决定保守秘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皮什格鲁东窗事发流亡国外。而莫罗因为没有提前“揭发”并与皮什格鲁“划清界限”,被怀疑是共谋。莫罗直到此时才被迫公布了皮什格鲁的谋逆证据,承认皮是叛徒,但为时已晚。莫罗很快被解职,闲赋在家。

霍恩林登大捷

莫罗,1799年,欧洲封建君主利用拿破仑远征埃及,督政府无力控制法国国内局势之际,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他们派来了俄罗斯第一名将苏沃洛夫元帅率俄奥联军向法国进攻。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苏沃洛夫不愧为一代名将,在意大利战场上连战连捷,把拿破仑昔日的战果都夺了回去。督政府手下的将领都不是苏沃洛夫的对手,他们急忙重新起用莫罗,任命他为意大利军团司令。但没等莫罗和苏沃洛夫交手,督政府又临阵换将,任命以勇猛著称的儒贝尔为意大利军团司令,而准备把莫罗调往莱茵军团当司令。在接到委任状之前,莫罗暂时留在意大利随儒贝尔一起作战。可惜儒贝尔有勇无谋,在诺维战役中,法军被苏沃洛夫打得大败,儒贝尔阵亡。莫罗临时接过指挥权,指挥部队撤回了热那亚。在那里,他把部队指挥权交给尚皮奥内将军就回国了。

莫罗在霍恩林登战场上拿破仑从埃及偷偷跑回来后在巴黎找到了莫罗,希望他支持自己。由于对督政府的不满,莫罗同意与波拿巴合作。雾月18日政变后,莫罗率兵将两名督政官软禁在卢森堡。作为回报,他又得以指挥莱茵军团在中欧作战。这一次进军十分顺利,奥地利人又被打回了伊萨尔河东岸。回国后,经约瑟芬介绍,他与一名叫米莉·奥洛(Mlle

Hullot)的克里奥尔(Creole)女子结婚。莫罗万万没想到,这位新夫人其实野心勃勃,对权力有很大的渴求,日后给他惹下大麻烦。新婚后不久,莫罗就重返战场。1800年12月3日,莫罗迎来了自己戎马生涯的巅峰之战——霍恩林登战役,是役莫罗以损失2500人的代价歼敌1.4万人,为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基础。

流亡美国

而此时奥洛正在巴黎秘密网罗对拿破仑不满的人,企图推翻拿破仑。一些保皇党人偷偷跑来找莫罗,希望由他来领导推翻拿破仑。莫罗虽然对拿破仑的独裁统治不满,但是仍持有坚定的共和立场,拒绝参加复辟路易十八的阴谋。这些小动作没能逃过拿破仑的眼睛。拿破仑很快行动,一举擒获了阴谋的参与者。拿破仑深知莫罗在军中威望很高,于是他强迫莫罗发表声明与阴谋复辟之事无关,随后表现出宽容的姿态,将莫罗从轻判罚,判其流放。莫罗先是被软禁在西班牙,后去了美国,居住在新泽西州的莫里斯维尔(到现在,纽约州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莫罗镇)。

战死沙场

莫罗之死经过这番变故,莫罗已是心力交瘁。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好静心修养。这种安静的日子持续了一些年头。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没有法国西班牙支援美国一败涂地,连首都华盛顿都丢了。美国人来请莫罗,想让他指挥美军,就在此时传来了拿破仑侵俄失败,第六次反法同盟建立的消息。瑞典王储,原是拿破仑麾下元帅贝尔纳多特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推荐了莫罗。随后,贝纳多特又亲自与莫罗会谈。经贝纳多特一番劝说(奥洛可能也向莫罗吹过枕头风),莫罗同意再次出山,反戈攻打拿破仑。莫罗向反法君主建议,不要攻打拿破仑亲自指挥的部队,而要攻击他分兵在外的将领。因为拿破仑喜欢抓权,常常越级指挥,他的将领大都没有独立作战能力。这一招果然奏效,拿破仑在战场上疲于奔命,甚至一天累死了五匹马,法军连吃了几个败仗。但是莫罗没能看到拿破仑的退位。1813年8月23日,莫罗在德累斯顿战役(battle

of Dresden)中被一发炮弹打断了双腿。在艰难支撑了几天后,9月2日,一代名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莫罗死后,欧洲各封建君主都表示了哀悼。沙皇对莫罗之死十分惋惜,下令在彼得堡厚葬莫罗。同时赠给莫罗的遗孀一笔丰厚的抚恤金。路易十八复位后追授莫罗为法国元帅。而事实上,莫罗的理想是在法国恢复共和政体,不知道他在九泉之下见到国王封的元帅会有感想。

评论

虽然莫罗在军事上的才能远不及拿破仑,但是作为一名指挥员来说他是称职的。他经验丰富、作战谨慎(当然只是在军事上,如果他政治上聪明点也不至于这么惨),心态平和,处事不惊(常常在败军之时收拾烂摊子,有序撤退,保存实力)。他至死都坚定地拥护共和国,即使他的父亲在罗伯斯庇尔

“恐怖时期”被砍头。比起终老一生死在美国被人遗忘,或是作为叛国者进入法国,死在国外的战场上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他的临终遗言“请镇静,先生们。这是我的宿命”(Soyez

tranquilles, messieurs.c'est mon sort)表明他内心一直都不愿意与祖国作战。

更多文章

  • 霍恩林登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霍恩林登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恩林登战役,法国

    霍恩林登战役 1800年12月3日,在拿破仑战争中,莫罗将军率领的法国莱茵集团军(5.6万人)与约翰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多瑙集团军(约6万人)在霍恩林登(巴伐利亚慕尼黑城东32公里处的村庄)附近进行过一场交战。 两军相向推进。法军的任务是将敌军赶过因河一线;奥军的任务则是在因河和伊萨尔河之间推进并占领蒂

  • 右岸乌克兰战役参战双方将领分别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成就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右岸乌克兰战役,二战,苏联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政治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场上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

  • 右岸乌克兰战役的详细作战过程?这场战役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右岸乌克兰战役,二战,苏联

    进攻阶段苏军在右岸乌克兰的进攻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冬季攻势(1943年12月24日—1944年2月底),春季攻势(1944年3月4日—4月17日)。战役是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大将)在日托米尔附近实施反攻(参见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开始的,这一反攻的结果,使合围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

  • 右岸乌克兰战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战前有着怎样的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右岸乌克兰战役,二战,苏联

    右岸乌克兰战役是1943年12月24日—1944年4月1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期间,苏军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二次打击。目的是粉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战略战线南

  •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诺维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俄奥联军,诺维战役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

  • 儒贝尔将军:诺维战役中的重要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儒贝尔,法国,诺维战役

    儒贝尔,1796年底任少将、他在荷兰、莱茵地区和意大利曾任各种指挥职务,同年1月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诺维战役中战死。职务1796年底任少将、他在荷兰、莱茵地区和意大利曾任各种指挥职务,同年1月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简介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将军。父业律师。他曾在里昂和第戎学法律。179

  • 为什么会爆发诺维战役?诺维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诺维战役,法国,俄国

    诺维战役(1799年8月15日),在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中,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6.5万人)在诺维(意大利北方的城市)附近与茹贝尔将军(交战之初阵亡,莫罗将军继任)指挥的法军(3.8万人)进行的一次作战。联军靠接近一倍的兵力优势强行突破依山地防御的法军,结束了同盟国在意大利的战局。法国革命战争

  • 血战卡昂:惨烈的付出只换来短暂的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血战卡昂,二战,德国

    血战卡昂指的是发生在1944年6月至8月的一连串战役,交战双方是盟军集团和德国纳粹军团,之所以被称为卡昂战役是因为这场战役是在法国北部的大城市卡昂爆发的。卡昂战役使得纳粹德国粉碎法国的计划泡汤,对第二次大战的进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血战卡昂的简介中提及,盟军最初的计划是攻占卡昂,抢先德军一步进入法国,

  •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苏门六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陈师道,苏门六学士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

  • 李廌为何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苏轼对李廌知遇之恩(苏门六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李廌,苏轼,苏门六学士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李廌的父亲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