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巴罗萨计划战役过程是什么 巴巴罗萨战役过程介绍

巴巴罗萨计划战役过程是什么 巴巴罗萨战役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1/26 10:47:34

轴心国选在1941年6月22日的早上3:45分展开攻势。要计算双方在这个阶段的特定地区部队分布相当困难,因为大多数德军的名单都包括许多还未参战的后备军人,同样的两方在力量上的对比也很难有效计算。合理的计算是约有260万德军在6月22日进入作战状态,而他们所面对的苏联军区也有差不多数量的红军军队。德军的突袭收到完全的效果:虽然苏联指挥部在收到德军部队逼近的报告后即在凌晨00:30分对边界部队发出警告,但当时却没有任一个部队展开备战。据称斯大林对德军侵略的新闻表示吓呆了,并且直到一两个礼拜后的7月3日才正式对全国发表声明。

突袭带给苏联红军的最大震撼并非是突袭的时间,而是同时进攻苏联领土的德军数量之多和配合之紧密。约有320万的德军地面部队投入了西线的攻势,伴随的还有数十万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部队,芬兰则从北边发动攻势。但苏联红军在同时对抗这些敌军的同时也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增援,西线的苏联红军部队在1941年6月22日时约有260万人,尽管半年的战事造成450万人死伤的惊人数字,至年底时已经跃升为超过4百万人(苏联国内部队和储备军并没有计算在内)了。德国空军声称在侵略开始的第一天就摧毁了1,489架红军战机,而自身则只损失了35架。事实上苏联空军在刚开始几天的损失比德军估计的还要惨重,总共有3,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

德军的攻击速度之快使得苏联红军的防御计划完全瘫痪,而无线电和通讯配备的严重缺乏也造成苏联红军部队难以互相协调作战。

德军的攻势也引燃了许多苏联占领国的独立运动,1941年6月22日立陶宛发生了反苏联的暴动,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的宣言。大约有30,000名立陶宛人加入叛变行列。随着德军北方的攻势进展,叛变也蔓延至爱沙尼亚了。

虽然攻势前半年进展的相当顺利,但最后德国仍然没有夺下最终的目标—莫斯科。许多人认为德国犯下最大的错误便是延缓了发起攻击的时间。原本计划的攻击发起日是5月15日,然而在4月时墨索里尼对于阿尔巴尼亚的侵略受阻,希特勒遂决定调派德军加以援助,尽管德军很轻易的便攻克了南斯拉夫和希腊,但这起意外的小插曲却使得攻击计划延缓至6月22日进行,这5周的延期更减短了原本已经相当短暂的俄国夏季。不过延期也有其他的原因,1941年俄罗斯的晚春加上6月的漫长雨季,使得许多苏联西部的道路陷入瘫痪,或者无法让重型车辆通过。在整场战役中,希特勒将原本进攻莫斯科的主力装甲部队改调往南方参与攻占乌克兰的基辅战役,这次战役以德军的空前胜利告终,俘虏了超过650,000名的苏联红军,但这项举动也进一步延缓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当德军开始进攻莫斯科时,秋季大雨造成的泥沼、以及冬季的酷寒、再加上红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停顿了德军的攻势。

同时,苏联的反抗力量也出乎德国的意料之外。在白俄罗斯布勒斯特的一座堡垒便说明了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精神:在德军第一天的攻势中,原本预期只要几个小时的突袭便能夺下这座堡垒,但最后直到七月底才拿下(苏联的宣传宣称它支撑了六个礼拜)。德军的后勤成了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着战事的进展德军的补给线也不断拉长,也更容易遭受苏联游击队的袭击。苏联采用焦土政策摧毁所有即将撤离的土地,使德国无法运用其食物、燃料、和建筑。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德军仍然继续推进,在半年的战事中德军展现了辉煌的战争艺术,多次以包围战术歼灭动辄数十万的大批苏联红军、或逼迫他们投降。基辅战役尤其血腥,南方集团军在11月中旬夺取了基辅,俘虏了超过650,000名苏联红军。

北方集团军在攻克波罗的海国家后继续朝列宁格勒推进,在1941年8月进攻至列宁格勒的南方市郊,但随之面临苏联的顽强抵抗而不得不停止。由于担心直接攻城会造成大量伤亡,德军指挥官决定以围堵方式来摧毁抵抗力量。尽管遭遇德军的渗透威胁、无情的轰炸和炮击、以及严重的食物和燃料短缺,最后红军仍坚守住列宁格勒,直到围城的德军在1944年初被击退为止。列宁格勒围城导致了近百万的居民死伤。

苏联军队在1941年遭受严重挫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军的成功突袭以及苏联红军内部的问题。

1941年的德军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而又最富经验的部队,德军拥有机动性和歼灭战的先进战术理论、近乎完美的通讯技术、以及不断胜利所带来的自信。相较之下,苏联部队则严重缺乏领导人、训练、和准备,苏联假设在1942年前不会有战争发生,因此当德国入侵时苏联红军正处于结构重组的阶段,武器也都处于测试的阶段。同时,大量的苏联部队都集中于德苏边界(占领的波兰领土),却缺少适当的防卫,导致这些部队在开战后几周内便被彻底歼灭。许多苏联部队也被高层下达的不侵犯、不主动挑衅原则严重限制,在开战后又被命令“原地还击之后反击”(使他们在面临德军包围战时非脆弱),同时部队普遍缺乏具有经验的军官,迟钝腐败的官僚作风也相当常见。苏联红军领导能力的无能,早在先前对于芬兰的侵略中就已经展现出来。

苏联在开战后数周所采取的战术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刚开始时红军完全高估了自身的作战能力,机械化军团不但没能击败德军的装甲师,还遭受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密集攻击而损失惨重。苏联坦克的保养贫乏再加上坦克兵的经验不足,导致惊人的故障比率出现,同时备用零件和负责后勤支援的卡车也非常缺乏。而步兵部队放弃掘壕的战术也导致灾难性结果,在机动性低落又没有坦克支援的情况下,苏联步兵部队根本无法在战场上灵活调度。

尽管德国最终无法达成巴巴罗萨作战的目标,但苏联遭受的庞大损失使得苏联的宣传机器开始调整宣传内容。在战前苏联政府一的宣传红军的强大无敌,但到了秋天宣传基调已经改变为“红军变虚弱了、准备战争的时间不足、德国的攻击太过突然”等等。

另一个解释是由苏联历史学家威克特·苏沃罗夫提出的,他认为苏联在最初遭遇挫败的原因不是防卫准备不足,而是正好相反—因为斯大林正准备主动进攻德国,而整场巴巴罗萨作战只是德军先发制人的反击罢了。他举出当时红军的士兵没有配备防守地区的地图,相反的却配备了德国占领地区的地图。苏沃罗夫的主具有相当争议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也批评他并没有提出任何事实根据来证明这个理论。

更多文章

  • 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什么 巴巴罗萨计划的负责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苏联,德国

    作为侵略苏联行动的代号,巴巴罗萨计划被德军奉为绝密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纳粹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的是保卢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保卢斯负责起草巴巴罗萨计划草案。在保卢斯和其他德军首领的商议下,巴巴罗萨计划草案于1940年8月底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是后来的名字,计划草案完成时,保卢斯给它起

  • 巴巴罗萨计划:德国虽战败却占领苏联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巴巴罗萨计划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能够结束,这与巴巴罗萨计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既然巴巴罗萨计划在近代世界战争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便可得知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苏

  • 猪湾事件过程简介 猪湾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巴,猪湾事件,美国,十字军行动,肯尼迪

    事件过程计划制定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长期扶植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新的革命政权。从那之后,卡斯特罗就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美国政府担心距离美国海岸只有100多公里的古巴将成为苏联人威胁美国的滩头堡,一直企图颠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权。从1960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开始在美国

  • 古巴猪湾事件简介 猪湾事件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巴,猪湾事件,美国,肯尼迪

    猪湾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或称吉隆滩之战(Invasión de Playa Girón),是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猪猡湾、科奇诺斯湾,Bahía de los Cochinos),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

  • 古巴导弹危机起因:猪湾事件使得两国对立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猪湾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古巴革命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

  • 为什么说“徐州相王”才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徐州相王

    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即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从严格意义上讲,春秋战国都是属于东周时期。可能是觉得东周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不够阐述那个伟大的时代,所以后人习惯用春秋战国代替东周。那么春秋战国

  • “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徐州相王”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惠王,齐威王,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呢?是指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话说魏国和齐国其实原本都是接受周王加封的诸侯国,在徐州相王以前他们国君的地位都是公爵,众诸侯国都是朝周天子的。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的国力强盛,最是强大。但魏国自持强大,常常进攻其他国

  • 徐州相王简介:战国各国之间大规模称王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州相王,齐威王,魏惠王,

    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

  •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要了解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首先得了解下什么是“礼”和“乐”,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姬发死后其子继承王位,由于年纪尚幼,由姬旦摄政监国。姬旦摄政期间规定了吉礼(祭礼

  •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礼崩乐坏的原因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礼崩乐坏

    其实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一定延续,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讨论的历史问题呢?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