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黑斯廷斯战役打了多久?黑斯廷斯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黑斯廷斯战役打了多久?黑斯廷斯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64 更新时间:2024/1/17 2:43:30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

过程

9月28日,威廉率约1.2万人的军队(封建征召军队,内含骑士骑兵)在英格兰南岸顺利登陆,安营扎寨。虽然哈罗德的军队(国王侍卫队和征召兵)数量上和威廉一世的军队相近,但装备较差,很多盎格鲁-撒克逊士兵使用的武器多为投矛、石斧、投石索和近射程弓箭。盎格鲁-撒克逊军队没有骑兵,征召兵都由平民组成,几乎没有受过训练。

10月14日,哈罗德率军在黑斯廷斯附近的森拉克岗上占领了阵地,军队摆成方阵,后方茂密的树林,后撤离时能有效的避免敌人的骑兵追击和从天而降的箭雨;军队正面埋设了尖桩栅栏,再加上阵地处于一座小山上,敌人千方百计接近精锐士兵组成的盾墙后必然是精疲力尽,随后又不得不面对撒克逊人的长矛利剑;而侧翼的斜坡陡峭,对方只能以一个很小的宽度来进攻盾墙;英格兰人简直占尽了一切地理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哈罗德虽然不顾一切的与诺曼人仓促开战,但如此精妙的战术部署证明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反观威廉的部队,军队采用三线配置:弩手、步兵和骑兵均匀分布在三个方阵中,三名不同的指挥官各自领导一方,威廉作为总指挥率领中军,虽然其两名指挥官的才能略逊于威廉,但他们所率领方阵的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战斗由诺曼弓兵和弩兵的齐射开始,从约100米的距离向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射击。但是由于诺曼弓的威力不强,诺曼弩兵也未装备绞盘装置,所以无法穿透英军的盾牌,并且大部分弓箭飞到了英军后方的地上,此轮弓箭攻击未对英军阵线造成任伤亡或影响。诺曼军通依靠拣敌人射来的箭以维持攻击,但是英军由于匆忙行军,并未带弓兵迎战。

接下来诺曼步兵和骑兵进行了冲锋,由公爵本人和公爵的两个兄弟巴约的厄德和罗贝尔带领。在前锋线上,步兵和骑兵与防守的英军正面交锋了,但是由于英军使用威力强大的丹麦长斧,这一轮攻击只留下了一堆被砍倒的战马和尸体。英军的盾墙仍然坚不可摧,英军士兵开始高喊"神圣的十字"和"滚出去,滚出去"。

然后,左翼的布列塔尼军团与英军盾墙接触。由于对英军威力强大的防守没有经验和没有准备,布里多尼士兵迅速溃退。英军的右翼,可能是在英王哈乐德的兄弟的带领下,冲出了阵型,下山进行追击。但是在平地上,没有盾墙的保护的情况下,此部分英军迅速被诺曼骑兵冲垮并屠杀。

诺曼领主们注意到了英军士兵喜欢无意义追击的心理,开始命令诺曼骑兵重复使用"诈败":由战术骑兵队实施佯攻,然后撤退,诱使盎格鲁-撒克逊军队离开自己的阵地展开追击,进而使得盾墙丧失完整性,而下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遭到诺曼底步兵和骑兵的有力打击而溃败,在这一天中,诺曼骑兵在英军防守阵线前多次进行了攻击和溃退的表演。每次英军都会有一部分士兵追击看起来正在溃败的敌人,但每次都被诺曼骑兵回头歼灭。

晚些时候,诺曼军停止了攻击并重新集结,开始正面全力攻击英军盾墙,每次攻击都让盾墙弱了一分,并留下了大量的英军和诺曼军士兵的尸体,在这一天快结束时,英军的防线已经几乎要崩溃了。诺曼底军队的步兵和骑兵的多次冲锋已经令英军防线极其薄弱,英军的防线已经充满了战斗力较低的农民征召兵。但是威廉开始担心,如果夜晚来临,那么他自己同样疲惫的军团必须休整,也许必须回到船上,那时他们将成为英国海军的猎物。为此诺曼军准备进行孤注一掷的最终冲锋,威廉命令其弓兵和弩兵再次站到了前列,这次弓兵调整了射击角度,大部分弓箭落到了后方缺少防具的征召兵头上,造成了哈罗德的大量后备军力遭受伤亡。

正当诺曼步兵和骑兵接近时,英王哈罗德被弓箭射中,受到了致命伤。通常认为他的眼睛被一支弓箭穿透,但是也有诗人卡门描述哈乐德被威廉亲自带领的诺曼骑士砍成了碎片。贝叶挂毯也显示了他被诺曼骑士砍倒的画面,所以与卡门的描述相符。实际上哈罗德真正的死因很有可能是因为面部中箭,然后被冲上来的诺曼士兵用武器所杀。

诺曼军的最后冲锋冲垮了英军左翼和右翼的防线,并开始向英军中心移动。英军防线开始动摇,盾墙防线已经有多处被诺曼士兵突破。大部分征召兵在听到了英王倒地的消息后便开始从战场上溃散。紧随其后的的诺曼军占领了山头,开始追击逃兵。而哈罗德的皇家卫队"龙旗军团"和"战斗者军团"在余温尚熄的哈罗德周围围成的一个环形,顽强的抵抗着冲上山头的诺曼人,在最后一名亲卫被砍倒后,无人保护的哈罗德则很可能被诺曼士兵阉割并切成了碎块。

只有一小部分英军成功退入了森林,一些诺曼士兵追击英军进入了森林,但在黑暗中被伏击并歼灭。威廉在刚刚占领的土地上休息了一晚上,然后开始了他的诺曼征服工作。他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进行了约两个星期的休整,同时等待着英格兰的领主来向他表示服从。然后当他认识到了没有人会来表示服从的时候,他开始向伦敦进军。他的军队在十一月由于痢疾而大量减员,威廉本人也病倒了。但是他仍然带领着他的军队向首都进发,他的军队分三个纵队跨越了泰晤士河,此时威廉声称将围攻伦敦。

在伦敦附近,英格兰贵族们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抵抗,均以失败告终,幸存的英国领主们开始内讧。以伯爵爱德温和莫尔卡,伦敦州长艾瑟格,新英王埃德加二世为首的贵族(为了抵抗诺曼军,而被推举为英王,但还未来得及加冕威廉就已攻至伦敦)出城对威廉表示了服从,无论如何,曾在不久前击溃了最后一次维京入侵的英王哈罗德阵亡了,威廉于圣诞节在西敏寺被加冕为那年的第三个英格兰国王。

从此,英国被带入了血腥的中世纪。

后来,在黑斯廷斯战役的这片遗址上建起了巴特尔修道院(意即"战斗修道院",真名为圣马丁修道院),在其高高的圣坛上矗立一个铭牌,标示着哈罗德战死的地方。巴特尔这个聚居点也沿修道院四周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城镇。

标签: 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会爆发黑斯廷斯战役?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背景"私生子"诺曼底

  •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次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黑斯廷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英格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黑斯廷斯战役

    威廉二世(William II),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威廉本人的性格

  • 罗素悖论是什么?罗素悖论是被解决还是被回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素悖论,英国

    罗素悖论: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x|x∉A}"。那么问题是:A属于A是否成立?首先,若A属于A,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其次,若A不属于 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属于

  • 伯特兰·罗素: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不是好哲人(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罗素悖论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位科学家可以称得上是博学广识,能够在不同领域都获得极高成就,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一定符合标准。1872年的今天,在英国蒙默斯郡的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位未来对英国乃至西方各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男孩。大概伟人都不得不经历生活带给他们的磨难,在男孩出生后的2到4年里,他的父母亲相继因病去

  •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悖论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

  • 古代飞鸽传书真的可以传到对方手里?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飞鸽传书,传递信息,

    我们经常看到武侠小说、古装剧里面用飞鸽传书来传递信息,有用于传递书信请求援兵的,有用于传递男女间倾慕爱恋之情的,好生浪漫。相传还有一战还在使用飞鸽传书的说法。那么飞鸽传书真的存在吗?又有什么其他历史记载吗?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身边有3只青鸟,青鸟们能够飞越千山万壑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

  • 趣闻:古代使用的通讯狼烟与飞鸽传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狼烟,飞鸽传书

    狼烟直上“烽火”是统名,分指烟及火。《墨子·号令篇》“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唐兵部《烽式》载“每岁秋前,别采艾蒿、茎叶、苇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这是“狼烟”的主要材料,当然也可以加点狼粪调味。而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唐末突厥、鲜卑这些民族崇拜狼,唐朝统治者也把他们比作狼,狼烟的意思就是狼来

  • 什么是飞鸽传书?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开始飞鸽传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飞鸽传书,朝代

    导读: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而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

  • 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末年期间,为什么统治者都选择闭关锁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闭关锁国,

    谈到闭关锁国,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痛恨清朝,觉得如果当时清朝没有闭关锁国,而是选择开放贸易,中国也不至于在近代受到屈辱。那么闭关锁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早在明朝刚建立不久,朱元璋就实行了海禁政策,当时收到历史背景的影响,再加上朱元璋本身是农民出身,认为自给自足,发展农业才是正确的,对外贸易可有可无,对

  • 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有哪些 闭关锁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闭关锁国政策后果,闭关锁国的原因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那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有什么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第一,闭关锁国在不知不觉中约束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让我国的资本主义萌发受到制约。第二,闭关锁国加深了统治者妄自尊大的想法,还自豪的以为我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朝贡。殊不知,远洋在外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