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诺门罕战役简介 诺门罕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诺门罕战役简介 诺门罕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6:49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总结,此战苏军人数损失与日军相当,损失装备大大高于日军。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

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

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

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

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双方议和停战协定。

更多文章

  • 塔萨法隆格海战美军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塔萨法隆格海战,美国

    1942年11月,日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提供大规模增援的企图一再受挫后,决定派遣一支由8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直接拖着装满补给品的圆桶向瓜岛进发。11月29日,田中率8 艘驱逐舰,满载给养由布印出航,恰在这时,美军第67特混编队也从圣埃斯皮里图启航。双方的前进方向都是瓜岛。30日21时许,双方沿瓜岛海

  • 法国大革命中的热月政变:热月政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热月政变,法国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4年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说,表示"国民公会中还有尚未肃清的议员",但是议员要求罗伯斯庇尔将议

  • 热月政变发生于什么时候?热月政变爆发的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热月政变,法国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背景热月政变前,法国大革命上中叶,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恐怖统治措施,较为彻底地摧毁了专制制度,完成了革命任务。经济上,

  • 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罗伯斯比尔为什么会被处死?(热月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伯斯比尔,法国,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热月政变

    1794年7月27日,巴黎的天气炎热得令人窒息。正午过后,国民公会的会场里,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筹划着掀起新一轮的风暴。一年前,他和他的激进派战友们彻底摧毁了温和的吉伦特派并将他们从肉体上予以消灭;几个月前,与他同一条战壕但渐行渐远的战友丹东、埃贝尔也被他送上了断头台。罗伯斯庇尔一心要把祖国打造成

  • 北非登陆战的成功 对同盟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非登陆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中海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登陆,法军,摩洛哥,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中海海战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美、英联合参谋长召开联席会议,准备在北非登陆,夺取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法属西非等地,将隆美尔的部队置于英军夹击中,进一步减轻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对马耳他岛的压力,恢复英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当时(即1942

  • 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北非登陆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火炬行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地中海,中国远征军,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众所众知,在这次登陆作战中,美英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然而在这场巨大的胜利背后却有着一段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胆大包天地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 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直布罗陀海峡,二战,美国,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4日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7日夜间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卡地域、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地域、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并达成战役突然性。1942年11月7日

  • 北非登陆战役简介 北非登陆战战前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非登陆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1942年夏,苏联对美国及英国施加压力,要求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纳粹德国军队对苏联红军的压力,当美军指挥官赞同大锤行动——尽快在欧洲占领区登陆时,英军指挥官相信这类型行动将会导致灾难

  • 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的生平事迹简介(第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格奥尔格·康托尔,德国,数学家,第三次数学危机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生于俄国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父亲是犹太血统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先在一所中学,后在威斯巴登

  • 德国伟大的逻辑学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第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国,数学家,第三次数学危机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为《概念演算--一种按算术语言构成的思维符号语言》。弗雷格(Gottlob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