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庄王三年不鸣真的毫无作为吗,事情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若敖氏之乱)

楚庄王三年不鸣真的毫无作为吗,事情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若敖氏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23 更新时间:2024/1/28 18:30:22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上任后沉迷声色,无所作为,是在大臣的劝谏下才猛然觉醒,发愤图强的,那么,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不,事情其实是这儿样子的。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熊商臣死掉,楚庄王熊侣继位,据史书上讲,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国政,还在朝门外悬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敢进谏者,死无赦。

大臣们很担心楚国就此沦落下去,先是大司马申无畏拿一只长得很漂亮的呆鸟比喻,意思就是你占着王位却毫无作为,到底为了什么。

楚庄王很聪明,当场就明白过来,说出了很有名的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你等着吧,我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的。

于是申无畏高兴地走了,可他走了以后,楚庄王依然如故。

又有大臣苏从忍不下去,就哭着进去为楚国未来担心,楚庄王很是感动,这才拍案而起,做出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言下之意是,楚庄王本来就应该很了不起,但就是因为贪玩才忘了国家大事,最后幸亏有几个不怕死的大臣劝谏才悬崖勒马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悬崖勒马固然很好,但前提条件是,那匹马你也要勒得动啊,而楚国这匹野马,楚庄王刚开始是勒不动的,他之所以三年不鸣,原因有三。

国际形势是:

楚国争霸中原最大的敌人是晋国,楚庄王即位后,晋国权臣赵盾已经梳清了国际国内关系,晋国上下君臣一心,国力大振,导致中原宋、陈、蔡、郑等诸侯国纷纷依附晋国,实力上超过楚国,并且暂时没留下有经营价值的缝隙。

然而国际形势虽然对楚国不利,但还不是楚庄王三年不鸣的主要因素,他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充当呆鸟,主要还是国内因素决定的。

国内因素有两条:

其一:年纪幼小。

楚庄王上位时年纪还小,大约也就十一二岁左右,还没成人,让大臣们很是看不起,公元前613年,也就是他继位的第二年,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帅兵讨伐不听话的属国,留守国内的斗克和公子燮就加固城墙,派人刺杀成嘉,公然叛乱。

成嘉与潘崇回防,斗克、公子燮抵敌不过,就挟持楚庄王出奔,原打算跑到河南淅川的鄀国另建朝廷,幸亏在经过湖北南漳县的芦邑时被芦邑大夫诱杀,楚庄王才侥幸二次当了大王,否则的话,怕临了也就是个被人挟持的幼王了。

你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有机会亲近妇人,沉迷酒色吗,那得成熟得有多早啊。

其二:若敖氏内乱。

其实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鸣”最最重要的因素了。

若敖氏在楚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楚武王至楚穆王五任大王时期,有史记载的十一位令尹,若敖氏家族就出了八个,这一代代下来早都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楚王有点管不了了,更何况若敖氏原先还只是争权,到楚庄王时期,他们就敢公然谋反,前面说的斗克就是若敖氏家族成员。

继位初期就承受了严重的斗克之乱,斗克虽然诛杀,但若敖氏还在,楚庄王就是想不当呆鸟也没办法 ,只能不甘心的忍耐下去。

说是忍耐,其实呢,应该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反击,但是要反击首先的扶持几个忠心于自己的死党,所以,史书上记载的“悬牌拒谏”即便真有,估摸着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而已,既想从这件事当中选出几个真正为楚国社稷考虑的忠臣。

事实上他还真的选到了,前任令尹蒍吕臣的儿子蒍贾、太师潘崇的儿子潘尪、以及申无畏、苏从和伍子胥的祖父伍参纷纷纳入视线。今后也只需要重点培养就是了。

然而若敖氏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彻底清除他们哪有这么容易。

若敖氏和楚庄王的关系算起来也不太远,都姓芈,原本是一家,若敖氏祖先是东周第一位楚国君主楚若敖熊仪,后人便以若敖为氏,始称若敖氏。

内部又分成斗氏和成氏两支,比较有名的就是第三代的斗子文和成得臣。

斗子文是与管仲齐名的贤相,而成得臣,则是城濮之战中楚军的三军统帅,斗子文到晚年的时候,是曾经想把令尹的位子让给成得臣的。

若敖氏是在第二代斗伯比、斗廉手里壮大起来的。

楚文王死后,楚成王继位,当时年纪还小,就让小叔叔子元十分跋扈,一度想篡班夺权,起初有斗伯比压着,还不敢太过分,但斗伯比死后,他就敢搬进王宫,公然觊觎文夫人息妫的美色,这种很不地道的做法引起斗廉的不满,斗廉入宫劝说,子元不但不听,还把斗廉抓了起来。

引起第三代若敖氏家族成员的集体不满,于是带领家族部队闯宫救父,在争斗中将子元一刀砍杀,楚成王因此夺回大权。

楚成王当上真正的大王后,对若敖氏很是感激,任命第三代中最杰出的斗子文为令尹,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楚国日渐强盛。

正因为斗子文的缘故,楚成王对若敖氏愈加信任,朝廷内军政方面的重要职位,若敖氏家族成员几乎占去一半儿,这样下来,若敖氏渐渐就有些做大了。

不但做大,还拥有若敖六卒,春秋时期第一个有称号的家族部队,若敖六卒非常精锐,简直就是王牌中的王牌,若敖氏也因此稍稍牛气起来。

乃至于统兵的成得臣异常骄横,起初楚成王是不想打城濮之战的,所以成得臣请国内增兵时楚成王并没有答应,成得臣一生气,就把六卒给拉上去了,亲自安排在中军,并命令六卒统领斗般、斗宜申、斗克等全部加入部队,统左右两军,妄图带着家族势力同晋军决战。

城濮之战失败后,左右两军溃不成军,损失巨大,但他们的六卒却因为撤退的及时,没受到什么损失。

因此楚成王大怒,责令成得臣自杀,并将参加城濮之战的若敖氏族人一一贬斥,这时候若敖氏和楚王的关系就稍稍微妙起来。

然而真正激化,还得从楚穆王时期说起。

楚成王早期想立楚穆王商臣当太子时,若敖氏是反对的,认为大王年纪不大,宠妃又多,过早的册封了太子,以后想改主意时就会发生祸乱。

但楚成王没听,到晚年果然想废掉商臣,改立公子职,商臣得到消息,率先下手,把英明了一辈子的楚成王杀掉 ,自己当了大王。

楚穆王上位以后,对反对过他的若敖氏自然很是不满,

但若敖氏呢,也认为你楚穆王杀死自己父亲当上大王很不地道,于是就在楚穆王继位当年发动叛乱,叛乱虽然最后给楚穆王平定,但从那以后,若敖氏和楚王之间的矛盾就愈发激化了。

两个一个离不开一个,一个还得防着一个,就这么不尴不尬的到了楚庄王时期。

楚庄王上位后他能不防着吗。

上位后斗克叛乱,被芦邑大夫诱杀,斗克死掉以后,若敖氏第四代族人斗越椒崛起,当上了楚国大司马,主掌军权,斗越椒很不地道,经过四代发展,认为已经有了取代楚王的能力,于是愈加嚣张跋扈,时刻想取而代之。

楚庄王针对这些情况,也采取了些措施,任命蒍贾为令尹,并将潘尪安插到军内,分散若敖氏的权力。

两下里都磨刀霍霍,就等着合适的机会暴发了。

公元前605年,也就是楚庄王继位的第八年,也不知由谁指使,原先归附楚国,其实也就是归附若敖氏少数民族叛乱,楚庄王万般无奈,亲自率领部队出征,临走时担心还担心若敖氏捣鬼,留令尹蒍贾监国。

蒍贾所在的蒍氏在当时虽然能和若敖氏抗衡,但实力还是差了很多,所以等楚庄王出征回来时,斗越椒谋反了,杀掉蒍贾,将蒍氏全部驱逐,然后带六卒陈兵新野,阻断楚庄王来路,用意已不言而喻,代表着若敖氏公然和楚王决裂了。

刚开始楚庄王还不想和若敖氏彻底闹僵,因为闹僵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他想通过一种温和的手段过度,所以主动派大夫苏从和斗越椒讲和,意思是看在以前的功劳上,可以饶恕斗越椒叛乱的罪过。

但斗越椒自持其勇,狂妄的说:不希望得到你的赦免,只希望得到你的君位。

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于是楚王与若敖氏的决战开始了。

战斗中斗越椒目中无人,亲自阵前驰骋,想仰仗高明的箭术射杀楚庄王,一箭定天下。

然而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说得还真有道理,打仗你就好好打仗,仰仗精锐的六卒,谁胜谁负还不一定,这时候卖弄什么箭术。

就在他卖弄箭术的时候,楚庄王手下出了个以神射闻名的养由基,斗越椒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被养由基一箭射杀。

六卒失去统帅,自然溃不成军,楚庄王乘隙追杀,一举平定了若敖氏之乱。

从此大权在握,将若敖氏灭族,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出奔,另一支族人斗克黄外国出使回来,一听若敖氏作乱,亲自到楚庄王面前请求惩罚,楚庄王看他这么听话,就看在先祖的份儿上大度的饶恕了斗克黄姓斗的过错。

打那儿以后,专政楚国二十七年之久的若敖氏就留下这么两支,再也起不了什么风浪了。

若敖氏之乱平定以后,楚成王才真正有机会悬崖勒马,把出逃在外的蒍氏族人召回来,任命蒍贾的儿子,其中最贤明的孙叔敖做令尹,励精图治,达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目的,成为晋文公以后又一个了不起的霸主。

由此可见,能当上君主的人哪一个是善茬,之所以一直隐忍,不过是另有所图罢了。

标签: 楚庄王若敖氏之乱

更多文章

  • 楚庄王简介 楚庄王是如何问鼎中原当上春秋霸主(若敖氏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楚庄王,问鼎中原,若敖氏之乱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

  • 第乌海战的详细经过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乌海战,葡萄牙

    奥斯曼苏丹由于其木料运输船受到葡萄牙王国侦察船的不断骚扰,向埃及支援了由希腊水手操纵的地中海式排桨战船。这些船在威尼斯派出的船匠的帮助下在亚历山大被解体,然后运送到红海海岸重新组装。但这种老式船只有首尾才能装炮,无法装舷炮,因为这会干扰划桨。而阿拉伯的单桅帆船则无法装重炮,所以这支舰队主要火力只不过

  • 第乌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乌海战,葡萄牙

    达·伽马离开印度走后,他留下的5艘船就担负起掠夺阿拉伯船只、破坏埃及与印度之间贸易的任务。这是葡萄牙也是欧洲人在亚洲设立的第一支永久性舰队。为了报复,沙末林组织了反对葡萄牙和柯钦联盟的5万大军讨伐与葡萄牙人结盟的柯钦,留下来的葡萄牙人与柯钦军队逃到一个小岛上苦苦支撑,直到1504年另一支葡萄牙舰队到

  • 第乌海战的意义及影响:从此世界知道了葡萄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达伽马,麦哲伦,阿尔梅达,古代战争,第乌海战

    第乌(Diu)之战发生在1509年2月2日至3日,地点在印度第乌。参战一方是葡萄牙,另一方是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国、奥斯曼帝国、卡里卡特的赞默林和古加拉苏丹的联合舰队。此战的战略意义可以同勒班陀海战,阿布齐尔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和对马海战相提并论,虽然规模无法与之相比。它标志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抗从地

  • 科罗内尔海战:斯佩爵士与2个儿子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科罗内尔海战,德国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德国不像英国海军与殖民地势力遍及全球,不过还是有很多孤悬海外的殖民地。比如,在远东的青岛,由于远离本土。在英国势力强大,又有英国盟友日本所在的远东,青岛这块海外“飞地”德国是根本无力保全。所以在一战爆发之前,就命司令马克西米连.冯.斯佩伯爵将驻青岛的远东分舰队

  • 关于科罗内尔海战德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科罗内尔海战,德国

    由于这次海战,导致惟—有实力挑战皇家海军霸主地位的海军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是英国人遭受了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击沉3艘装甲巡洋舰后的又一次重大损失。由于这一次是在水面舰艇正面交战中的失利所以更使英国海军部大为震动(当时有些皇家海军军官还认为用潜艇击沉对方水面舰艇是不耻之举)。“格拉斯哥”号的

  • 科罗内尔海战德详细经过是怎样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科罗内尔海战,德国

    科罗内尔海战是德国海军的骄傲,也是英国海军史上最痛苦的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的策略是保存实力并威胁英国本土,因此他们把主力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和基尔港基地,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当时在世界各大洋,仅有8艘德国军舰在活动,其中由斯佩海军中将率领的东亚分舰队无疑是最强大的,

  • 科罗内尔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科罗内尔海战,德国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暗杀,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虽然战争没有立刻爆发,但欧洲主要强国显然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的策略是保存实力并威胁英国本土,因此它把主力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和基尔港基地,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当时在世界各大洋,仅

  • 诺门罕战役对二战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联,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朱可夫,诺门罕战役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 诺门罕战役过程简介 诺门罕战役战役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伪满州国,苏联,蒙古,诺门罕战役

    第一阶段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