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罗内尔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科罗内尔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44 更新时间:2024/2/18 8:03:33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暗杀,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虽然战争没有立刻爆发,但欧洲主要强国显然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的策略是保存实力并威胁英国本土,因此它把主力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基尔港基地,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

当时在世界各大洋,仅有8艘德国军舰在活动,其中由斯佩海军中将率领的东亚分舰队无疑是最强大的,它由“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埃姆登”号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组成,同时“德雷斯顿”号、“卡尔斯鲁厄”号轻巡洋舰在加勒比海游猎,“莱比锡”号、“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则分别在墨西哥西海岸和东非沿海活动。

这次海战德意志方面是由帝国海军的杰出将领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海军中将领导。

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斯佩的舰队溜出了德国在远东的主要海军基地青岛,准备到南太平洋去考验一下英国皇家海军的防务。53岁的格拉夫·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海军中将作为海军陆战队上校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作战,在德国海军中以勇敢多谋著称。他的舰队本来以中国青岛和大洋洲的加罗林群岛为基地,但是8月23日,随着日本加入协约国,青岛岌岌可危,斯佩在东亚和西太平洋没了立脚点,只好一路打家劫舍南美西海岸进发。8月7日,他在新几内亚露了一面,8月9日在加罗林群岛加了一次煤,应舰长冯·米勒的要求,“埃姆登”号轻巡洋舰作为一艘单独的袭击舰出发到印度洋去打游击,斯佩的主力则继续东进。9月14日,斯佩来到萨摩亚外海,这个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如今已被新西兰军队占领,几艘英国旧式战列舰已从这里开往印度洋,港内空空如也。斯佩没有陆战队,无法夺回萨摩亚,因此他向岸上开了几炮后就掉头撤退了。9月22日,斯佩袭击了帕皮提,击沉了港内的法国小炮舰“热忱”号。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为了保护本土并监视德国的公海舰队,将大部分兵力集中部署在北海-多佛尔一直布罗陀一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的主力全部投入到护航中,整个南太平洋只留下了几支巡洋舰分队来对付德国的海上袭击舰。其中,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率领的前印度舰队和斯托达特海军少将驻乌拉圭蒙得维地亚的分舰队是主要力量。当然,英国海军在这一海域有望得到日本海军和法国海军群的协助,日本战列舰“肥前”号(即原俄国战列舰“列特维赞”号,日俄战争被俘后改现名)和一艘巡洋舰正在英国重巡洋舰“纽卡斯尔”号的随伴下驶往南太平洋。

对于斯佩的快速袭扰,英国海军部最初的反应却相当迟钝。9月14日下午他们才电告克拉多克“斯佩可能前往麦哲伦海峡,以恢复德国同南美西海岸的贸易,并指示他在‘力量足够强大时,搜索和摧毁斯佩的舰队。’”陈旧的战列舰“防御”号和前“无畏”级战列舰“老人星”号被从地中海抽调出来加强克拉多克的小舰队,然而这已经太迟了,10月12日,“莱比锡”号和“德雷斯顿”号在复活节岛与斯佩会合,此时斯佩已强大到可与任一支英国分舰队交战了。克拉多克最初的目标是“德累斯顿”号和“卡尔斯鲁厄”号,他从加勒比海一路追踪南下,当“德雷斯顿”号窜入太平洋与斯佩会合时,克拉多克意识到他将有可能与一支占优势的德国舰队交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海军部原来许诺派给克拉多克的“防御”号装甲巡洋舰却不能到达,倒是衰朽的“老人星”号及时赶到了克拉多克在福克兰群岛(也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斯坦利港的锚地,“老人星”号的发动机出了故障,无法满功率运转,最高航速由17节降至12节。让克拉多克尤为失望的是,这艘老爷舰上的后备役官兵素质低下,炮手们竟然从未施放过舰上的大炮。由于克拉多克担心斯佩骚扰智利沿海的英国商船,所以他作出了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就是留下力不从心的“老人星”号,承担护送运煤船的任务,于10月21日自率“好望角”号、“蒙默斯”号装甲巡洋舰、“格拉斯哥”号轻巡洋舰、“奥特朗托”号辅助巡洋舰离开斯坦利港,穿过麦哲伦海峡,沿智利海岸搜索北上。当时,斯托达特海军少将率领的另一支英国分舰队正锚泊在乌拉圭的蒙得维地亚港,它包括“防御”号、重巡洋舰“卡纳冯”号和“康沃尔”号、轻巡洋舰“布里斯托尔”号以及武装商船“马其顿”号和“奥拉马”号,力量超过克拉多克许多倍,但克拉多克为了争功决心单独向斯佩挑战,他还发电给海军部,要求把“防御”号拨给自己指挥。

10月29日,英舰中速度较快的“格拉斯哥”号奉命前出至智利港口科罗内尔以南进行搜索。两天后,“格拉斯哥”号截获了一艘德国军舰与补给船之间的电报,克拉多克认为这艘军舰正是从大西洋逃出来的德舰“德雷斯顿”号(其实是“莱比锡”号),并断定它正在单独活动,他立即命令“格拉斯哥”号与舰队会合后一起向北开进。几乎与此同时,斯佩也执行了相同的计划,他得到报告说英国轻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单独在科罗内尔附近活动,于是率领舰队于11月1日向南行驶,准备抓住这个虏获物。

11月1日,4艘英舰正以30公里的间隙呈扇形向北搜索前进,下午4时20分,突前的“格拉斯哥”号在右舷前方发现一缕烟迹,舰长约翰·卢斯判断这就是“德雷斯顿”号(仍然是“莱比锡”号)并立即向旗舰报告。克拉多克大喜过望,用整个舰队对付一艘轻巡洋舰,他感到很有把握。但20分钟后,卢斯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至少有德国2艘装甲巡洋舰与轻巡洋舰在一起。

标签: 科罗内尔海战德国

更多文章

  • 诺门罕战役对二战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联,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朱可夫,诺门罕战役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 诺门罕战役过程简介 诺门罕战役战役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伪满州国,苏联,蒙古,诺门罕战役

    第一阶段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

  • 诺门罕战役简介 诺门罕战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诺门罕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满洲,蒙古,日本,苏联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

  • 塔萨法隆格海战美军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塔萨法隆格海战,美国

    1942年11月,日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提供大规模增援的企图一再受挫后,决定派遣一支由8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直接拖着装满补给品的圆桶向瓜岛进发。11月29日,田中率8 艘驱逐舰,满载给养由布印出航,恰在这时,美军第67特混编队也从圣埃斯皮里图启航。双方的前进方向都是瓜岛。30日21时许,双方沿瓜岛海

  • 法国大革命中的热月政变:热月政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热月政变,法国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4年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说,表示"国民公会中还有尚未肃清的议员",但是议员要求罗伯斯庇尔将议

  • 热月政变发生于什么时候?热月政变爆发的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热月政变,法国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背景热月政变前,法国大革命上中叶,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恐怖统治措施,较为彻底地摧毁了专制制度,完成了革命任务。经济上,

  • 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罗伯斯比尔为什么会被处死?(热月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伯斯比尔,法国,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热月政变

    1794年7月27日,巴黎的天气炎热得令人窒息。正午过后,国民公会的会场里,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筹划着掀起新一轮的风暴。一年前,他和他的激进派战友们彻底摧毁了温和的吉伦特派并将他们从肉体上予以消灭;几个月前,与他同一条战壕但渐行渐远的战友丹东、埃贝尔也被他送上了断头台。罗伯斯庇尔一心要把祖国打造成

  • 北非登陆战的成功 对同盟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非登陆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中海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登陆,法军,摩洛哥,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中海海战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美、英联合参谋长召开联席会议,准备在北非登陆,夺取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法属西非等地,将隆美尔的部队置于英军夹击中,进一步减轻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对马耳他岛的压力,恢复英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当时(即1942

  • 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北非登陆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火炬行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地中海,中国远征军,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众所众知,在这次登陆作战中,美英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然而在这场巨大的胜利背后却有着一段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胆大包天地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 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直布罗陀海峡,二战,美国,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4日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7日夜间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卡地域、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地域、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并达成战役突然性。194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