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经商为啥后来取消?(明朝海禁)

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经商为啥后来取消?(明朝海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3/12/11 18:17:05

明朝,中国对待沿海的商贸活动是很支持的,因为这个也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沿袭明朝的政策,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各国经商。但是,后来取消了,也为后代皇帝的闭关锁国埋下了伏笔。

明朝的海上贸易始于郑和

网络配图

朱棣时期,为了寻找不见踪影的侄子朱允炆,安排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9]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郑和的海上贸易,远扬中华国威,很多国家也经常到中国来做海上贸易。

明朝的海上贸易,一直延续到清初。

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最初并不禁海。但是,满族人一直不自信,担心南明政权还有残余势力,从海上卷土重来,所以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网络配图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解放台湾后,国力非常强盛,决定放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康熙年间的开海,是全方位的开海,不但东西两洋,而且一严禁的赴日贸易也在开放范围之内,较之明代隆庆年间开始的局部开海范围和作用都要大的多。

如果康熙继续开放,也许中国就不会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了。但是,康熙后来开始海禁。

康熙放开海禁仅30多年, 全面开海的政策就开始收缩。

为什么呢?康熙主要是考虑到海寇活动比较多,另外还担心西方的先进科技传到中国,一旦汉人学会了这些技术,会危险满族人的统治。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召见大臣,提出禁海问题,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这就是南洋禁海令。

网络配图

南洋禁海虽然并非全面禁海,但对于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民间对外贸易力量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到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在大臣的反复奏请讨论下,担心闽粤地区因洋禁而引发海患,才同意废除南洋禁海令,随即开放了粤、闽、江、浙四口通商口岸,“但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此后闭关政策更加严厉,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废弃了明末以来形成的传统主动海防观念,抑止了中国的海洋贸易,抑制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标签: 康熙明朝海禁

更多文章

  • 明初倭寇问题的产生:元明两朝实施的海禁政策(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倭寇,抗倭,明朝,,明朝海禁

    说到曾经席卷中国东南沿海和朝鲜半岛,杀掠中、朝两国平民百姓无数的日本“倭寇之乱”,今人第一印象无不是明朝中后期嘉靖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大起,以及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明朝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但实际上,倭寇对中国沿海百姓的祸害,远比此时要早得多。早在元末明初之时,这场历时200余年的抗倭战争就已开始

  • 明中期倭寇泛滥之谜:过度海禁导致了海防的缺失(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倭寇,抗倭,海禁,,明朝海禁

    日本,中国古代称其为倭奴国。唐咸亨年初,以近东海日出而重新命名为日本,但此后人们仍习惯称日本人为倭人,称日本海盗为倭寇。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千里海防告急,出现了严重的倭患。造成这场倭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倭寇又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警报频传,海盗登陆劫掠的事件一再出现,遍及浙

  • 从钱钞到银钱:简述明朝货币结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货币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在中国货币

  • “明朝钱币”有哪些?形制,特点,钱币一览(明朝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货币

    明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初年,朱元璋是想仿照元代的做法,使用钞票,不使用铜钱,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但没有推行开,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铺。所以明朝的钱币数量,比元要多,比各朝又要少。(注:钞票指明朝的宝钞)明,大中通宝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了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

  • 明朝货币演变:明代纸币为什么会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货币

    明朝纸币为什么会崩溃?相较于宋、金、元三个发行纸币的朝代都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纸币崩溃的现象,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这个事实令人感到困惑。我在这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重新检讨,希望与读者们一起来找出比较可能的原因。一、明朝的纸币从洪武朝开始发行,到正统朝崩溃,明朝的纸币只流通了六十

  • 明朝货币详细介绍 明朝各阶段的货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嘉靖通宝,明朝货币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

  • 罗斯巴赫战役:普鲁士对法奥联军决定性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斯巴赫战役,普鲁士

    罗斯巴赫会战发生在七年战争时期,是普鲁士皇帝腓特烈二世对法国和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一战。1740年5月,24岁的腓特烈二世继承王位,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智,他深知普鲁土的国情,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四周强国林立,虎视眈眈的外敌没有一刻不准备吞噬普鲁士这块肥肉,他不能坐坐以待,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 关于罗斯巴赫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斯巴赫战役,普鲁士

    罗斯巴赫战役是一场一边倒的胜利,经此一战,路易十四朝和路易十五朝早期法军勇敢善战的形像被毁坏殆尽,路易十五竟然还在战后授予罗昂亲王法国元帅军衔,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年杜伦尼和孔代屡次入侵德意志,予取予求的时代,给德意志诸邦留下痛苦的记忆,而这次胜利大大振奋了德国人的民族精神。而且罗斯巴赫战役是腓特

  • 罗斯巴赫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斯巴赫战役,普鲁士

    罗斯巴赫会战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在1757年11月5日的战役,以普军大胜作结,伤亡情况为普军169死379伤;法奥联军5000死伤,5000被俘;此战被誉为是腓特烈大帝最辉煌的战绩,18世纪欧洲经典战役之一。面对四方大军云集,腓特烈留下贝费恩公爵的41,000人,命令他在西里西

  • 罗斯巴赫战役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斯巴赫战役,普鲁士

    1740年5月30日,24岁的腓特烈威廉继承普鲁士王位,史称腓特烈二世,又称弗里德里希二世或腓特烈大帝。普鲁士是欧洲新兴的强国,因它是一个内陆国家,四周都受到敌国的包围,在这种环境之下,为了要维持其强国的地位,就必需向外扩张。腓特烈即位后,继续执行其父腓特烈一世的扩张政策。1740年12月16日,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