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卡迪西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谁赢了

卡迪西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22 更新时间:2024/1/3 22:01:59

战役开始

633年秋,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在派遣穆斯林军拜占庭帝国属地叙利亚进军、西线派遣阿慕尔攻克埃及的同时,曾派“安拉之剑”哈立德·本·瓦利德率领一支分遣队出征波斯萨珊朝统治下的伊拉克。

公元634年夏,由于叙利亚战场吃紧,阿拉伯名将哈立德·瓦里德奉哈里发之命撤离美索不达米亚战场,率领数百名穆斯林勇士星夜驰援叙利亚前线。帝国首相鲁斯塔姆一看机会出现,从波斯腹地调集重兵,逼近幼发拉底河。穆桑纳·哈里斯没有充足的兵员,又缺乏哈立德·瓦里德那样的军事才能,无力抵御波斯大军的攻势,只好放弃希拉诸城,退守沙漠。不久,阿布·欧拜德率领援军抵达波斯边境,与穆萨纳·哈里萨会师。

当年年底,穆斯林在希拉北侧越过幼发拉底河,与波斯军队发生激战,这就是著名的浮桥之战。阿布·欧拜德及数千名穆斯林在此战中殒身不恤,穆桑纳·哈里斯侥幸生还。这样,萨珊王朝又重新收复了失地,穆斯林在两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暂时无力进攻波斯帝国,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得以出现短暂的平静。但是,交战双方都明白,这只是大决战前的序曲,因此双方都未放松戒备,不断厉兵秣马准备再度一决胜负。

公元635-636年,更多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东南奈季德高原相继抵达半岛东侧的沙漠边缘,穆斯林军队人数剧增。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波斯人的优势不再明显,不断涌入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逐渐形成对峙状态。鲁斯塔姆一面向国王报告情况,一面征召更多的士兵入伍,从而维持了对阿拉伯人的人数优势。

与此同时,叙利亚前线的情况终于明了,穆斯林在雅穆克一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的优势大军,这不仅标志着叙利亚的征服,也让穆斯林可以将叙利亚的兵力可以调动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遣先知穆罕默德曾经以天园许诺并誉为“雄狮”的著名圣门弟子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6000人马增援伊拉克。

这是哈里发派往美索不达米亚战场的第一支真正的征服队伍。无论是部落首领、战士,还是诗人、演说家,直到拥有马匹和武器的所有人,都被派往伊拉克战场。赛尔德·艾比·瓦戛斯在经奈季德前往美索不达米亚时,沿途不断募集兵员,许多部落的战士纷纷前往应征。到达美索不达米亚时,赛尔德·艾比·瓦戛斯的部众已达3万人。

战役之前,赛尔德带兵驻扎好后,静观敌军动态,阿拉伯军长途跋涉疲军不宜作战,波斯军则想以逸待劳。开始双方皆按兵不动,相持一个月后,赛尔德致函向欧麦尔汇报军情,欧麦尔在回信中向赛尔德分析了敌我局势,告诫赛尔德他所面对的是兵力强大、装备精良、勇猛善战并称霸中东上千年的波斯军队,敌军还处于有利地势,再加之卡迪西亚是波斯的大门,对此重地,敌军绝不会轻易让手,攻克它非不易。他嘱咐赛尔德要以智取胜。欧麦尔还命令他先

派一个使团前往波斯劝降。当时使团由多名圣门弟子组成,他们向波斯皇帝伊嗣俟三世说明来意,劝他放弃迷误,接受伊斯兰教真理。但遭到他的骄横拒绝。

显然,伊嗣俟不会仅仅凭着阿拉伯使者的几句话就把偌大的帝国交到穆斯林手里。他开始下令催促前线的大将——帝国首相鲁斯塔姆向阿拉伯人发起攻击。

若非波斯国王急不可耐,鲁斯塔姆也会像赛尔德一样继续按兵不动。但阿拉伯军队已经跨过幼发拉底河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波斯贵族的堡垒不断遭受攻击,大片土地荒芜。春去夏来,形势没有任缓解的迹象。原来在当地游牧的人被赶出牧场,穆斯林在不断的侵袭中获得较为充足的食物供应,同时还惩罚了那些不忠诚的同盟军。当地的波斯人早已难以忍受着汇总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向朝廷大肆叫嚷抱怨,宣称如果救援再推迟的话,他们就向阿拉伯穆斯林投降。波斯国王伊嗣俟或许为他们的呼吁所感,对波斯统帅鲁斯塔姆暂不进攻的建议充耳不闻,坚持立即出兵,结果酿成了大祸。

阿拉伯胜利

公元636年11月16日,受到国王催促不得不选择决战的鲁斯塔姆下令部队渡过阿提克河,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波斯人的部队大约有6万余人,由重骑兵、步兵和战象部队组成。其中步兵4.5万,分成四个战阵排开,每个战阵相隔150米。骑兵部队约1.5万,同样分成四部排在步兵战阵之后作为突击力量。鲁斯塔姆把他的33头战象布置于战阵最前方,希望通过发挥大象的威力赢得战役胜利。波斯军队的战线长约4000米,由左至右分别由霍尔木赞、加里努斯、比尔赞和巴赫曼指挥。鲁斯塔姆本人身披双层铠甲,上头盔,坐在一头战象的镀金宝座上观战。

波斯人在通往泰西封的路上,每隔一段就站着一位传信使者,他们相互可以听得见彼此之间的呼喊,通过接力。这些使者一个接一个把前线的最新消息传达至泰西封,使伊嗣俟对战况了如指掌。

战役开始前,阿拉伯士兵高声齐颂先知穆罕默德的示: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二十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两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百个人,就能战胜一千个不信道的人。安拉会让不信道者内心充满恐惧。安拉知道你们的坚忍,确实,安拉会与坚忍的人同在的。

随后,穆斯林的指挥官按照惯例发出进攻信号安拉至大,军队应跟随连呼三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候军队应该准备好他们的武器和战马。第四声的时候,士兵全部向前冲锋。但穆斯林的秩序被波斯人打乱了,因为他们听到穆斯林第一次呼喊的时候就立即进军了。不耐烦的穆斯林勇士并没有等指挥官的呼喊就冲了上去,并与波斯军队短兵相接,显现出匪夷所思的勇猛。

波斯象军开始冲击阿拉伯人的阵线。这些巨兽蹿来蹿去,像一座座移动的城堡,使阿拉伯人的马匹因受惊而四处逃窜。恐慌的气氛弥漫于穆斯林全军。波斯军借混乱之际不断向前推进。赛尔德用尽了他最后的办法,他派阿西姆出去,要不惜一切代价制服那些大象。阿西姆立即领命,挑选了一队弓箭手,缓缓接近波斯军的大象。阿西姆等人首先将象轿上的波斯士兵拉下来,没有人驾驭的大象四处逃散,阿拉伯人的压力顿时得到了缓解。穆斯林军队重新占领了根据地,并稳住了阵脚。此时,夜幕开始降临,两军各自回营歇息,待到天明再战。

天亮时分,两军的战斗再次开始。正在那时,由卡卡率领的穆斯林援军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战场。卡卡将手下1000人分成100人一队,每个队相隔一段距离。他自己一马当先,猛冲进敌阵将波斯军队的指挥官巴赫曼砍倒在地。而后,穆斯林的连队全线出击,奋勇杀敌。

波斯人看见自己的指挥官阵亡以后显得十分沮丧,接二连三地在卡卡和他的部下手中败下阵来。因为头一天损毁的大象的装备并没有完全修复,所以波斯人今天没有了象军的支持,威力锐减。同时,波斯军队的战马也受到惊吓而逃跑,鲁斯塔姆本人也是被自己的部下冒着生命危险救回去的。不过波斯步兵却仍在坚守阵地一直到入夜,因此这一天的战斗双方再度未分胜负。一天的战斗残酷而惨烈,穆斯林军队死伤达到2000人,波斯人则据说接近10000人。

整个晚上,阿拉伯人不停地高呼几个家族的名字,强调家族血统。波斯大营里也是一样,双方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鼓舞士气,都在等待着一场生死决战。

第三天清晨,双方军队都在执行一个令人悲痛的任务,将阵亡士兵的尸体拖离战场。在两军之间数公里的范围内尸横遍野。穆斯林伤员由阿拉伯妇女照料,死者的尸体被埋葬在战场后面的山谷里。阿拉伯妇女和儿童会很快在那儿挖好墓穴,受伤的人也会送到那里去治疗。

由于前一天的灾难,波斯人的士气已然非常颓废,但他们仍然对自己的象兵寄予厚望。现在大象的装备都已修复,它们得以重回战场,每头大象都由一组骑兵和步兵保护。战斗即将打响之际,由哈希姆率领的叙利亚增援部队突然出现了。这些新到的援军横扫平原,冲击敌阵,最后大胜而归。

不过波斯人也在奋力死战,因此战场形势再度变得变幻莫测。伊嗣俟为了应对危机,把他的卫队也派来支援。象军依然是阿拉伯人的克星,它们再次化解了穆斯林军进攻的努力。

千钧一发之际,赛尔德向卡卡求助。赛尔德现在知道大象最脆弱的地方是鼻子和眼睛,他要求卡卡专打这两处弱点。因此,卡卡和他的兄弟阿西姆带领一队人马前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卡卡将目标锁定在两头巨象身上,它们是群象的首领。他勇敢地跳下战马,把长矛刺进一头大白象的眼睛中。由于剧痛,大象把驾驭的士兵都甩到地上,它的鼻子则将卡卡击出老远。其它大象更惨,因为它们的双眼被刺瞎,鼻子被砍掉。这些盲象愤怒的朝阿拉伯人一方冲撞。但阿拉伯战士的叫喊声和长矛又把它们赶回波斯人一边。于是,大象在两军之间来回奔跑,最终它们踩踏挡道的所有人,跳入河里游走了。这一奇特景象使双方士兵暂时停止了交战,纷纷注视着逃跑的象群。但很快,战端就再次重启,敌对两方一直战斗到天黑依然不分胜负。

夜幕降临时,赛尔德担心波斯人从后方偷袭,就派人守住渡口。入夜十分,一些阿拉伯部落首领召集各自部落的士兵去骚扰敌军,这使两军士兵不得片刻的休息。当这场夜战开始的时候,赛尔德并不知情,他专心于礼拜,整个晚上都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双方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明,这时波斯军队的阵形已然开始动摇。

就在此时,暴风乍起,鲁斯塔姆宝座上的华盖被风掀起,鲁斯塔姆本人则被吹落河中。可怜的首相根本没有时间逃跑,他只好遵在一头骡子下面以图躲过追捕。然而,一个阿拉伯士兵认出了这位有着皇家血统的波斯敌人,便把他拉了出去处死。随后,这位士兵登上鲁斯塔姆的宝座,宣布波斯统帅阵亡的消息。

波斯士兵得知统帅已死,再无战心,纷纷逃跑,穆斯林军队因过于疲惫也无力前去追击,这场大战就此结束。

更多文章

  • 卡迪西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卡迪西亚战役,阿拉伯帝国

    公元619年,萨珊王朝的国王——“帕维兹”库思老二世占领了埃及,将波斯领土扩张到前所未见的地步。此时他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对手希拉克略皇帝能够重新翻盘,自己最后也不得善终。他更不会想到, 就在自己志得意满之时,阿拉伯半岛上有一个叫穆罕默德的家伙创造了一个新的宗教。由这个宗教在十几年后刮起的绿色狂飙将会

  • 中国三大鬼节是哪三个?三大鬼节的由来及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现代,中国,传统习俗,中国三大鬼节

    中国三大鬼节(zhōng guó sān dà guǐ jié)指的是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清明节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

  • 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现代,中国传统习俗,中国三大鬼节,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

  • 2018年中元节是在哪一天?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中国三大鬼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现代,中国,习俗,中国三大鬼节

    鬼节,听起来就很刺激很神秘的节日。鬼节也叫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鬼节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时候无数的鬼魂会在这时候返回阳间,享受子孙的供奉,因此这一天尤其是晚上不要乱跑,免得“见鬼了”。那么你知道鬼节还有什么禁忌吗?这里告诉你。2018鬼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鬼节是几

  • 七月十五鬼节来历之谜:七月鬼开门,百鬼桥上过(中国三大鬼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中国三大鬼节

    七月十五为鬼节(又名中元节),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每逢这个时候,家里长辈总有百般习俗与禁忌,不过你知道,鬼月的由来吗?「七月为鬼月」的习俗

  • 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经商为啥后来取消?(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明朝海禁

    明朝,中国对待沿海的商贸活动是很支持的,因为这个也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沿袭明朝的政策,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各国经商。但是,后来取消了,也为后代皇帝的闭关锁国埋下了伏笔。明朝的海上贸易始于郑和。网络配图朱棣时期,为了寻找不见踪影的侄子朱允炆,安排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

  • 明初倭寇问题的产生:元明两朝实施的海禁政策(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倭寇,抗倭,明朝,,明朝海禁

    说到曾经席卷中国东南沿海和朝鲜半岛,杀掠中、朝两国平民百姓无数的日本“倭寇之乱”,今人第一印象无不是明朝中后期嘉靖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大起,以及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明朝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但实际上,倭寇对中国沿海百姓的祸害,远比此时要早得多。早在元末明初之时,这场历时200余年的抗倭战争就已开始

  • 明中期倭寇泛滥之谜:过度海禁导致了海防的缺失(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倭寇,抗倭,海禁,,明朝海禁

    日本,中国古代称其为倭奴国。唐咸亨年初,以近东海日出而重新命名为日本,但此后人们仍习惯称日本人为倭人,称日本海盗为倭寇。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千里海防告急,出现了严重的倭患。造成这场倭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倭寇又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警报频传,海盗登陆劫掠的事件一再出现,遍及浙

  • 从钱钞到银钱:简述明朝货币结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货币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在中国货币

  • “明朝钱币”有哪些?形制,特点,钱币一览(明朝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货币

    明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初年,朱元璋是想仿照元代的做法,使用钞票,不使用铜钱,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但没有推行开,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铺。所以明朝的钱币数量,比元要多,比各朝又要少。(注:钞票指明朝的宝钞)明,大中通宝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了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