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三大鬼节是哪三个?三大鬼节的由来及禁忌

中国三大鬼节是哪三个?三大鬼节的由来及禁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1/3 16:28:38

中国三大鬼节(zhōng guó sān dà guǐ

jié)指的是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清明节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大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即三月初一前后)。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打马球、射柳、蚕花会(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化,主要在南方)。

中元节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元节乃是三官大帝中元地官的圣诞日,道教将于此日进行超度先人,拔度亡魂事,所谓:天官赐福,地官释罪,水官解厄。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道家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盂兰节的起源是博爱的表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犍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犍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犍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犍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广度堕落三恶道的众生早日离开,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大乐。所谓三恶道是指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早日超脱。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在台湾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不管佛教还是道教,到了这一天,都会举行「普度」,笔者希望大家能够以慈悲心来同情一切生灵的生命,不要乱杀害,可以用香花、水果、素菜等来供奉祭祀普度,这才不会辜负释迦佛祖的慈悲心及目犍连的大孝心。否则,明明是普遍的救度生灵早日超生的善举,变成了普杀的日子,那不是很可悲之事。阿弥陀佛!

更多文章

  • 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现代,中国传统习俗,中国三大鬼节,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

  • 2018年中元节是在哪一天?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中国三大鬼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现代,中国,习俗,中国三大鬼节

    鬼节,听起来就很刺激很神秘的节日。鬼节也叫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鬼节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时候无数的鬼魂会在这时候返回阳间,享受子孙的供奉,因此这一天尤其是晚上不要乱跑,免得“见鬼了”。那么你知道鬼节还有什么禁忌吗?这里告诉你。2018鬼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鬼节是几

  • 七月十五鬼节来历之谜:七月鬼开门,百鬼桥上过(中国三大鬼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中国三大鬼节

    七月十五为鬼节(又名中元节),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每逢这个时候,家里长辈总有百般习俗与禁忌,不过你知道,鬼月的由来吗?「七月为鬼月」的习俗

  • 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经商为啥后来取消?(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明朝海禁

    明朝,中国对待沿海的商贸活动是很支持的,因为这个也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沿袭明朝的政策,康熙曾经一度放开海禁,允许各国经商。但是,后来取消了,也为后代皇帝的闭关锁国埋下了伏笔。明朝的海上贸易始于郑和。网络配图朱棣时期,为了寻找不见踪影的侄子朱允炆,安排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

  • 明初倭寇问题的产生:元明两朝实施的海禁政策(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倭寇,抗倭,明朝,,明朝海禁

    说到曾经席卷中国东南沿海和朝鲜半岛,杀掠中、朝两国平民百姓无数的日本“倭寇之乱”,今人第一印象无不是明朝中后期嘉靖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大起,以及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明朝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但实际上,倭寇对中国沿海百姓的祸害,远比此时要早得多。早在元末明初之时,这场历时200余年的抗倭战争就已开始

  • 明中期倭寇泛滥之谜:过度海禁导致了海防的缺失(明朝海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倭寇,抗倭,海禁,,明朝海禁

    日本,中国古代称其为倭奴国。唐咸亨年初,以近东海日出而重新命名为日本,但此后人们仍习惯称日本人为倭人,称日本海盗为倭寇。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千里海防告急,出现了严重的倭患。造成这场倭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倭寇又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警报频传,海盗登陆劫掠的事件一再出现,遍及浙

  • 从钱钞到银钱:简述明朝货币结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货币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在中国货币

  • “明朝钱币”有哪些?形制,特点,钱币一览(明朝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货币

    明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初年,朱元璋是想仿照元代的做法,使用钞票,不使用铜钱,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但没有推行开,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铺。所以明朝的钱币数量,比元要多,比各朝又要少。(注:钞票指明朝的宝钞)明,大中通宝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了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

  • 明朝货币演变:明代纸币为什么会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货币

    明朝纸币为什么会崩溃?相较于宋、金、元三个发行纸币的朝代都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纸币崩溃的现象,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这个事实令人感到困惑。我在这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重新检讨,希望与读者们一起来找出比较可能的原因。一、明朝的纸币从洪武朝开始发行,到正统朝崩溃,明朝的纸币只流通了六十

  • 明朝货币详细介绍 明朝各阶段的货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嘉靖通宝,明朝货币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