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现象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现象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73 更新时间:2024/2/21 10:54:23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在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人争夺王位。在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称之为“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最终成就了春秋霸业。

“尊王攘夷”、“管仲改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形容齐桓公的春秋霸业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到,齐桓公称霸,其实不仅仅只是时机的问题,他能够成功还得益于大批贤才和成功的改革。

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但这位英雄在其光辉的表面之下,又隐藏着很多虚伪、矫饰的东西。齐桓公好酒、好色、好游乐,其实这也没什么。齐桓公在治国上靠管仲,成为春秋首位霸主。然而,他又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小人,在霸业成就后,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局面

,让齐桓公有点飘飘然,他开始纵情声色,竖貂、易牙、开方此三子都是小人,却十分得宠。当管仲重病卧床时,就曾告诫过齐桓公,不能让这三个人留在宫中,一定要驱逐这三个人。

齐桓公在管仲死后,也下令驱逐三人出宫,但是时间一久,觉得少了这三个人生活都没有了乐趣,便又召集他们回宫。这个时候的齐桓公,年事已高,只得任由三人摆布,这些小人就在宫里为所欲为,并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供太监出去给齐桓公喂食,最后索性也不管这个糟老头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他一死宫内争斗纷纷,死后很久都没人搭理齐桓公的尸体,很多天后才处理齐桓公的尸体,那时候,齐桓公的尸体已经腐烂并且爬满了驱虫,恶臭难闻。听信小人、重用小人,这便是齐桓公现象。

抛开齐桓公后期的昏庸不说,在前期他还是比较称职的一个君王。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有很多,仔细分析下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齐国是个大国,“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占据有利地位的齐国,本身就是一个富庶之国。当然,自身条件再优厚,也只是为称霸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并不能成就大业,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点,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齐桓公选贤任能,他任用昔日的“仇人”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使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管仲的重商政策,无疑是各国改革里难能可贵的做法。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十二个实干派政治家,他主张改革以

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国家发展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归附于齐国。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扫清了内部发展的障碍,齐桓公把眼界放到了国外。

当此之时,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各国都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思想,为了打破这个思维,要像周王室一样,让天下的诸侯心甘情愿臣服和膜拜。就要“尊王攘夷”,在当时发动讨伐战争,或者灭国战争,是要受到周王室及

其他诸侯的非议的。就算是这个国家自身能力很强大,阻力也会慢慢增强。所以灭国战争、讨伐战争是有,但是不能够一直讨伐或者一直灭下去。特

别是连楚武王楚文王这种南蛮,都能够以中原之战不义为借口为难。所以齐国的“尊王攘夷”是为自己的讨伐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并在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先后灭掉30多个小国。连周王室都要忌惮齐国三分,在“尊王攘夷”的外交口号成功喊出后,齐桓公也就有了正当的理由“九合诸侯”、“平定蛮夷”,最终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管仲拜相这一点可看出齐桓公的容人之量,内政外交又看出齐桓公的过人之处,齐国能够称霸不无道理。

标签: 齐桓公齐桓公称霸

更多文章

  •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五霸的时代正式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齐桓公称霸

    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的时候,郑国的郑庄公不服,不去朝觐,于是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结果郑国部队力挫联军,周桓王战败,最惨的是他还被郑国大将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惩治,反而被修理了一顿,老

  •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五霸中的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时期,春秋,齐桓公,齐桓公称霸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

  • 齐桓公为什么要九合诸侯?九合诸侯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桓公,楚成王,管仲,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

  • 春秋霸主齐桓公简介:史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齐桓公是姜太公的后人,是齐襄公的弟弟,当年齐襄公继位之后,齐国混乱,管仲等人保护着公子纠去了鲁国,而齐桓公小

  • 春秋战国齐桓公强势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在齐桓公在位的期间,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因此逐步强盛起来。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九合诸侯桓公二年(前684年),在长勺被

  • 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桓公九合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

    桓公九合诸侯是指齐桓公与各国的诸侯进行会合,签订一些互相好利的盟约。这样的诸侯会合在齐桓公在位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次,并不“九合”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并不准确指九次。齐国虽然在长勺之战中吃了败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来几年之后,北方的燕国派使者来向齐国请求支援,齐桓公决定率兵去救援

  • 恒公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恒公,九合诸侯

    恒公九合诸侯历史上所称的“九合诸侯”,就是由齐桓公所主持的,是指春秋时齐桓公与各国诸侯使者惊醒会盟,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盟会。这里先指正一下是齐桓公,并不是齐恒公。齐桓公画像对于齐桓公到底组织了多少次会盟的次数,历史上的记载又是不同的。《论语》中说“齐桓公,一匡天下”。《谷梁传》中称齐桓公一共召集“衣裳

  • 无当飞军:诸葛亮亲手打造的精锐部队 结局只能用悲壮来形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无当飞军,诸葛亮

    如果说曹魏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是威名远播的虎豹骑,那么蜀汉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就是诸葛亮亲自打造的无当飞军。三国乱世,各路诸侯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军队,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就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曹魏明显高于蜀汉。所以,前三国时代,曹操几乎是压着刘备打。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明朗。蜀汉获得了大半个荆州,

  • 盘点三国时期最强的4支“特种部队” 第一打得刘备找不到北(无当飞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在汉末三国的大乱世当中,曾出现过四支战斗力超强的“特种部队”,它们在战场上以剽悍骁勇著称,为其拥有者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尤以第四支战绩最佳、名气最大。那么,这四支令人胆寒的“特种部队”都有谁?它们都曾取得过哪些骄人的战绩?它们最终的结局如何?(按能力、成就倒叙如下):4.白马义从幽州军阀公

  •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部队:勇猛无前的无当飞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无当飞军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 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注解1),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