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桓公九合诸侯

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桓公九合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74 更新时间:2024/2/11 16:47:57

桓公九合诸侯是指齐桓公与各国的诸侯进行会合,签订一些互相好利的盟约。这样的诸侯会合在齐桓公在位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次,并不“九合”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并不准确指九次。

齐国虽然在长勺之战中吃了败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来几年之后,北方的燕国派使者来齐国请求支援,齐桓公决定率兵去救援燕国。齐国燕国联合起来一起打败了山戎,之后邢国也遭到一个小部落狄人的侵犯,于是齐桓公又带着军队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修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开始侵犯卫国,齐国又帮助卫国修建国都。这几件事情过后,齐国的声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但是南方的楚国对此却表示不服,想要与齐国一较高低。楚国逐渐收复了南方的地区,后来干脆自称为“”,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于是,齐桓公率领了、鲁、陈等七国军队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看到如此庞大的军队便派使者去见齐桓公,想让齐桓公放弃攻打楚国的想法,但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后来又派屈完去游说,同时也表达了认错的想法,齐桓公同意不进攻楚国,又让中原八国诸侯与楚国订立了盟约,之后各国都离去了。

后来,周王室内部发生了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巩固了地位。齐桓公趁此机会,在宋国会合诸侯,又订立了一个盟约,希望各个盟国之间能够友好相待。像这样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为“九合诸侯”。

桓公九合诸侯

历史上所称的“九合诸侯”,就是由齐桓公所主持的,是指春秋时齐桓公与各国诸侯使者进行会盟,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盟会,在这一系列的会盟之中,齐桓公正式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

对于齐桓公到底组织了多少次会盟的次数,历史上的记载又是不同的。《论语》中说“齐桓公,一匡天下”。《谷梁传》中称齐桓公一共召集“衣裳的会合十一次,兵车的会合有四次”。另外,还有人进行考证说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三年中,与诸侯会合的次数为二十六次。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召集了宋、陈、蔡、邾四个国家进行会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诸侯来担任的盟主。之后,齐桓公又多次组织诸侯国的会盟。前651年,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帮助周襄王进行了即位,巩固了他的地位。于是,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葵丘与各诸侯国进行会盟,周襄王还派人赐给齐桓公天子车马等奖赏。

对于“九合诸侯”中的“九”字,众人的意见不一,许多人认为是齐桓公组织会盟的次数,但也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九”应该是一个动词,与“纠”是通假字,意思为聚集、纠集,“九合诸侯”也可以称为“纠合诸侯”。第二种说法,应该表示多数的意思,即“九合诸侯”应该是多次会盟诸侯的意思。“九”字作为虚指的数字,这种意思在古汉语中还是比较普遍运用的。

标签: 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

更多文章

  • 恒公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恒公,九合诸侯

    恒公九合诸侯历史上所称的“九合诸侯”,就是由齐桓公所主持的,是指春秋时齐桓公与各国诸侯使者惊醒会盟,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盟会。这里先指正一下是齐桓公,并不是齐恒公。齐桓公画像对于齐桓公到底组织了多少次会盟的次数,历史上的记载又是不同的。《论语》中说“齐桓公,一匡天下”。《谷梁传》中称齐桓公一共召集“衣裳

  • 无当飞军:诸葛亮亲手打造的精锐部队 结局只能用悲壮来形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无当飞军,诸葛亮

    如果说曹魏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是威名远播的虎豹骑,那么蜀汉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就是诸葛亮亲自打造的无当飞军。三国乱世,各路诸侯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军队,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就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曹魏明显高于蜀汉。所以,前三国时代,曹操几乎是压着刘备打。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明朗。蜀汉获得了大半个荆州,

  • 盘点三国时期最强的4支“特种部队” 第一打得刘备找不到北(无当飞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在汉末三国的大乱世当中,曾出现过四支战斗力超强的“特种部队”,它们在战场上以剽悍骁勇著称,为其拥有者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尤以第四支战绩最佳、名气最大。那么,这四支令人胆寒的“特种部队”都有谁?它们都曾取得过哪些骄人的战绩?它们最终的结局如何?(按能力、成就倒叙如下):4.白马义从幽州军阀公

  •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部队:勇猛无前的无当飞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无当飞军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 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注解1),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

  • 李傕,董卓第一爱将,善于谋划,掌握长安朝廷若干年(李傕郭汜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吕布,李傕郭汜之乱

    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凉州军中善于谋划的人物,这人物不但有些小智谋,还颇得老董的宠信,堪称董卓旗下第一爱将。他是谁呢?自然不是李儒,却也不是贾诩。这人便是李傕,演义第六回,说孙坚猛攻董卓之际,老董曾派他去做个说客,游说孙坚投降。按此前所述,老董手下的首席谋士是李儒,似乎最擅长口舌之争的也该是他。可老董却偏

  • 汉朝史上两个小混混李傕郭汜为何能扰乱朝政(李傕郭汜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傕,李傕郭汜之乱

    东汉末年,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董卓残暴不仁,鸩杀了太后和汉少帝,又惨无人道的杀戮人民,激起了天下民愤。后来董卓部将在司徒王允的策反下,刺死了董卓。自此东汉王朝迎来了后董卓时代。董卓是个强人,没有董卓的时代,是枭雄缺失的时代,这个时代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居然拉起了队伍,在长

  • 汉献帝为何千方百计逃离长安?李傕郭汜发生激战(李傕郭汜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献帝,李傕,董卓,,李傕郭汜之乱

    汉献帝作为汉朝最后一任帝王,享受了寻常人不能享受的富贵,却也承受了寻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在其五十四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何进之变,董卓之乱,郭李之乱,颠沛流离十多年之后,曹操来到了身边。本以为到达许都,可以重新恢复汉帝的风光,可谁料刚出狼

  • 历史故事——若敖氏之乱与楚庄王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若敖氏之乱

    昨天我们讲了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他芈姓,蔿(wěi)氏,名敖,字孙叔。在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姓氏的常识。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

  • 晋国史话楚国若敖氏之乱若敖氏家族剧烈分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若敖氏之乱

    楚穆王时期,楚国的内部矛盾开始不断加剧,不仅仅若敖氏与王室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就连若敖氏家族内部也出现了剧烈的分化。早先楚穆王篡位前,曾诬杀当时的令尹斗勃,然而斗勃中了阳处父之计也是因为听了成大心的建议。可是斗勃被杀,楚穆王却以成大心为令尹,这其中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怪异。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斗勃之死

  • 楚庄王三年不鸣真的毫无作为吗,事情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若敖氏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庄王,若敖氏之乱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上任后沉迷声色,无所作为,是在大臣的劝谏下才猛然觉醒,发愤图强的,那么,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不,事情其实是这儿样子的。公元前614年,楚穆王熊商臣死掉,楚庄王熊侣继位,据史书上讲,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国政,还在朝门外悬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敢进谏者,死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