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明末三大思想家)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明末三大思想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29 更新时间:2024/1/22 23:15:55

顾炎武全集

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明朝时期走向灭亡和清朝时期渐渐走向富强的过程。

《顾炎武全集》是2012年2月14日第一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总共7300页,此书收录了顾炎武现存可证实的全部著述。样样精选顾炎武的底本,其中就有《天下郡国利病书》重要代表著作,但整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列为次要整理。

《顾炎武全集》主要包括九种经部,五部子部,十七部史部,集部三种等共三十四种,约1200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排版、校勘、标点,而且还以繁体排印出版,本书以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反映来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成就,涉及广泛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

复旦大学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和研究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浙江大学的古籍所束景南教授也评价全书解决了“汉学与宋学之争”、“顾氏是否崇信朱子理学”、“顾氏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学术争论。

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思想家、史地学家,晚年开了清代朴学风气,主要以行己有耻为主,博学文章,合学与行、治学讲究经世。而顾炎武的31条语录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惊人心的肺腑之言,他与王夫之、黄宗羲3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像《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廉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中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字眼,在顾炎武墓地的12块刻碑中,最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题材都是因时事感伤时写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学五书》《韵补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等。

顾炎武可以说是一位学问渊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辗转,为在清初时期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也成为了清初时期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的诗

顾炎武是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横跨两朝的经学家,顾炎武还研究天文仪象、河漕、典制,对郡邑掌故、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并通音韵训诂。在清朝初期创立了新的治学方法,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而且顾炎武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好作乐府诗人。

其代表作有:“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出自顾炎武的《精卫》“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出自顾炎武的《又酬傅处士次韵》;“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出自顾炎武的《古北口》,“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出自顾炎武的《五台山》,“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出自顾炎武的《白下》,“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出自顾炎武的《海上》,“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出自顾炎武的《过苏禄东王墓》,“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出自顾炎武的《秋山》,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出自顾炎武的《赋得秋柳》等等。

据《顾亭林诗谱》统计,顾炎武一生所作赋诗428首332篇,据推断顾炎武的诗清顺治年间二十余篇,其中可以断定为作品的有——包括议论文6篇——“(1645年)乙酉四论”、(1646年)《庙号议》、(1646年)《庙讳御名议》,(1660年)《顾与治诗序》等等。

更多文章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画照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

  • 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欧洲历史中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

  • 路易十六刺激革命转向激进,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教训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1.托克维尔的错误论断关于路易十六为什么而死,托克维尔的论断是错误的,甚至是有毒的,误导了许多人,给了拒绝改革者以理由。托克维尔说路易十六之死是由于启动了改革。他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古今中外很多坏政府的垮台不是由于启动了改革,恰恰是由于拒绝改革。路易十六也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过程是怎样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对法国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帕提战役:法国重骑兵的再一次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以后终于离亡国危机远去了,而英国人,在失去了趁奥尔良守军补给接近枯竭从而一举夺取奥尔良的良机后,开始饱受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而看到“奇迹”发生的法国人无疑士气上大受振奋,原本被英国人

  • 帕提战役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英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到了帕提战役的时候,英国和法国已经进行了差不多长达百年的战争。英国国王是一个贪心的国王,只做自己一个国的王太小了,他想多拿下一些国家,也做这些国家的王,法国也是他选择的目标,但经过百年的战争,却仍然没把它拿下。那么帕提战役的历史背景就是发生在百年大战的末期。要打仗就要有所付出,军事上的开支有的时候也

  • 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

  • 克雷西会战:英格兰长弓自此闻名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

    关于长弓的历史记载出现的相当的早,它最早起源于威尔士,因在公元7世纪射杀了一名王子而被载入史册。但真正令其闻名遐迩的恐怕还是百年战争前期英国所获得的一连串胜利。在最具代表性的克雷西之战中,5000名英国长弓手不仅击溃了来自热那亚的弩兵,还将三倍于己的、不可一世的精锐法国骑士彻底击败,终于在尸山血海之

  • 克雷西会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

    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9000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三万余人迎敌。 八月,双方战于克雷西。是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