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明末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明末三大思想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17 14:17:43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这个黄宗羲定律被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是历朝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指的是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准,走原先改革目的反面。纵观各朝各代的税制改革,似乎最终都走向了黄宗羲定律。

历史上税费改革比如唐朝时的‘两税法’、明朝时‘一条鞭法’、清代时‘摊丁入亩’等;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局限,即便当时农民的赋税确实有所降低,但最终都会慢慢的增长到比改革前还要高的程度。

黄宗羲定律产生的根本原因

那么,究竟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黄宗羲定律的必然发生呢?拿万历年间施行的“一条鞭法”举例,将田赋、劳役等都合作一条,折成银两,并且明规定不得再征收其他税种。开始效果尚可,可后来呢?

灾害四起、流寇渐多、满清逼关,国家财政压力大,辽饷、剿饷、练饷等所谓三饷开始征收,农民负担因而更大。然而国家罹难,只能举全国之力。所以黄宗羲定律的第一个关键点

就是:税法不可能适应所有、长久的情况。必会爲外力因素所影响。若不及时、合理调整,必将造成更严重的税收压力。

但是像明朝那种极端的天灾人祸例子并不能很有力的举证此定律,毕竟是相对的小概率事件。那么为何还是常造成“积累莫返之害”?因为中国封建时期的官员太“聪明”了,朝廷的法令一般都是原则性的,可以找空子的机会太大。

税制改革法令往往具有较大幅度的解释空间,而基层执行官吏可以因之而变通,使得既不违反其条令,又能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农民不具有利用此灰色空间之力,故常为所害,更甚于昔。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缺陷。

当国家成为最大私有财产,那么上行下效,基层官员更是将捞财作为了一大人生目的。大环境如此,有清官也只能治标,顶多让他当值的时代走上正轨,挽救不了终将衰煺的命运及增加农民负担的苦果。税制改革之目的乃着眼于眼前,缓社会矛盾,而根本目的都是增加税收,而不顾农民生计。这种单纯爲了安抚民心的法令,势必不长久。以上大致上就是黄宗羲定律的产生原因。

更多文章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顾炎武,明末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画照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

  • 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欧洲历史中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

  • 路易十六刺激革命转向激进,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教训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1.托克维尔的错误论断关于路易十六为什么而死,托克维尔的论断是错误的,甚至是有毒的,误导了许多人,给了拒绝改革者以理由。托克维尔说路易十六之死是由于启动了改革。他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古今中外很多坏政府的垮台不是由于启动了改革,恰恰是由于拒绝改革。路易十六也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过程是怎样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对法国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帕提战役:法国重骑兵的再一次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以后终于离亡国危机远去了,而英国人,在失去了趁奥尔良守军补给接近枯竭从而一举夺取奥尔良的良机后,开始饱受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而看到“奇迹”发生的法国人无疑士气上大受振奋,原本被英国人

  • 帕提战役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英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到了帕提战役的时候,英国和法国已经进行了差不多长达百年的战争。英国国王是一个贪心的国王,只做自己一个国的王太小了,他想多拿下一些国家,也做这些国家的王,法国也是他选择的目标,但经过百年的战争,却仍然没把它拿下。那么帕提战役的历史背景就是发生在百年大战的末期。要打仗就要有所付出,军事上的开支有的时候也

  • 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

  • 克雷西会战:英格兰长弓自此闻名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

    关于长弓的历史记载出现的相当的早,它最早起源于威尔士,因在公元7世纪射杀了一名王子而被载入史册。但真正令其闻名遐迩的恐怕还是百年战争前期英国所获得的一连串胜利。在最具代表性的克雷西之战中,5000名英国长弓手不仅击溃了来自热那亚的弩兵,还将三倍于己的、不可一世的精锐法国骑士彻底击败,终于在尸山血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