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班诺克本战役战前形势是怎样的?双方都有着哪些准备

班诺克本战役战前形势是怎样的?双方都有着哪些准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51 更新时间:2023/12/27 10:13:39

1314年,苏格兰独立战争到达了大决战的时刻。苏格兰国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领导下多年积聚的力量,已足够与英格兰的占领军展开正面交锋。同年三、四月开始,苏格兰军队开始对英格兰在苏格兰境内最主要的据点斯特灵城堡展开包围。斯特灵城堡的守军与苏格兰军队达成协议,如果6月24日仲夏节(Midsummer

Day)仍然没有英格兰援军到达,将苏格兰投降。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闻讯后,召集了庞大的军队,向北方进军。6月17日,英军完成聚集从边境线北进时,大约有两千至三千骑兵一万六千步兵。

1274年,罗伯特·布鲁斯生于苏格兰贵族世家。1305年8月3日,电影《勇敢的心》的原型、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被英王爱德华一世“五马分尸”。爱德华一世希望这一举动能震慑苏格兰人,却没想到罗伯特会在第二年3月25日自行加冕为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暴跳如雷的爱德华一世迅速派兵镇压,罗伯特只身逃亡,才侥幸躲过爱德华一世的追杀。尽管处境艰难,罗伯特还是重新组织起大批游击队,与英格兰统治者进行不屈的抗争。

兵临城下,爱德华二世怕王位不保,于是,迅速集结了10万大军准备征讨。今天,许多史学家认为:当时英军可用兵力估计不超过2.5万人,其他都是临时征募的农民。

1314年6月17日,爱德华二世御驾亲征,担任前锋的是2500名重骑兵,后面是步兵,其中包括3000名令人生畏的威尔士长弓兵。这种长弓普遍在1.5米以上,弓的材质为紫杉木,弓脚头用牛羊角雕刻,弓弦由大麻纤维搓制而成。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是当时英军的杀手锏武器。此外,还有500名轻骑兵担任侦察和警戒等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军还占有心理优势——除斯特林桥战役外,他们在过去30年里几乎未在大会战中失败过。

苏格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6000名使用长达4米长矛的步兵,他们都是苏格兰高地上的山民,作战异凶猛,此外还有700名重骑兵和少量短弓兵提供支援。与装备精良的英格兰军相比,苏格兰长矛兵缺乏金属铠甲,只有皮质夹克式短铠,和手工织造的护膝短裙,头一顶圆锥形铁头盔。多数人没有鞋子,只能打赤脚。少数长矛兵还在夹克短铠上缝上细铁链,防备对方用剑砍。除长矛外,长矛兵还携带剑或长刀。作战时,苏格兰长矛兵通常排成一种名为“斯奇尔绰恩”的方阵,辅之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骑兵掩护,短弓兵一般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长矛兵队形的翼侧,少量重骑兵一般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这种方阵的优点是队形密集、长矛如林,很适合在防御作战中对付快速冲击的重骑兵,缺点是机动性极差,只能被动等待对手攻击,经不起来自侧翼和背后的打击,更无法抵御对方弓箭手射来的箭雨。

“斯奇尔绰恩”方阵的弱点,曾被爱德华一世在福尔柯克会战中抓住。当时,爱德华一世先用长弓兵的远程连续攒射,撕裂阵形,再用重骑兵冲垮残破的方阵,使华莱士惨败。罗伯特虽然没有亲身遭遇,但他从华莱士的教训中深知长弓的厉害。为消除隐患,罗伯特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长矛兵,努力提高方阵的机动性和协调性,使之在攻击时也能像防御时一样强大有力。

在4个分队中,罗伯特亲率的分队为预备队,其他3人率领的分队为前方分队,每个分队下辖2个“斯奇尔绰恩”方阵。

爱德华的大军行动迅速,19日即通过爱丁堡,22日到达弗尔柯克,距离斯特灵仅有二十多公里之遥。于此同时,罗伯特·布鲁斯的军队在斯特灵以南的班诺克本附近严阵以待。布鲁斯将军队主要布置在树木茂密处,一是为了隐蔽自己的行动,二是为了撤退时避免英军骑兵等的追击。苏格兰军队的人数估计从6000至9000不等,一般认为是6500人左右。军队基本全部是步兵,只有少量弓箭手,而且其中人员成分相差巨大,全苏格兰从贵族到平民,只要能找到武器的盔甲的人都参与其中。

布鲁斯在战前曾多次考虑过撤退,但是班诺克本地区的地利和英军的行进方向最终促使他决定在此决战。布鲁斯军队的西面是森林,南面的古罗马道路被布鲁斯设置了大量阻碍行军的障碍物,东面河网密集,而且有一大片河流冲积的低洼地(Cares)。

更多文章

  • 班诺克本战役:英国版的“淝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班诺克本战役,英格兰,苏格兰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偏安的汉族政权东晋发起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皇帝苻坚率领举国军队号称百万,出兵伐晋,其出征前狂妄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成语“投鞭断流”即出于此。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

  • 德国著名军事家: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曾指挥过克尼格雷茨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德国,克尼格雷茨之战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1800.10.26-1891.4.24),普鲁士元帅和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德国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又称老毛奇。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一破落贵族家庭。1818年毕业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衔。次年进柏林军事学院深造。1

  • 克尼格雷茨之战打了多久?克尼格雷茨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克尼格雷茨之战

    1866年7月3日爆发的克尼格雷茨(今捷克境内的赫拉德茨-克拉洛维Hradec Králové)战役(我国多称为萨多瓦Sadowa战役),是1866年普奥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在这次战斗中,普军依靠严格的纪律与快速行军,在战斗中集中兵力夹击敌军,一转开展不利的局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7月3日态势如下:普

  • 克尼格雷茨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克尼格雷茨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克尼格雷茨之战,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萨克森王国

    1866年7月3日爆发的克尼格雷茨(今捷克境内的赫拉德茨-克拉洛维Hradec Králové)战役(我国多称为萨多瓦Sadowa战役),是1866年普奥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在这次战斗中,普军依靠严格的纪律与快速行军,在战斗中集中兵力夹击敌军,一转开展不利的局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66年6月14日

  • 法国元帅: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的生平简介(索尔费里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法国,索尔费里诺战役

    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Francois-Certain Canrobert)(1809年-1895年)法国军人和政治人物。康罗贝尔出身于军官世家,1835年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后即被派往西班牙边境后,要求调到阿尔及利亚,他在那里服役时(1835~1851)功勋卓著。他升迁很快,因随朱阿夫团在查

  • 为什么会爆发索尔费里诺战役?索尔费里诺战役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索尔费里诺战役,法国

    奥意法战争战争中,奥地利军队在6月在马真塔战役战败,向明乔河败退,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解除了居莱的职务,亲率奥军去和法皮联军交战。双方在明乔河畔的索尔费里诺再一次陷入了一系列混乱的遭遇战。双方在人数上相当,均约为16万人。交战中,双方统帅皆失去了对部属的控制,但由于法军将领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 罗克鲁瓦战役的详细战斗是怎样?西班牙怎么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克鲁瓦战役,法国,西班牙

    在尼德兰境内的罗克鲁瓦战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强军力和领导力的佛兰德军被法国大孔代的军队所击破。人们曾对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的步兵团-西班牙步兵长枪大方阵(Tercio)评价高,称其为“步兵之花”。1643年5月间,西班牙的德梅洛将军率领两万七千人(近2.8万人,30门火炮),由西属尼德兰向巴黎进军,

  • 罗克鲁瓦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克鲁瓦战役,法国,西班牙

    罗克鲁瓦战役属于三十年战争的一次会战。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

  • 欧洲三十年战争如何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罗克鲁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洲三十年战争,罗克鲁瓦战役

    欧洲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带有浓重色彩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欧洲人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是这场战争推动力欧洲民主国家的建立。欧洲三十年战争历史图片欧洲三十年战争发生于公元前962年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当政者在罗马称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当时国家的领土疆域面积极大,包括了很多在后

  •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的英国统帅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法国,英国

    1759年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成为决定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的胜负手,魁北克要塞被攻陷是英军胜利的决定性基础。圣劳伦斯河上的这个城市被公认是易守难攻的,因为这座城恰好坐落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夹在圣劳伦斯河和圣詹姆斯河之间,西面有悬崖状海岸拱卫,上城的石质结构工事坚不可摧。驻守此地的47岁加拿大法军总司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