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广州发现1860年法军墓碑 或为英法联军罪证

广州发现1860年法军墓碑 或为英法联军罪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1/16 8:19:21

在越秀山原广州美术馆碑廊大门侧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的都是法,大意是,该碑是为1860年~1861年为法兰西死亡的海员而建立的。他说,这有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的重要历史物证。

温先生是广州市民,家就住在越秀山附近,他和家人经爬越秀山锻炼身体。2月份,温先生的儿子告诉他,在越秀山上广州美术馆大门内看到一块石碑,石碑上面都是外文,看上去不是英文,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

好奇的温先生来到儿子所说的地方,拍下碑文,还亲自丈量了一下。这块石碑长约2.3米、宽约1.3米,是麻石碑,上面的年份是1860年~1861年,距今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

市民怀疑是士兵墓碑

碑文上的时间为150多年前。

温先生说,碑文看上去应该是法文,他把碑文发给了一个懂法文的同学,同学回复说,这是一块墓碑,碑文上面写的内容大致是,这里埋葬的是法国士兵。

“碑文的时间刚好就包含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这会不会是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留下来的历史物证呢?”温先生不解地说,如果这块石碑原本就在这里,说不定这里就是法国士兵的墓地。这么重要的历史证物为什么会被这样摆放在草丛中呢?

墓碑或来自深井一带

深井岛曾被清政府指定为安葬外国人的墓地,被称为“法兰西岛”。

广州博物馆研究员陈鸿钧说,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原广州美术馆)碑廊入口处有一方法文墓碑,麻石质,形制完整,放置于乱石杂草中多年。日前,博物馆招聘了一位法语专业的员工对碑文进行翻译,大致是,该碑是为1860~1861年为法兰西死亡的海员建立的。

陈鸿均说,该碑据说从广州东郊黄埔某地移交给广州市文管会,再由文管会(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拨给广州博物馆。不过,由于时间久远,移交时既无经事人,又乏详尽档案说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关于该碑的原在地方及相关内容,现在亦不甚明了。

当年,清代广州黄埔长洲、深井一带水深港阔,为粤省大关之所在,所以当时有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商船,不得沿江湾泊,必须下锚于黄埔,并不得在别地秘密将商品贩卖。”(W.C.Hunter:《The“Fan

Kwae”at Canto》)。黄埔港为外洋船舶进入广东的首泊地,所以,此处商贾云集,帆樯林立。外籍海员到达后,无不由此登陆,租房生活,停留等待。

黄埔港对岸的长洲岛和深井岛被清政府指定为安葬外国人的墓地。有资料说,长洲岛被称为“丹麦人岛”,深井岛被称为“法兰西岛”。因而陈鸿钧推测,现在发现的法文墓碑原来应该在黄埔的深井岛,是为法兰西海员集体墓地而刻立的墓碑。

碑文所指法国海员死因成谜

陈鸿钧介绍,该碑是为海员而立。1856~1861年是中英、中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段,自1857年12月29日广州失守,1857年1月5日粤督叶名琛被掳之后,广州除了乡勇团练等进行局部抗击和袭扰外,再无大的战事。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组织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扶持原广东巡抚柏贵,在联军委员会指挥和监督下继续行政,重要城关汛口由联军把守。1860年10月《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按照条约的规定,于1861年10月1日从广州撤出。

该墓园所葬法国海员的人数不得而知,因原因而死也是个谜。在广州战役中,关于英法联军的死伤人数,中西记载不一。

广州博物馆另藏有一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死亡英军的墓碑,该碑原嵌于越秀山旧城墙上,上面记录的死亡者共17名,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19岁。此英军墓碑说得很明白,该17名军士死于1861年广州驻地。此碑与上述法国海员墓碑类似,可相互比读。

反侵略斗争

无处不在

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后,“拆毁民房,掳掠子女,恣睢暴戾,无所不为”(清咸丰年间《筹办夷务始末》)。面对国恨家仇,有反侵略斗争光荣传统的广东人民不但采取公开的、集中的方式进行斗争,也采取秘密的、分散的斗争方式打击敌人。公开的斗争主要在《天津条约》签订以前,而秘密、分散的斗争则自从“亚罗号事件”发生以后不久就没有停止过,一直坚持到英法联军退出广州。

有许多广东人民秘密斗争的事例被史料记录下来。法军侵略头子葛罗在给两广总督桂良的照会中称:“该处人民,遇独行外国兵丁,即时毙命。”侵略者的《西人日报》上曾载:1858年1月,英国人在香港僻野地方,随时会遭到广东人民的袭击,以致“英人不敢再外私行”。英国侵略者在黄埔地方竖了一面大旗,到了夜里,就被广东人民将绳子割断,毁掉旗帜。7月2日,法国强盗从轮船登岸,忽然被困,其中两名强盗夺围而走,“一人在后,头与手皆被割去。”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在一个乡村里被包围,并在他的士兵面前被砍了头。

陈鸿钧说, 以上史料足以证明人民秘密反侵略者的斗争无处不在,给敌人以极大的打击,侵略者头目包令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正吃着战争的恶果”。

标签: 广州法军英法联军

更多文章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后 法国有多少圆明园的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法联军,圆明园

    从18世纪开始,法兰西人一直做着一个梦。这个梦叫做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

  •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毒气战:英法联军倾刻死亡上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毒气,英法联军,德国,

    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惨遭失败,被迫退守安讷河一带。这给英法联军一喘息机会,他们趁机北进,在比利时王国的依普尔运河一带构筑工事,准备随时与德军决战。德军为避其锋芒,改变作战布置,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东线战场,然后伺机与英法作战。这样,两线战场上的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1915年春,东线俄军战

  • 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是和一场球赛有关吗?是哪两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常常被人们以「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来形容。经过数百年矛盾积累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积怨激化,内战爆发几乎难以避免。这时只需要一个火星,「巴尔干火药桶」就会爆炸。谁擦出了这个火星?克罗

  • 南斯拉夫内战的详细经过?内战中爆发了哪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总括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马其顿内战(2001年)斯洛文尼亚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

  • 南斯拉夫内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俄法1812年战争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

  • 文艺青年拿破仑:二十出头渴望以征文蜚声文坛(俄法1812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拿破仑,法国,皇帝,,俄法1812年战争

    “我无法放下手中之笔”,拿破仑如是说。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野心家,“半救世主,半撒旦”。《小说家拿破仑》却独辟蹊径,挖掘出拿破仑“文艺青年”的一些断面。不限于“小说家”,而是作为一名“热爱书写者”,他的不为人知处。他的想象力,他的“艺术家”气质,并非无缘无故。他的存在扩大了人们对于法兰西文学帝国的想象

  • 卡尔·菲利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中的主要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

    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亲王(Karl Philipp Fürst zu Schwarzenberg (或Prince Charles Philip of Schwarzenberg) (1771年4月18日 – 1820年10月15日)),奥地利陆军元帅和外交家。是施瓦岑贝格家族第一任施瓦岑贝格亲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第六次反法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第六次反法同盟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