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奥土战争:前前后后战争持续了有三个世纪(诺瓦拉战役)

奥土战争:前前后后战争持续了有三个世纪(诺瓦拉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3/12/9 2:10:20

奥土战争过程也是非的曲折艰辛,持续了那么长时间的一场战争,单从时间上来说就让人觉得其间一定是有许多的故事可以讲。奥地利为了土耳其争夺东南欧及中欧的霸权,双方更是闹得不可开交,打起了一场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战争。

奥土战争画像

1683年土耳其军队出兵15万开始对维也纳围攻,波兰军队和奥军全力配合将土耳其驱逐出匈牙利,1684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开始学会抱团取暖了,他们组成了一个“神圣同盟”,开始不断反击,但战争却总是出现僵局,所以到了1699年1月的时候,双方签订了一份和约,战事暂时得以消停。

到了1716年的时候,奥军和威尼斯组成的同盟军开始反攻,迫使土耳其签订了一份《贝尔格菜德和约》。1737年奥地利再次对土耳其宣战,之后奥地利又被迫议和。

但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奥土战争过程并未走完,到了1781年的时候,奥地利和俄国再次结盟,一起攻打土耳其,但中间发生变数,奥地利害怕俄国反过来打自己,所以就私下里和土耳其议和了,1791年,他们签订了一份和议书,使战事得以平息。

奥土战争过程大致就是如此,在交战中,双方是你来我往,各有输赢,每打一次都要歇口气,调整一下,然后接着再打,似乎是永远不知道疲倦。然而对于两国人民来说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对于土耳其人民来说更是如此。

奥土战争背景

说到奥土战争背景,就要先说一说奥斯曼土尔其人,5世纪的时候他们原本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他们就居住在中国新疆的天山和尔泰山中间,但是到了6世纪的中期,他们却成了亚洲北部草原的霸主。但他们却阻挡不了隋、唐大军的进攻,他们的领土很快就被中国所占据。

奥土战争配图

而到了1055年的时候,突厥人在中亚地区的塞尔柱国家也是盛极一时,1299年奥斯曼继位之后宣布成立了土耳其公国,也就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喜欢对外扩,所以他建国之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要扩张的步伐。

当土耳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之以及地中海之后,奥地利各国开始恐慌起来,因为奥斯曼是很有可能将战火烧到他们这些国家的门前的,所以这些国家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土耳其发动战争,虽然不一定能取胜,但打架的勇气还是要有的。这应该就是奥土战争背景了。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在内的一些国家,甚至是俄国都参与到这样的一场战争中来了。

长时间的持续作战使得奥斯曼粮兵短缺,以至于到了最后的时候只能是节节败退,但总体来说,双方还是各有损失了。奥地利这些国家本身是出于自卫才会开始的战争,所以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国家和人民其实还是希望世界能够和平,人民能够不受流离之苦的。奥土战争背景就是以上这些。其实这场战争实质上是瓦解了土耳其的军队,使得后来最终被其它国家所瓜分完毕。

奥土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发生于1453年奥土战争可谓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前后后大约持续了有三个世纪,这样的一场战争,使得参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尤其是奥土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尤为明显,经过奥地利和土耳其的这场战争,使得土耳其的实力被大大的消弱了,昔日里那个威风八面的土耳其开始由全盛进入到了消亡时期。

奥土战争配图

要说奥土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那就必须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国际形势,1453年,土耳其顺利地拿下了君士坦丁堡,等于是彻底地让拜占庭帝国走向了消亡,土耳其更是将国名更为伊斯坦布尔。在接下来的扩张中,他更是几乎拿下了亚洲最西部边远的整个亚细亚、东南欧地区的巴尔干半岛,就因为这些土耳其当时也是横霸一方。

但接下来和奥地利及各国的战争中,却使得土耳其先机尽失,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战争中,土耳其由一个繁盛的军事强国,逐渐的沦落为被其它欧洲各国瓜分的情况,虽然这样的结果出乎土耳其的意料,但是他正是在他疯狂入侵的时候,其实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袭来了。

这张大网正是来自于被侵略地区的各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军队纷纷联合起来组成了“神圣联盟”来共同阻击土耳其。所以说横跨整个欧、亚、非的一个大国因为长年打仗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终内忧外患使得土耳其土崩瓦解被欧洲瓜分,这就是奥土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标签: 奥土战争诺瓦拉战役

更多文章

  • 关于罗禅征伐的评价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禅征伐,清朝

    罗禅征伐是中朝两国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见证,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很大意义。朝鲜派来的鸟枪手在抗击俄国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罗禅征伐之后,清军乘胜追击,大破俄军,于1659年攻占雅克萨等俄国据点,暂时肃清了流窜在黑龙江流域的俄国哥萨克,此前朝鲜军对清军的帮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罗禅征伐的军事合作不仅为俄

  • 罗禅征伐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禅征伐,清朝

    17世纪40年代,沙皇俄国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建立雅克萨等殖民点,屠杀当地军民。黑龙江流域在当时属于清朝管辖,恰逢此时清军入关, 忙于统一中国的战争,因而后方空虚,无暇顾及俄国对东北边疆的侵略。到了50年代,俄国的扩张日益猖獗,以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Онуфрий Степанов)为首的沙俄哥萨

  • 拿破仑的近卫骑兵军军长: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法国,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Jean·Bptiste·Bessieres),拿破仑的近卫骑兵军军长。法兰西帝国元帅,伊斯的利亚公爵 (1768-1813)。1813年阵亡。贝西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卡赫尔斯地区(Cahors)附近,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路易十六的宪政警卫队上尉和参加对西班牙战争,在东比利牛斯军

  •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法国,拿破仑

    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中,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部队试图渡过多瑙河向奥地利卡尔大公率领的军队发动进攻,遭到卡尔大公所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以优势兵力进行的阻击和反攻,法军占领多瑙河右岸的埃斯林和阿斯本两个村庄与前来进攻的奥军展开激战,法军在5月22日早晨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攻击失败,拉纳

  • 出色的元帅卡尔大公:将领中的一杆旗帜(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出色的元帅卡尔大公,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通过卡尔大公简介介绍,卡尔大公出生于1771年9月5日,除了身为奥地利帝国尊贵的皇子,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元帅、军事理论家。威灵顿认为盟军之中只有卡尔大公堪当重任,拿破仑也说他最大的敌人便是卡尔大公。卡尔大公简介中记录,在卡尔大公年少时,作为皇室成员的他就已经参与指挥作战了,并逐渐崭露头角。经过多次出色

  • 拿破仑金字塔大战:扫清了法军通往埃及障碍(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拿破仑,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金字塔战役,是拿破仑进攻埃及的重要一战,这次战役后,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被扫清了,那么金字塔战役简介是什么呢?拿破仑进军埃及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进攻埃及。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拿破仑曾经的梦想,因此对于这次远征,拿破仑极为重视,所挑选的法军都是精兵强将。埃及

  • 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是哪三元勋?三位人物的事迹简介(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拉德斯基,约西普·耶拉契奇,温迪施格雷茨,奥地利,拯救帝国三元勋

    拉德斯基,约西普·耶拉契奇总督和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并称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 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

  • 拯救奥地利帝国的军政三巨头之一:温迪施格雷茨的生平简介(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温迪施格雷茨,奥地利,陆军元帅,拯救帝国三元勋

    阿尔弗雷德·坎迪杜斯·费迪南德,温迪施格雷茨亲王(AlfredCandidusFerdinandzuWindischgrätz,1787.05.11~1862.03.21)奥地利陆军元帅。在1848年革命期间拯救奥地利帝国的军政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位是拉德斯基元帅和克罗地亚总督约西普·耶拉契奇)。生

  • 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斯基,曾赢得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拉德斯基,奥地利,诺瓦拉战役,拯救帝国三元勋

    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策划了莱比锡战役、发展了重兵集团大规模围攻战术。

  • 库拉湾海战第二次交火是怎么发生的?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库拉湾海战,美国,日本

    虽然“海伦娜”号的中雷让美军队形一度混乱,但是转向完成后的美军舰队立即重新组织了战斗队形。此外,虽然“海伦娜”号的沉没给了安斯沃思少将一个警告,但是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这件事,他首先要考虑抢占积极的阵位,攻击新出现的日军目标。2时07分,率舰队东向航行的安斯沃思少将右转30°取航向142°,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