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最终结果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最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1 更新时间:2023/12/12 22:18:35

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中,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部队试图渡过多瑙河奥地利卡尔大公率领的军队发动进攻,遭到卡尔大公所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以优势兵力进行的阻击反攻,法军占领多瑙河右岸的埃斯林和斯本两个村庄与前来进攻的奥军展开激战,法军在5月22日早晨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攻击失败,拉纳元帅及一大批将军战死。这是拿破仑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正面战场上的严重失利。

双方布阵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率领大军经提罗耳溯音河和伊扎尔河而上,在埃克缪尔附近击败了卡尔大公,然后以强攻夺取了雷根斯堡,迫使卡尔大公在这里越过多瑙河退往波希米亚山脉,这样就占领了奥军与奥地利首都之间的阵地。然后,拿破仑派达武率兵4万以吸引这位奥国将军的注意力,自己则顺多瑙河而下,攻占了维也纳。同时,他的助手欧仁·博阿尔内

麦克唐纳正从意大利经由达尔马戚亚、克莱纳,沿木尔河谷而上(在此处击溃了耶拉契奇),胜利挺进,准备同自己的总司令会师。卡尔大公在埃克缪尔战败后,这时正缓缓沿多瑙河北岸而下,他希望能有机会进行一次成功的会战,以便在首都城下拯救帝国,因而率领军队在洛鲍岛和另一小岛(这两个岛把这一段多瑙河分成了4条河道)的上方,在比赞贝尔格占领了阵地。

率领10万军队的卡尔大公时刻盼望他的弟弟约翰大公率领4万军队前来会合。如果约翰大公能按照所得到的准确命令同科洛夫拉特在林茨会合,他的军队便可增加到16万,并且应当在拿破仑后方的最高地点,在他的主要交通线上占领阵地。

拿破仑亲自率领8万做好战斗准备的精兵,其中包括皇家近卫军和贝西埃尔的骑兵预备队,打算渡过多瑙河同卡尔大公会战,并企图在他援兵到达前将他歼灭。为此,他下令在多瑙河的右岸和洛鲍岛之间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筏,铺上最坚固的材料架桥,而从洛鲍岛到马尔希斐特(即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两居民点之间的地方)则架设较为轻便的浮桥;21日晨,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周密地组织部队渡河。

奥军半渡而击

奥军司令官从高处的阵地上看见法军行动轻率:皇帝使自己庞大的军队从唯一的一座桥上通过湍急的大河,因此各兵种只能依次缓慢地通过狭长的桥,骑兵过河已感困难,炮兵则更加困难了;一旦军队被迫退却,这座桥就未必能够拯救他们。他看到这一点后,立即决定利用这一时机,趁法军的一半兵力还在忙于渡河或者仍在南岸时,就消灭已渡到北岸的另一半法军。这位大公命令在上游的部队的指挥官科洛夫拉特、诺德曼等准备好船只,装上重物和纵火物,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破坏桥梁,同时他把自己的主力隐蔽起来,命令骑兵和前哨佯作抵抗,然后在安德烈·马塞纳率领的法军进攻时实行退却。到12时,敌人已相当深入--4万多法军已渡到北岸,--卡尔大公可以夺取主动权了。这时,他率领8万人,其中包括1.4万名精锐骑兵和288门火炮,从多林的比赞贝尔格山下来,以拿破仑两翼的两个居民点--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为主要攻击目标,冲向敌人;这两个据点之间的中央地区、石质建筑物、筑有围墙的花园和许多栅栏,被强大的奥军炮队占领,它们主要由骑兵掩护,而霍亨索伦的步兵则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在奥军进行翼侧攻击时,两翼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攻击的猛烈和防御的顽强在战史上几乎都是没有前例的。两个居民点几度易手,而奥军炮兵则大量地杀伤了法军,以致拿破仑命令骑兵发起总攻,企图夺取奥军的火炮。法军优秀的近卫胸甲骑兵以自己素有的勇猛和大胆精神进攻并击退了奥军骑兵。如果奥军不是迅速把火炮撤走,不是把步兵编成方队(这种方队像以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样,粉碎了一切要突破它们这种无法攻破的队形的企图),那末火炮就可能被法军缴获了。最后,方队击败了骑兵,使他们遭到惨重的损失,狼狈不堪地退回自己的阵线。这时,阿斯佩恩已为奥军攻克;尽管法军胸甲骑兵是那样英勇,不怕牺牲,在人数愈来愈少的情况下仍反复攻击,孤军阻止敌人突破阵线,但是奥军的中央仍然逐渐地、但不可阻挡地向前挺进。

法军中央突破

黑夜使战斗暂时停止了。可是法军在这次决战中已遭到了明显的失败,左翼已被迂回,中央几乎被击退到了桥头;右翼的埃斯林,由于拉纳的英勇顽强,虽然还没有失守,但已被奥军包围,而这些奥军就在法军的尸体之间倚枪打盹,准备一到拂晓就再次进攻。

可是,这一整夜,生力军不断地过桥到达马尔希斐特,因此到拂晓时,除去第一日战斗的全部损失外,拿破仑还整整拥有7万人,而已经开始渡河的由达武指挥的3万人还不计在内。会战一开始,又恢复了对两个争夺中的居民点的攻击;埃斯林为奥军攻克,而阿斯佩恩则重新被法军占领。这一整天,两个居民点成了决斗的场所,双方都用刺刀冲杀,两地反复易手,但最后还是被奥军占领了,他们在傍晚时把炮兵调到这两个居民点,对法军的后方进行交叉射击。但是在这场血战中,拿破仑依靠强大的援兵摆脱了守势,采取了自己惯用的战法--对敌军中央进行歼灭性的攻击。他派拉纳和乌迪诺率领一支拥有2万多步兵、前有200门火炮、后有大量骑兵的庞大纵队,直扑奥军的中央,即霍亨索伦的左翼和罗森堡的右翼之间的、看来是他们战线的最弱的部分。起初,这次来势凶猛的攻击似乎已完全成功;奥军的防线已被突破,在霍亨索伦和罗森堡的部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口,法军的骑兵凶猛地冲入了这个缺口,打开了一条深入后方直到罗伊斯公爵预备队阵地的道路;到处传说奥军败局已定。

法军最终失败

但卡尔大公却能够沉着应变:预备队的掷弹兵兼程赶往突破口,排成棋盘形配置的许多方队;随掷弹兵之后疾驰而来的是利希顿施坦公爵的大量龙骑兵,这位勇敢的公爵手持察赫团旗,恢复了态势。

让·拉纳的强大纵队不能继续前进,于是停下来开始同方队进行互射,但是由于无法展开,所以被炮队从相当于火枪射程一半的距离上进行的集中射击击溃了。他的骑兵攻击方队,向刺刀硬冲,没有成功;任一个方队都没有动摇,没有被击破。最后,奥军预备队的龙骑兵呐喊着向法军的胸甲骑兵攻击,击溃了他们,迫使他们慌乱地奔向自己的步兵,终于使全军都陷于混乱之中。霍亨索伦在击退攻击之后,立即率领6个匈牙利掷弹兵团在中央的右方突破了法军的阵线,攻占了直到埃斯林后方的整个地区,这时埃斯林和阿

斯佩恩已被奥军最后攻占。当奥军中央不顾向洛鲍岛全面退却的法军的奋勇抵抗而胜利前进的时候,奥军炮队也从这两个居民点对桥进行了歼灭性的交叉射击,每一发炮弹都杀伤了大群密集的人马。

法军除遭到了以上这一切灾难外,连接洛鲍岛和南岸的桥这时也被奥军的纵火船和木筏破坏了,因而暂时失去了从该岛后撤的一切可能。尽管如此,法军的后卫仍然非坚定地战斗到半夜,抵挡奥军,直到法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战场退到岛上,直到奥军炮队停止了轰击,而被这史无前例的、光荣的一天的紧战斗弄得疲惫不堪的炮兵在火炮旁入睡时为止。

法军有7000人被胜利者埋葬在战场上,有29793名伤兵和俘虏被送往维也纳

。拉纳和圣伊雷尔受了致命的重伤,几天后便死去了。奥军战死的高级军官87人,兵士4200人;负伤的16300人。可是这次在首都城下、而且几乎就在首都的视界以内所取得的胜利却是一次全面的胜利;敌人惨遭挫败,士气沮丧,被围在洛鲍岛那一小块地方。假如约翰大公能按照命令的要求,在法军于阿斯佩恩溃败后的第二日早晨率领6万生力军赶到法军的后方,那末结果怎样就不难断言了。

更多文章

  • 出色的元帅卡尔大公:将领中的一杆旗帜(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出色的元帅卡尔大公,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通过卡尔大公简介介绍,卡尔大公出生于1771年9月5日,除了身为奥地利帝国尊贵的皇子,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元帅、军事理论家。威灵顿认为盟军之中只有卡尔大公堪当重任,拿破仑也说他最大的敌人便是卡尔大公。卡尔大公简介中记录,在卡尔大公年少时,作为皇室成员的他就已经参与指挥作战了,并逐渐崭露头角。经过多次出色

  • 拿破仑金字塔大战:扫清了法军通往埃及障碍(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拿破仑,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金字塔战役,是拿破仑进攻埃及的重要一战,这次战役后,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被扫清了,那么金字塔战役简介是什么呢?拿破仑进军埃及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进攻埃及。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拿破仑曾经的梦想,因此对于这次远征,拿破仑极为重视,所挑选的法军都是精兵强将。埃及

  • 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是哪三元勋?三位人物的事迹简介(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拉德斯基,约西普·耶拉契奇,温迪施格雷茨,奥地利,拯救帝国三元勋

    拉德斯基,约西普·耶拉契奇总督和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并称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 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

  • 拯救奥地利帝国的军政三巨头之一:温迪施格雷茨的生平简介(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温迪施格雷茨,奥地利,陆军元帅,拯救帝国三元勋

    阿尔弗雷德·坎迪杜斯·费迪南德,温迪施格雷茨亲王(AlfredCandidusFerdinandzuWindischgrätz,1787.05.11~1862.03.21)奥地利陆军元帅。在1848年革命期间拯救奥地利帝国的军政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位是拉德斯基元帅和克罗地亚总督约西普·耶拉契奇)。生

  • 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斯基,曾赢得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拯救帝国三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拉德斯基,奥地利,诺瓦拉战役,拯救帝国三元勋

    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策划了莱比锡战役、发展了重兵集团大规模围攻战术。

  • 库拉湾海战第二次交火是怎么发生的?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库拉湾海战,美国,日本

    虽然“海伦娜”号的中雷让美军队形一度混乱,但是转向完成后的美军舰队立即重新组织了战斗队形。此外,虽然“海伦娜”号的沉没给了安斯沃思少将一个警告,但是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这件事,他首先要考虑抢占积极的阵位,攻击新出现的日军目标。2时07分,率舰队东向航行的安斯沃思少将右转30°取航向142°,7分钟

  • 库拉湾海战美军是怎么和日军交火的?双方损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库拉湾海战,美国,日本

    发现日军编队后的几分钟里,美军编队没有立即开火,一个问题困扰着战斗情报中心专家。因为科隆班加拉岛上高耸的山坡回波掩盖了目标,他们无法判断面前究竟有多少艘敌舰、分别是什么级、如何配置和航向如何,也无法区分第2运输队的4艘驱逐舰。此时,一切就看指挥官的临场判断了。1时49分,安斯沃思少将断言有2队敌舰,

  • 库拉湾海战第一次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战斗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库拉湾海战,美国

    早在美军登陆伦多瓦岛之时,日本海军东南方面舰队就多次派遣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编队进攻伦多瓦岛附近的美军水面舰只。但是,由于气候不良等多种因素未取得值得称道的战果(据日方记载,击沉2艘PT鱼雷艇,而美方记载认为这2艘艇是因触礁而被放弃的)。在接到运输陆军的命令之后,它们又迅速活跃起来。第3水雷战队制

  • 古代的秀才一年能赚多少钱呢?为什么会那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秀才

    在各种电视剧中,那些考中科举的进士们非常显眼。但是在科举制度的框架之下,真正能够考中科举的文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是垫脚石。在儒林外史中就描述了文人的惨状。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秀才到底一年能挣多少银子?为何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其实秀才的禄米很少,依靠这点家底,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苦。首先

  • 宋代如何有效地防范了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乱:科举扩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代,秀才

    宋代科举屡次“扩招”,不仅“扩招”,还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机制。 《燕翼诒谋录》卷一开篇“进士特奏”条就说得清清楚楚:“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网络配图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开宝二年(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