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穆克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雅穆克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1/14 14:19:39

公元636年,经过精心筹划,哈立德率领“伊斯兰远征军”先以小股部队骚扰敌人,然后于636年8月1日在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附近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军队进行了决战,最终东罗马帝国战败,阿拉伯人将罗马人驱逐出叙利亚,这一战争史称雅穆克战役。

公元633年出征的阿拉伯骑兵数量约为25000人,而东罗马援军则有约5万的庞大兵力。阿拉伯人的军队基本由骑兵组成,机动性强,由哈立德率领。东罗马援军主要由步兵组成,包括帝国最精锐的重装铁甲骑兵军团,由提奥多拉率领。

公元636年,经过精心筹划,哈立德率领“伊斯兰远征军”先以小股部队骚扰敌人,然后于636年8月1日在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附近与拜占庭军队进行了决战。然而,由于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在加上中东气候的极度炎热,临时征调的东罗马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同时其最重要的士气已经荡然无存。哈立德遂采取集中兵力,利用阿拉伯军都是骑兵善与骑射的特点,利用沙暴为掩护,东罗马军队发起大规模集团冲击,拜占庭军队虽然拼死作战,以坚固的方阵对付阿拉伯人的猛烈冲击。结果,东罗马军队阵亡超过4万,先锋统帅弟提奥多拉被杀,东罗马军全线崩溃。

希拉克略皇帝已经无力回天,被迫率残部撤退,当他撤退至叙利亚边界时,面对他祖先历尽艰辛夺取的领土却即将沦丧的凄凉景象,作为一代有作为、曾经胸怀恢复罗马荣誉大志的杰出君主的希拉克略皇帝放声痛哭!他仰天长叹道:“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这是希拉克略的告别词。

罗马人战败后从此叙利亚永别了。雅穆克战役的失败,使东罗马帝国丧失了叙利亚这一富庶的行省。公元640年,东罗马帝国的整个叙利亚全部陷落。阿拉伯骑兵马不停蹄的推进着:公元638年,占领中东重镇耶路撒;公元637年,阿拉伯远征军进入他边上另一个大国波斯萨珊帝国,在大将赛亦德指挥下,阿拉伯骑兵在两河流域重镇卡迭西亚重创波斯军,赛亦德乘胜前进,渡底格里斯河于六月夺取萨删波斯首都泰西封。赛亦德建立了巴士拉军营,这就是现在伊拉克南部最大城市巴士拉。公元650年,阿拉伯人与波斯军在波斯本土决战,波斯军死伤十万,自此一蹶不振。波斯王逃往中亚呼罗珊,波斯灭亡。

阿拉伯人在灭亡波斯的同时继续打击着东罗马,公元642年征服埃及,公元645年征服利比亚,从此终结了罗马对西亚和北非近千年的统治。公元669年,阿拉伯军队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随后的公元674-680年,阿拉伯人连续七年进攻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军队在当时的叙利亚裔皇帝君士坦丁四世率领下,以帝国海军希腊舰队为支撑,进行异顽强的抵抗。抗击中东罗马帝国海军希腊舰队动用了一种即使在现在看来都颇具威力的原始火焰喷射器“希腊火”。最终阿拉伯舰队有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人员阵亡不少于20万。东罗马帝国得以保全,更重要的是,东罗马帝国的胜利成功的将企图征服欧洲基督教明的阿拉伯人阻挡在了欧洲之外。而东罗马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雅穆克战役是阿拉伯人进军波斯和东罗马帝国的战略开端,可谓意义重大。

更多文章

  • 安拉之剑:阿拉伯头号名将哈立德·本·瓦利德(雅穆克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拉伯,伊斯兰,瓦利德,雅穆克战役

    伊斯兰教早期著名军事将领。麦加古莱什部落人。原为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的部下,早年曾参加麦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对穆罕默德的吴侯德和壕沟等战役。629年初到麦地那归信伊斯兰教,同年参加栽德率领的部队攻打拜占廷帝国属地叙利亚,在穆厄泰(Mu’tah)战役中栽德战死后,他率残部突围返回麦地那,穆罕默德为表彰其英

  • 明治维新三杰是指哪三个人?明治维新三杰的历史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治维新三杰,日本

    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在明治维新的众多元勋当中,担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维新三杰戊辰战争解决了政权转手问题,大久保将注意力转向了内政戊辰战争解

  • 明治维新三杰之西乡隆盛简介 西乡隆盛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治维新,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活跃的政治家,明治维新的领导人。通称吉之助,号南洲。萨摩藩出身,生于下级藩士家庭。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维新成

  • 明治维新三杰之大久保利通简介 大久保利通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治维新,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下级武士家庭,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他最后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幕府

  • 明治维新三杰之木户孝允简介 木户孝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治维新,木户孝允,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 ;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少

  • 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王八司马,唐朝

    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先把标题中打引号的词组捋顺。来,咱们一起读:“二王,八司马。”这就对了,逗号一定要点对地方,舌头也不敢打滑,错一点都不成。这个词组概括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二王”是指两个姓王的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失势后被集体贬到天涯海角做司马的八位“大贤”:韦执宜、柳

  •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唐朝,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

  •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

  •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俄奥联军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

  •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特雷比亚河战役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