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四个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

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四个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52 更新时间:2024/3/20 15:31:53

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一共有4位,其中三武指的是谥号中带武字的3位皇帝,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这3位皇帝统称为三武,而一宗指的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他的谥号就是后周世宗。所以后世人取了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了三武一宗,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就只有这4位。

后代很多虔诚的佛教徒认为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都纷纷受到了报应,其中后世宗柴荣受到的报应最大,他从马背上得来的天下,但是江山还没有坐多久就把位子拱手让给了别人,他自己也被政敌俘虏了,他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所以后周世宗的遭遇,使得人们纷纷普遍认为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其实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对佛教采取的策略的确有些残酷,他们手段毒辣也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以北周武帝灭佛事件为例,他在推行灭火措施时还顺带着清理道教的道场和佛教的寺院,对于一些佛教书籍也烧毁,片甲不留,对一些虔诚的佛教徒采用活埋的方式,他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在当时没有引起暴动,但是在后世给他招来了太多的批评与谩骂。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中只有北魏太武帝的手段是比较温和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太子,当时太子笃信佛教,在太子的保护下一些佛教徒得以逃出京城,身家性命得到保证,但是京城一些寺院也被一把火通通烧光,不过相比起其他几位皇帝来说,北魏太武帝灭佛的手段已经算是很温和的了。

三武一宗灭佛报应

三武一宗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著名的限制佛教发展的事件,由于三武一宗这4位皇帝都对佛教采取了限制性策略,而且限制佛教发展的手段都比较残酷,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所以人民群众纷纷对这种残暴手段表示不满,而三武一宗灭佛报应也正是从此流传开来,因为在佛家中有因果报应的说法,四位皇帝如此摧毁佛教佛教徒认为他们自然会受到报应。

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在一些虔诚佛教徒心中是真正存在的,因为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四位摧毁佛教的帝结局都很惨,其中后周世宗柴荣戎马一生,在马背上得了天下又在马背上丢了天下,他最后的结局非常凄凉,不仅他的大臣离他远去,而且他自己也被敌军俘虏了,后来有历史学家评论后周世宗,说他这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刚登上皇帝宝座没几天就被政敌给赶了下来,结局异常凄凉。而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在他的身上似乎也得到了验证。其实三武一宗灭佛报应还体现在另外一位皇帝身上,这就是北魏太武帝,当初北魏太武帝亲自率领铁骑踏平四国等威风,但他由于摧毁了佛教招致了因果报应,当时笃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劝谏不成,就拖延了诏书的颁布让这位皇帝的灭佛手段得到限制,而没过几天这位皇帝的江山就坐不稳了,仅仅在灭佛事件发生两年之后如日中天的北魏太武帝就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三武一宗灭佛报应至此达到了顶峰,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认为这些皇帝之所以受到如此惨烈的报应是因为他们毁坏了佛教,但是其他两位皇帝的结局,似乎也能验证这一说法,其他两位皇帝虽然没有受到像上述两位皇帝如此惨烈的报应,但他们的结局也同样很不完美,一个被政敌夺去了江山,一个不幸染病死了。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也动摇了其本来就不稳固的统治基础,不仅没达到巩固统治的效果反而还给统治造成了危机。

其实从思想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也同样巨大,因为当时佛教在社会中是占据主流的,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而三武一宗这4位皇帝强制性的限制佛教发展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民百姓的感情,也控制了他们的思想,限制了思想活跃度,也不利于古代思想的进步和开放,对于人民来说,三武一宗灭佛无异于扼杀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导致一些人心中有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其实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在社会生活上三武一宗灭佛摧毁了很多道场和寺院,使得当时人们在闲暇之余没有很好的消遣去处,也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化方面,三武一宗灭佛也烧毁了很多珍贵的佛教书籍,一些寺院中珍藏的文本也通通付之一炬,所以三武一宗灭佛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发展在此时期遭遇重创。

标签: 三武一宗灭佛

更多文章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武一宗

    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事件,三武一宗总共4位皇帝对佛教采取了限制性的发展策略,而他们灭佛有自己的原因,后代历史学家对于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这个问题整理了两种说法,一是政治原因,二就是经济原因。后周世宗剧照很多历史学家相信政治原因才是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

  • 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是谁杀的 要离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要离是谁杀的,要离墓在哪里,四大刺客

    要离是战国时期吴国人,相貌丑陋,以捕鱼为业,虽是平民,但是要离善于剑术而且足智多谋。后来被吴王阖闾派去刺杀庆忌,但是在杀死庆忌之后,庆忌却有意放要离一条生路,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勇士刺杀的行动,却变成了庆忌与要离惺惺相惜的悲壮故事。不过故事虽然人尽皆知,但是要离最后的结局却非常引人好奇。刺客要离是谁杀

  •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简介 专诸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专诸,阖闾,春秋,四大刺客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专诸是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真相说什么?你知道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历史上明朝曾出现多次大移民的现象。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谁也不愿迁去,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并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

  • 关于洪洞大槐树有什么传说,是真的吗?(洪洞大槐树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移民

    你去一个地方,当地人一般会说欢迎来我家,但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人们说的却是:“欢迎回家。”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在山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近百万人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遍布中原地区。因传说移民多在洪洞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此处也成为知名移民遗址,成为移民后裔共同的乡愁。再现60

  • 揭秘洪洞大槐树移民的真相,影响中国好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洞大槐树移民

    今天,在整个河南,在山东,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

  • 潍水之战,看韩信是如何将《孙子兵法》运用到战场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秦朝,韩信,刘邦,项羽,潍水之战

    《孙子兵法》之行军篇中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

  • 楚汉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大将军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段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

  • 揭秘潍水之战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潍水之战

    人们常常把韩信潍水之战联系在一起。在司马迁的笔下,韩信是汉军赢得潍水之战的最大功臣。公元前205年,汉军被楚军打得节节败退,刘邦只好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很快杀回山西,击退楚军。之后韩信征讨北方诸侯国,驱兵攻打齐国。齐国向项羽求援,后者派龙且领兵二十万救齐。韩信图片初冬,龙且进入齐国,受到了齐王的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