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武一宗"灭佛是怎么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原因

"三武一宗"灭佛是怎么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4/1/24 19:10:16

在中国历史上,开展大规模灭佛活动的有四位,统称为三武一宗,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后周世宗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发生大规模灭佛原因并不是佛教徒的信仰有问题,灭佛的帝对佛教本身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都处于兵荒马乱的时代,最缺士兵和粮草;唐武宗时政局相对稳定,但节度使制度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匮乏。

所以给佛教徒带来灾难的是财富,因为皇帝缺钱缺人。很多时候,缺人的背后就是缺少纳税人口,还是等于缺钱。

皇帝盯上佛教,是因为佛教掌握着三样重要的东西。在政府缺钱缺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可以让统治者可以借机进行利益再分配,扩大国家财政收入。

简单地说,这三样东西就是劳动力、土地和钱。

一、佛寺僧人。每座寺院都有大量的年轻和尚,他们不劳动,也不纳税。

二、佛寺土地。按照传统,佛寺拥有的土地是免税的,如果政府税负过重,农民甚至愿意把土地送给寺庙,然后给寺庙种地为生,每年收成比自己拥有土地还要多。

三、佛寺铜像。汉代之后就规定只能政府铸钱,但是铸钱需要铜,而佛寺里面有大量的铜像。

大规模灭佛活动对短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来说就是一块大蛋糕。

以唐武宗的灭佛成果为例,灭佛后有二十六万僧尼还俗,还有十五万寺庙雇佣的奴婢回到家里,这四十万人都变成了两税户(依照唐德宗制定的两税法纳税)。

同时,政府从寺庙手上收回千万顷良田,而没收的铜像铸成钱之后,一度导致了物价大幅上涨。

历朝历代,有不少皇帝在缺乏收入的时候都拿佛教开刀,但是灭佛最厉害的也就三武一宗这四位。

但是,没有健康长久的财政税收制度,灭佛也只是短时间解决缺钱缺人的问题,并不能实现统一和盛世,也挽救不了走下坡路的命运。

更多文章

  • 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四个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一共有4位,其中三武指的是谥号中带武字的3位皇帝,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这3位皇帝统称为三武,而一宗指的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他的谥号就是后周世宗。所以后世人取了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了三武一宗,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就只有这4位。后代很多虔诚的佛教徒认为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都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武一宗

    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事件,三武一宗总共4位皇帝对佛教采取了限制性的发展策略,而他们灭佛有自己的原因,后代历史学家对于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这个问题整理了两种说法,一是政治原因,二就是经济原因。后周世宗剧照很多历史学家相信政治原因才是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

  • 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是谁杀的 要离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要离是谁杀的,要离墓在哪里,四大刺客

    要离是战国时期吴国人,相貌丑陋,以捕鱼为业,虽是平民,但是要离善于剑术而且足智多谋。后来被吴王阖闾派去刺杀庆忌,但是在杀死庆忌之后,庆忌却有意放要离一条生路,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勇士刺杀的行动,却变成了庆忌与要离惺惺相惜的悲壮故事。不过故事虽然人尽皆知,但是要离最后的结局却非常引人好奇。刺客要离是谁杀

  •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简介 专诸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专诸,阖闾,春秋,四大刺客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专诸是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真相说什么?你知道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历史上明朝曾出现多次大移民的现象。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谁也不愿迁去,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并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

  • 关于洪洞大槐树有什么传说,是真的吗?(洪洞大槐树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移民

    你去一个地方,当地人一般会说欢迎来我家,但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人们说的却是:“欢迎回家。”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在山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近百万人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遍布中原地区。因传说移民多在洪洞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此处也成为知名移民遗址,成为移民后裔共同的乡愁。再现60

  • 揭秘洪洞大槐树移民的真相,影响中国好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洞大槐树移民

    今天,在整个河南,在山东,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

  • 潍水之战,看韩信是如何将《孙子兵法》运用到战场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秦朝,韩信,刘邦,项羽,潍水之战

    《孙子兵法》之行军篇中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

  • 楚汉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大将军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段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