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革新为何只持续了短短100天

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革新为何只持续了短短100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1/14 5:20:14

永贞改革虽然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天,但是却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一场由皇帝自上而下发起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内容非复杂,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这个问题,划分了5个点,其中永贞改革内容包括取消进奉,打击贪官宦官,打击藩镇等等。

在所有的改革内容中打击宦官和抑制藩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改革最初的目的就是打击朝政中的专权集团,当唐顺宗统治时期,整个唐代的朝政大权都被宦官把持着,他们的出现大大抑制了唐顺宗的权力,对于帝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大权旁落,所以唐顺宗发起了改革,永贞改革推出的一些政策主要也是针对宦官和藩镇势力的。

除了打击宦官和藩镇之外改革还提出了一些革新性的内容,比如说打击贪官和取消供奉,在唐代贪腐之风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唐顺宗是一个非常精细苛刻的人,他对于贪官绝不姑息,所以在永贞改革的前期非常大力度的打击贪官。曾经罢免了30多位贪官,这些搜刮人民财富的贪官在永贞改革中被落网,也成为永贞改革的一大重要影响。

永贞改革内容中还包括取消进奉,当时各个藩镇节度使都通过敬奉钱物来讨好皇帝,有的人甚至每月进贡一次,有的人也每日进宫一次,后来就连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儿都皇帝进贡,这样一来,造成国家财政的危机,唐顺宗在改革时期取消进奉。

永贞革新的主要特点

永贞改革的主要特点有很多,这场发生于唐朝统治中期唐顺宗永贞年间的改革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永贞改革呈现出了很多和别的改革不一样的特点,永贞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等等。

其实永贞改革的主要特点还应该包括改革整个持续时间不是很长,改革开始于唐顺宗永贞年间,也结束于这一年,永贞改革持续了146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历史非常短的一次改革,而且永贞改革最后失败的原因也因为改革党人欲速则不达,他们担心唐顺宗身体不好,所以在100多天之内推出了33条建议。

其实改革的主要特点还有一个,那就是永贞改革的领导人在当时只是地位比较低下的官员,当时真正掌握权力的是宦官和一些节度使,皇亲国戚也掌握有相当大的权力,这些权利在朝廷当中盘根错节非常复杂,进行永贞改革的人盲目的想打击他们实在是以卵击石。

总的来说永贞改革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性质上,这是一场由爱国人士发起的维护封建统治的革新,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然而,后来永贞改革这几个主要目的都没有实现,反而让王朝统治更加遭遇危机,在唐顺宗死后几个主要改革的领导者被太子追杀,家眷被流放,这次改革随之宣告失败,史称二王八司马事变。

永贞革新的目的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的统治。

后代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唐顺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权力从宦官和藩镇割据手中抢过来,所以永贞改革推出的33项政策中绝大一部分都是针对宦官专权和地方乱政的,永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重新统一大权,使得中央开始集权,权力才是永贞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其实除了权力之外,永贞改革还有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说改革是为了整顿当时朝廷的风气,当时朝廷的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官员向老百姓搜刮财富,所以唐顺宗非常不能容忍这种贪污腐败现象,利用改革来打击这些贪官,使得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说永贞改革的目的也应该包括整顿贪污。

除了整顿贪污之外,永贞改革的目的还包括清除朝廷不良风气,当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都向皇帝进贡宝物和钱财,唐顺宗认为这些宝物都是取之于老百姓的,应当归还于老百姓。所以在永贞改革时期他取消了朝贡的制度,除了一品大臣之外其他大臣都不允许向皇帝进贡财物。

永贞革新为失败

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为何失败这个问题提出了3点见解,其中他们认为,永贞改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唐顺宗的个人原因,当时改革仅仅进行了100多天,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而改革的最大的一个支持者唐顺宗突然中风了,经过太医紧急治疗之后,唐顺宗哑巴了,不能够继续说话,从而失去了执政能力。

其实关于永贞改革为何失败,其专家还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太子纯是导致改革失败的最主要方面,因为当时太子李纯对于自己的父亲早已不满,唐顺宗支持永贞改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太子的利益,使得太子仇视改革官员,在唐顺宗中风之后太子上位立刻把支持改革的人诛杀殆尽,使得这次革新宣告失败。

其实改革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永贞改革发生在唐顺宗时期,正好是唐朝统治中期,当时唐朝权力基础薄弱,统治根基也非常差,唐朝中期国家权力长期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整个官场复杂盘根交错,而那些改革者只是一群地位比较低的新人,他们虽然有拯救国家的想法,但他们的实力是远远不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的,两相对比之下改革者非常被动。

其实永贞改革失败一定程度上还应该归结于改革的措施,当时刚刚改革的时候唐顺宗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改革党人认为唐顺宗将不久于世,害怕即位的太子李纯迫害他们,就接连推出力度很大的改革措施,改革仅仅100多天之内,改革领导人推出了33条措施,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

标签: 永贞革新内容

更多文章

  • 韩愈的另一面: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愈,永贞革新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被

  • 永贞革新的目的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永贞革新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的统治。后代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唐顺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权力

  • 永贞革新的主将王叔文相关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永贞革新,王叔文生平

    永贞革新的主将王叔文相关介绍永贞改革是在唐代中期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和打击宦官势力,永贞改革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政治人才,而永贞改革王叔文正是其中之一,王叔文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当时在位皇帝唐顺宗最为信任的一个宠臣。王叔文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在唐顺宗

  • 永贞革新是什么样的革新?刘禹锡与永贞革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贞革新,唐顺宗,刘禹锡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后延迟了,所以永贞改革在唐顺宗即位很多年以后才开始。永贞改革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宦官专权,当时宦官

  • 十九岁被封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去病,骠骑将军

    汉代最著名的大将军霍去病,一生短暂,遭遇传奇,他的生平被后人一直称颂。也有很多人为其短暂的生命大感遗憾!对于霍去病之死,至今仍是个谜。目前,坊间传闻很多霍去病的死因,我们一一看看真假如何?霍去病的战绩惊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就可以领兵打仗,首战便攻克了当时强大的匈奴骑兵。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

  • 霍去病简介 汉武帝战神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去病,汉武帝,骠骑将军

    霍去病简介:霍去病,是中国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他少年从军出战,打得匈奴再也不敢南下欺凌西汉。那么,霍去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又和资料,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霍去病,男,出生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死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享年23岁,葬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

  • 贾疋简介 ,西晋时期骠骑将军酒泉公贾疋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疋,晋朝,晋朝大臣,骠骑将军

    贾疋[yǎ](?—312),字彦度,武威(今甘肃武威)人,西晋大臣。少有志向,曾任安定太守,永嘉间,任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封酒泉公。六年(312),刘曜陷洛阳,转攻长安,他与晋臣麹允、阎鼎等率师屡败曜军,旋奉武帝之孙、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受任征西大将军。后于讨伐卢水胡首领彭天护(或作彭

  •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有怎样的早年经历(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拓跋珪,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氏原来是代国皇室,后来代国被后秦皇帝苻坚打败,于是被要求全体迁往长安。但是代国的大臣为了保住年幼的拓跋珪,向苻坚进言,希望拓跋珪留在部落之中,最后附件被说服。之后为了活命,拓跋珪被他的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在拓跋珪成长的几年中,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多次有人想

  •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与刘裕的比较(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拓跋珪与刘裕的比较,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对拓跋珪评价,可以说他是一个雄主,他有才能,有远见,但是他也有弱点,他是一个完整的人。拓跋珪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他过着这种生活,才使得他很早就已经懂事,并拥有很强的才能。他在16岁的时候把握住机会,当时后秦已经生乱,所以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他的力量非常小,四周又有强敌林立,所以

  • 强极一时的北魏迅速衰亡真相: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孝文帝,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被浓墨重彩地褒而扬之。可是,传统的教科书掩盖了一个争议颇多的观点:强大北魏的衰亡始于孝文帝改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呢?孝文帝改革的弊端到底在哪里呢?北魏迅速衰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谁又是北魏改革的真正先行者?果敢勇毅的孝文帝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悲剧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