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皇帝虽老实巴交 沉迷媚药又破除“南倭北虏"(嘉靖中兴)

这个皇帝虽老实巴交 沉迷媚药又破除“南倭北虏"(嘉靖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1/2 12:15:45

公元1566年,一心求仙问道,吃着重金属的长生不老丹却不中毒,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嘉靖皇帝终于骑鹤西去了。明穆宗朱载垕等了二十多年,机会终究还是来了,真的是等得花儿也谢了。

嘉靖皇帝临时前什么也没有说,公元1566年,明穆宗朱载垕奉遗照登基了,年号隆庆。奉遗照登基,我不说你懂的。什么?你不懂。

好吧,小朋友,你太纯了。古往今来,皇帝临死之际一般都是群臣聚集在边上,老婆孩子跪倒在床前,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事情一一吩咐,那么多人在场,你只手遮天,想篡改圣意,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并非每个皇帝临死的时候都是那么幸运的,都会老婆孩子在床前,群臣在边上的,所以这也就给一些野心家制造了机会,他们一般会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等皇帝断气之际,第一时间来到皇帝身边,然后草拟一份圣旨,就说是皇帝的遗照,你明明知道这是个阴谋,却也很难反驳。历史上这样的政治阴谋实在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网络配图

反正不管什么情况,老实巴交的明穆宗朱载垕终于登基了。

嘉靖是个很难伺候的皇帝,身边聚集的都是些像严嵩徐阶这样的老滑头,而老实巴交的明穆宗朱载垕从小就被嘉靖冷落,后来虽然贵为太子,跟这些人打交道,确实十分吃力,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压抑,因此他一直很少说话。

当时,明穆宗朱载垕虽然贵为太子,但是严嵩父子看不起这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未来皇帝,就连每年照例要给裕王府的岁赐,严嵩父子故意让户部拖欠三年,一直不发。最后,裕王朱载垕没有办法,硬是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欣然接受,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

明穆宗朱载垕虽然平日里言语不多,但是他看惯了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领略到“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因此,他登基后决定要干一番事业,中兴大明王朝。

网络配图

在政治上,他对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恶迹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将世宗宠信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全部逮捕,下狱论死。同时无罪释放那些因劝谏嘉靖而获罪的那些忠臣们,例如海瑞,隆庆帝不但没有追究其大不敬的罪责,还让其官复原职,提拔重用。

在经济上,明穆宗朱载垕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解除百姓之苦,一时之间,民间百姓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传颂穆宗之德。

隆庆帝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在军事上,为了解决江南的倭乱,他重用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唐荆川等人,使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经肃清,而且他大开关禁,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打破了明朝历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局面,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也使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

在抵御北漠方面,他调任抗倭名将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戚继光毕其功于一役,发明的车马阵很好的克制了蒙古骑兵,以寡敌众,获得大胜,还生擒了敌方统帅,吓得北漠再也不敢靠近戚继光的防区。还任用曹帮辅、王崇古、谭纶等人,抵御北漠,使天下大定。在隆庆五年三月初八,明穆宗朱载垕亲自下令执行和鞑靼的通贡互市协议,允许册封俺答为王,终于结束了明朝与北漠之间二百年来的征战,为边境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发展。

网络配图

隆庆帝沉溺女色,由于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隆庆六年(1572年)闰三月,宫中传出了隆庆帝病危的消息。在休养了两个月之后,他又开始上朝,却在中途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退朝,不久后便逝世。终年三十六岁,后被谥为庄皇帝,庙号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明穆宗朱载垕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知人善用,他用了徐阶、高拱张居正和戚继光等人,终于平定了“南倭北虏",使大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

标签: 嘉靖皇帝嘉靖中兴

更多文章

  • 石曹之乱的结局:“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一贬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夺门之变,石曹之乱

    明英宗南宫复辟后,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因迎复之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得势后的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谦于死地。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朝中大臣竟没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当时英宗还是认可于谦的功劳的,对于判处他死刑有些于心不忍。徐有贞说

  • 石曹之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明英宗,石曹之乱

    明英宗的帝途并不顺利,曾因“土木之变”丢了皇位,被皇弟朱祁钰取代,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复位后没几年,又遭遇了“石、曹之乱”,特别是曹吉祥及其嗣子曹钦的武力叛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夺门之初,因曹吉祥已经官至宦官系统的最高级别——太监,没有了晋升的空间,明英宗就厚赏了其嗣子曹钦(封为昭武

  • 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在556年前的今天,1461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二),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1461年8月7日(距今556年) 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因为帮助明英宗复位有功,受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京城三

  • 明朝大将石亨:为何从暴发户沦落到阶下囚?(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亨,石曹之乱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网络配图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

  • 明朝的灭亡与其的税收制度有多大关系?明朝灭亡的真正深层原因解析(里甲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税收制度,里甲制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作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

  • “里甲制”这一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对明朝是利大还是弊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里甲制

    2700多年前的管仲在他的《管子·立政》中就详细介绍了一种“里甲制”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设一伍长,五伍为里,设一里长。然后逐级增加户数,并设立相应管理者。这样,从穷乡僻壤直到中央皇帝,就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管理网,一切都在管理控制之中。这样的里甲制,不但可以用于日常的治安管理

  • 明朝"里甲制度"详解 里甲制度的制度特征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里甲制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实行原因明朝初期,开国皇帝

  • 中国明朝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土地制度,赋役黄册,鱼鳞册,里甲制

    众所周知,明朝创立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民皇帝,那么其治下的大明王朝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据明史资料显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赋役黄册”即户口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

  • 斯图亚特王朝是如何灭亡的?揭秘斯图亚特王朝的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的历代国王简介,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