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匮之盟简介 金匮之盟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金匮之盟简介 金匮之盟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1/3 3:24:32

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

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记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着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历史影响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值得商榷,并且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相关史实。

标签: 金匮之盟历史宋朝

更多文章

  • 北宋初年“金匮之盟”:宋太祖为合理登位而编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匮之盟,北宋,宋太祖,

    赵光义以皇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据说,是根据他们的母亲杜太后的意见。杜太后临终的时候,曾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不能凝聚众心的缘故,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

  • 唐末五代中的牙兵是什么兵种 河朔三镇中的牙兵竟与天子同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牙兵,河朔三镇

    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威衰落,藩镇坐大,尤以安史降将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镇(时称河北或河朔三镇)实力最雄厚、最不受唐朝中枢控制。三镇历任藩帅(节度使)皆力求“以土地传之子孙”,维持世袭地位。到唐灭亡为止,河朔三镇先后57任节度使里,只有4人是由唐朝中央政府任命。安禄山(703-757年

  • 好不容易平了“安史之乱”又出个“河朔三镇”,为什么唐朝总是藩镇林立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安史之乱,河朔三镇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在平叛过程中立有战功的将领需要封赏,于是朝廷任命了一批节度使。这样委任的节度使很多,以致“方镇相望于内地”。同时一些

  •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 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河朔三镇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藩镇割据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

  • 夜郎自大:汉武帝时期夜郎国王的愚昧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下方兴未已,国家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汉朝统治者们去一一解决,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插手管理帝国西南方的事务。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汉武

  • 夜郎自大的故事证明不知天高地厚只能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下方兴未已,国家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汉朝统治者们去一一解决,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插手管理帝国西南方的事务。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汉武

  • 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夜郎自大,夜郎国,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的意思】“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自大的故事】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

  • 浊泽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战争的过程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浊泽之战

    在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 史称“浊泽之战”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浊泽之战评价:历史典籍中,对公元前369年发生的那场浊泽之战的评价,多见于《史记·魏世家》上。公元前3

  • 浊泽之战:因国家内部政治动乱引来外敌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浊泽之战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国大军的进行的一场大战。赵、韩联军实力强劲,原本大有胜算,却因两国互不信任,各有盘算,而导致利益出现分歧,未能同心协力,最终丧失了战略优势。而本处劣势的魏国终因敌人的内部矛盾而反败为胜,避免了被分裂的命运,这便

  • 战国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浊泽之战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国大军的进行的一场大战。赵、韩联军实力强劲,原本大有胜算,却因两国互不信任,各有盘算,而导致利益出现分歧,未能同心协力,最终丧失了战略优势。而本处劣势的魏国终因敌人的内部矛盾而反败为胜,避免了被分裂的命运,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