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匮之盟”最终目的:宋朝开始宋太宗的谱系

“金匮之盟”最终目的:宋朝开始宋太宗的谱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23 更新时间:2023/12/30 16:53:18

赵普居功至伟,宋太宗当然要有所回报,于是赵普父子留在京城,很快又做了司徒,兼侍中。赵普重新回到宰相的位置上,现在轮到卢多逊不安了。赵普多次暗示卢多逊,让他主动隐退,卢多逊不肯。

于是赵普对卢多逊展开攻击,并且把赵廷美也拉了进来。赵普指责卢多逊曾经派属下一位名叫赵白的官吏去见秦王赵廷美。宋太宗大怒,指派御史调查此事,卢多逊承认确实让赵白把中书的一些机要事务密告秦王。去年九月还让赵白对秦王说:“愿宫车晏驾,尽力事大王。”

秦王赵廷美派樊德明来对卢多逊说:“你的想法正合我意,我也希望宫车早日晏驾。”同时秦王送给卢多逊许多马箭。

二人之间私下里的这些言语来往,难以饶恕。宋太宗与大臣们在朝堂之上讨论如何处罚赵廷美和卢多逊。一共有七十多位大臣表态,认为卢多逊交结亲王,诅咒皇上,大逆不道,上负国恩,下亏臣节,要求把卢多逊处死。

宋太宗最后裁定,卢多逊和家人流放崖州,中书吏赵白、秦王府的官员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等人处死。夺去赵廷美担任的西京留守一职,勒令他回到洛阳的私宅之中居住,赵廷美的儿子仍然称为皇侄,女儿去掉云阳公主之号,女婿夺去驸马都尉之号。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结,赵普认为赵廷美被安置在西京洛阳不太妥当。在赵普的授意之下,开封知府李符上疏,指责赵廷美心怀怨气,不知悔过,应该安置到更偏远的郡县,以防不测。

宋太宗当然同意,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赵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贬往房州安置,儿子们一道前往,妻子楚国夫人的封诰被削夺。同时,宋太宗特意安排崇仪使阎彦到房州担任知州,监察御史袁廓担任房州通判,同时各赏赐二人白金三百两,说白了,这两个人去房州任职,专门是要监督赵廷美的。

有一次,宋太宗对赵普提起皇位继承之事,重提当初杜太后的想法,即由宋太祖传位宋太宗,宋太宗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赵德昭。赵普对宋太宗说:“过去,太祖皇帝已经犯了一个大错,陛下还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吗?”

赵普的话,正对宋太宗的心思。到这里,赵廷美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存在成了一种妨碍,这也决定了他最终的结局。

赵廷美到达房州,忧悸成疾,很快死在那里,时年三十八岁。

听到弟弟的死讯,宋太宗哭了,哭得涕泗横流,感动了身边的大臣们。哭泣的同时,宋太宗还不忘数落这个弟弟的缺点:“廷美自幼刚愎自用,长大以后越发骄横。我一直不忍处置他,安排他去房州,只为让他反思过去。最近正想招他回来,他却亡故,实在让人伤痛!”

后来宋太宗又对宰相李昉说起赵廷美的一些旧事:“廷美的母亲耿氏,也是我的乳母,后来嫁给一位赵姓人,生下另一个儿子赵廷俊。当初因为廷美的缘故,我让赵廷俊做了宫廷侍卫,他却暗中把宫中的许多事泄露给廷美。”

宋太宗又提起廷美的另外两次密谋,听起来令人惊悚:“当初在宫苑里开凿西池,池中修造了水心殿。当时通往水心殿的桥还没有造好,我准备乘船到水心殿。廷美就曾密谋对我下手,没有得手。廷美于是诈称自己生病,准备在我去王府探望的时候对我下手。有人告发此事,如果公事公办,廷美就是死罪。我不想张扬廷美的丑行,直到他与卢多逊的事被揭露出来,我也只是让他住到洛阳去,没有深究。廷美始终不知悔过,私下里多有怨言。所以我才贬他到房州,让他反省。赵廷俊我也没有深责,只是贬黜而已。所以,我在廷美的事情上,问心无愧。”

说完宋太宗的神色又很悲伤。对于一个大臣来说,听皇帝谈论这种事,其实很累人,稍有不慎就会引祸上身。李昉的回答很有技巧:“赵廷美行为悖谬,天下人都听说过。西池的密谋,是宫禁之事,如果不是陛下亲自讲出来,我们这些臣子怎么会知道呢。”

听得出,李昉不希望皇上拿他当傻子,宫中秘密,做臣子的当然不知详情,无法判断真假,皇上怎么说,大家怎么听。宋太宗因为一些枝节小事就夺去赵廷美的王爵,把这个惟一的弟弟像罪犯一样远远打发到房州。如果赵廷美谋害宋太宗的事情属实,很难想像宋太宗能安然处之,全不声张。

赵廷美死在雍熙元年的正月。宋太宗原本打算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封禅泰山,五月,一次雷火击中了皇宫,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乾元殿和文明殿,异常的灾变让宋太宗取消了封禅计划。

标签: 金匮之盟

更多文章

  • 金匮之盟简介 金匮之盟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匮之盟,历史,宋朝

    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此即金匮之盟的来历。《宋史·杜

  • 北宋初年“金匮之盟”:宋太祖为合理登位而编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匮之盟,北宋,宋太祖,

    赵光义以皇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据说,是根据他们的母亲杜太后的意见。杜太后临终的时候,曾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不能凝聚众心的缘故,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

  • 唐末五代中的牙兵是什么兵种 河朔三镇中的牙兵竟与天子同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牙兵,河朔三镇

    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威衰落,藩镇坐大,尤以安史降将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镇(时称河北或河朔三镇)实力最雄厚、最不受唐朝中枢控制。三镇历任藩帅(节度使)皆力求“以土地传之子孙”,维持世袭地位。到唐灭亡为止,河朔三镇先后57任节度使里,只有4人是由唐朝中央政府任命。安禄山(703-757年

  • 好不容易平了“安史之乱”又出个“河朔三镇”,为什么唐朝总是藩镇林立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安史之乱,河朔三镇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在平叛过程中立有战功的将领需要封赏,于是朝廷任命了一批节度使。这样委任的节度使很多,以致“方镇相望于内地”。同时一些

  •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 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河朔三镇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藩镇割据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

  • 夜郎自大:汉武帝时期夜郎国王的愚昧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下方兴未已,国家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汉朝统治者们去一一解决,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插手管理帝国西南方的事务。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汉武

  • 夜郎自大的故事证明不知天高地厚只能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下方兴未已,国家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汉朝统治者们去一一解决,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插手管理帝国西南方的事务。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汉武

  • 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夜郎自大,夜郎国,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的意思】“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自大的故事】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

  • 浊泽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战争的过程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浊泽之战

    在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 史称“浊泽之战”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浊泽之战评价:历史典籍中,对公元前369年发生的那场浊泽之战的评价,多见于《史记·魏世家》上。公元前3

  • 浊泽之战:因国家内部政治动乱引来外敌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浊泽之战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国大军的进行的一场大战。赵、韩联军实力强劲,原本大有胜算,却因两国互不信任,各有盘算,而导致利益出现分歧,未能同心协力,最终丧失了战略优势。而本处劣势的魏国终因敌人的内部矛盾而反败为胜,避免了被分裂的命运,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