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日本为何也出现了“闭关锁国”?日本的“锁国令”是怎么回事?

清朝时期日本为何也出现了“闭关锁国”?日本的“锁国令”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47 更新时间:2023/12/8 19:31:41

锁国令(seclusion

orders)是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

历史解释

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当初实行政策时锁国亦称呼为海禁,锁国这名字是由兰学者志筑忠雄在1801年提出。当然日本与外国的贸易关系并非完全中止,但仅允许与特定对象进行,包括与荷兰人在长崎出岛进行贸易,而明朝和清朝在长崎亦有贸易来往。此外对马藩与朝鲜、萨摩藩与琉球国以及松前藩与虾夷有贸易关系。

背景

自从西班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来到日本传教(集中在长崎市),不少日本大名及各阶层人民均信奉天主教,后来江户幕府实行禁教令,信徒被迫更改信仰以及被流放到外国。后来为了阻止外国传教,决意与亲天主教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断交。

原因

在安土桃山时代有不少基督教的传教士来航日本并且在日本传教,但是在江户幕府确立以后,将军开始颁布了“禁教令”,从而开始有锁国的念头。面对幕府的禁教令,在九州地方爆发了岛原之乱。后来在德川第三代将军家光的统治下完成了锁国的制度。江户时代中期发生了“费顿号事件”,导致了锁国的程度提升到另外一个地步。费顿号事件即一艘英国船伪装成荷兰船并且驶入长崎胁持长崎奉行所裏面的职员要求给食物、水和柴薪,当长崎奉行交出这些物品后便扬长而去的事件,这件事件使得长崎奉行松平康英切腹。震怒的幕府下达了“异国船打退令”,又称“无二念打退令”,下令所有外国船只一靠近日本本土就予以炮弹攻击,促使了日本的完全锁国。

标签: 日本闭关锁国锁国令

更多文章

  • “黑船事件”过后,日本是如何摆脱幕府迎来“新生”的?(锁国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日本,黑船事件,幕府,锁国令

    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来说,不时出现的西洋海上舰船是漫漫太平岁月中搅人清净的几声虫鸣,却不知西方殖民者基本完成对南亚、东南亚的征服后,正以难以匹敌的坚船利炮积极向东亚渗透,最终将虫鸣之音化为雷鸣之声。建国后国力急剧膨胀的美国,需要为横渡太平洋前往中国的船只获取可靠的补给站,因此渐渐成为最积极要求日本幕府

  • 黑船事件是怎么回事?黑船事件经过几个阶段(锁国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黑船事件,美国,日本,锁国令

    历史上的黑船事件,指的是在1853年7月8日的时候,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这一事件。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黑船事件也叫做是黑船来航事件,在日本嘉永六年的时候,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亲自率领舰队驶入了日本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当时马休·培里带着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向江户幕府致意,

  • 西周的诸侯分封制: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建立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分封制,西周,诸侯国,

    西周灭商后,奄有东方及江淮之地,疆域空前广阔。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在全面比较了夏商的国家制度,尤其是商朝的体制后,武王采纳箕子的建议,决定实行“封土建国”方略,这种宗法制度古时已有,至武王时才完全确定下来。即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全国为若干个侯国。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

  • 分封制的起源及分封制对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分封制,周朝,君主制度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分封制的起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一:分封制(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

  • 摊丁入亩本质上维护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摊丁入亩

    对于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这一赋税制度来说,这一制度在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中的一次重要改革。那么摊丁入亩的背景又什么呢?摊丁入亩首先是关于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据说在清朝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战火不断,百姓伤亡的也是很多。因此导致了后期阶级矛盾的出现,还出现

  • 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怎么评价摊丁入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摊丁入亩

    历史上的“摊丁入亩”,又被称作是“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最初是创于明代时期,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并且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得到了普遍实行。那么摊丁入亩到底是怎么回事?摊丁入亩根据历史上的相关资料来说,“摊丁入亩”是一种赋税制度,其大体是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

  • 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在305年前的今天,1712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九),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向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共同负担,但丁银并未废除,而且数额依旧相当大,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清朝不得不变通剥削的办法

  • 威海卫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是十九世纪末日本为侵略中国发起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大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部,港湾内有日岛、刘公岛等岛屿,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势险要。1895年1月,两万日军登陆山东荣成,攻占威海卫炮台,用军舰封锁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求和,陆地防御涣散,招致威海卫失守。李指导的北洋海军被困刘公岛,但仍积极

  • 北洋海军为什么没有从威海卫突围而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威海卫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丁汝昌

    众所周知,北洋海军有两个基地,旅顺口和威海卫。不过按照制度,基地的防守是由陆军负责的。但是旅顺口被日军占领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被革职,帝党磨刀霍霍,还要捉拿丁汝昌进京问罪。根据盛军统领卫汝贵死于莫须有罪名的前车之鉴,这次进京是必死无疑的。好在丁汝昌人缘好,威海卫的陆军、海军将领包括洋员们都一起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