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勒是谁简介 石勒是怎么样从奴隶做到皇帝的(石勒称王)

石勒是谁简介 石勒是怎么样从奴隶做到皇帝的(石勒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1/10 12:22:39

石勒曾说:“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字里行间,对曹操、司马仲达父子的揶揄,可见此人并非是常人,而实际上,石磊也算是个大英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一度五胡十九国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南征若得逞,一统中国的人就是他,而历史也将被改写。

奴隶皇帝石勒童年颠沛流离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勹背,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亲周曷朱。石勒的爷爷叫石耶,父亲石周曷朱,都是部落首领,早期的羯族,作为匈奴奴隶,日子过的不容易,经济来源,除了跟随匈奴,劫猎以外,只能给汉人打工,挣点零花钱。战乱时代,为了活下去,石勒被卖到了山东,成了一个奴隶。

虽然石勒的少年时期过得极其凄惨,颠沛流离,经常受冻挨饿,屈居人下,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对石勒的成长有所影响,不管环境有多险恶石勒也能泰然处之,并且石勒长大后健壮而有胆量,雄武而又爱好骑射。生活艰苦,又怀揣梦想和希望的石勒,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展望,他就像是一个追梦者,为梦想期待着。

石勒的祖先放牧为生,马背上的民族,对养马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也就因为这个,石勒认识了牧民首领汲桑。后来,石勒就成了汲桑的手下,石勒这个名字,也是汲桑给取的。公元305年,河间王司马颙派系的名将张方,挟持晋惠帝,西迁长安,东海王司马越发布勤王令,司马腾作为响应,进攻成都王司马颖,作为后援,司马颖的部将公师藩,在山东夏津这个地方,起兵,支持司马颖。而汲桑和石勒,带着十八人的小分队,赶着几百匹马,投靠了公师藩。没料到,公师藩被被濮阳太守苟晞,打败杀死,没有靠山的汲桑和石勒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准备自立门户。

公元307年,拥有足够实力的汲桑,发动起义,当然是以公师藩的名义,替司马颖报仇,进攻邺城司马腾,汲桑以石勒为前锋,打败司马腾将领,冯嵩,然后,迅速占领邺城,杀死司马腾,掠夺财富之后,迅速撤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兖州。

据守兖州的司马越非常害怕,派苟晞、王赞等人率军讨伐他们。汲桑、石勒在乐陵攻击幽州刺史石鲜,石鲜战死。司马越又与石勒多次交锋大小决战三十多次,双方互有胜负。在交战中见识到石勒并非凡夫俗子,颇有能耐,司马越忌惮石勒的实力,于是驻军在官渡,为苟晞声援,不久,汲桑、石勒苟晞被击败,战死万余人,于是收合其余兵众,前期,汲桑和石勒,抓的壮丁都是囚徒、死刑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山贼、马匪,都来了。但是后来石勒被苟晞击败,损失惨重。

本来,汲桑和石勒,收拾收拾,残兵败将,就打算投奔刘元海,也就是匈奴汉国第一人刘渊,没想到,半路遇到了冀州刺史丁绍,汲桑再次大败,此后,汲桑和石勒分别突围,汲桑逃回老家马牧,被乞活流民并州人田兰、薄盛杀死。而石勒,兜兜转转绕了一圈之后,终于找准了自己的战队,投靠了匈奴在中原的最高领袖,刘渊。

从奴隶做到皇帝的人生赢家

刘渊,匈奴汉国建立者,标志着五胡乱华时代的开,他是匈奴贵族出生,爷爷、爸爸,都是匈奴首领,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渊才开始拥有这种领导才能。而石勒的人生轨迹,则要丰富、曲折的多,他本是野蛮血性的匈奴人,但却沦落为奴隶,在流离的日子里遇到了汲桑,才使得他的命运有了一丝好转的迹象,由于学识、性格、机遇等方面的不同,石勒逐渐成为了汲桑的前锋将军。

投靠刘渊后,石勒的人生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石勒投靠刘渊之后,得到刘渊信任的方式,就是兼并了刘渊攻伐路上,遇到的大小军阀,不仅为刘渊扫清障碍,更扩充了势力,其后上党一带的胡人首领石会、乐平乌丸部落,随着石勒,全都归降了刘渊。依靠武力和领导力,石勒慢慢有了自己的队伍,如果只是这样,领导力,与刘渊这样的领袖,仍有巨大的差距,好消息是,石勒可以留在刘渊身边,继续学习。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石勒成为辅汉将军、督山东征讨诸军事,石勒终于成为了军队中唯一的统帅。此后,石勒更是屡立战功,打败并州刺史刘琨的,手下黄秀,攻陷壶关;攻陷邺城;进攻赵郡,斩杀冀州西部都尉冯冲等。在征战的过程中,兵力逐渐增长到十万,组建君子营,成为石勒智囊团,谋主叫张宾。

公元310年,汉赵开国皇帝,刘渊去世,刘和,成为汉赵皇帝。之前的石勒只知道打仗,却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有了张宾的辅助下,石勒的目标清晰起来,开始发展地盘。于是石勒使用张宾的计谋,杀了大将军王弥,石勒顺利成为并州刺史,督并、幽二州诸军事。而之前提过的打败过石勒的名将苟晞,也成了石勒的俘虏,最后被杀。

石勒在北方,遇到的另一位重量级对手也是最后一位,叫王浚,他依然采纳了张宾的计策,假投降,然后趁着夜黑风高,齐聚部队突袭,攻陷幽州,杀死王浚。公元318年,汉赵的第二位皇位继承者也死了,太子刘粲继位,十月,刘曜杀死刘粲,也就在这个时候,时机成熟的石勒,开始脱离汉赵,匈奴人建立的第一个汉国,分裂。公元319年11月,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成为赵王,正式建立后赵。

公元324年到公元329年,刘渊曾经的两位部下,刘曜和石勒,开始长达五年的内战,最终,石勒在洛阳,生擒刘曜,成为这场游戏的胜出者。胜者为王,公元330年,石勒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走上皇帝的宝座,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场厮杀,石勒从一名奴隶,华丽转变,成为皇帝。

标签: 石勒石勒称王

更多文章

  • 南赣盗乱详细经过是怎样?王阳明如何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赣盗乱,明朝,王阳明

    正德六年明武宗正德六年二月,江西按察司副使周宪率兵讨庐山、左湖、盆塘贼,败之,擒斩数百人。四月,周宪移军攻华林贼于仙女寨,拔之。进克鸡公岭,先后擒斩千余人。进薄华林,绝其出道,贼益窘。五月,周宪攻华林贼,及其子干俱死之。先是,陈金檄周宪等分兵三路讨华林贼,宪率兵进,会谍者言贼饥疲,宪信之,遂檄兵夹攻

  • 南赣盗乱是怎么发生的?是谁去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赣盗乱,明朝,王阳明

    南赣盗乱是明武宗正德六年夏四月,江西发生的一次民变,命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右副都御史俞谏提督军务讨之。先是,江西诸郡盗贼蠭起,赣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胡雷二等据越王岭玛瑙寨,华林贼陈福一破瑞州,既而抚州东乡、饶州桃源洞等处贼亦作乱。金等奏调广西田州、东兰等处狼兵合征之。七年春正月,南赣巡抚

  • 南赣盗乱:民生困苦,匪乱丛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赣盗乱,明朝,王阳明

    江西省南部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民生困苦,原本的自然环境就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且又遭受不少贪官恶吏的掠夺剥削,民生愈发困苦。明代中期以来,这里匪患丛生,结营扎寨,给当地百姓和官府造成不小的麻烦。之前的历任官吏均束手无策。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将自己颇为赏识王守仁推荐为都察院

  • 大同兵变一共发生了几次?经过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军事明朝建立后,北元政权一直存在。明初诸帝虽然多次北伐,但因蒙古实行行国体制,出征成效不大。而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微,在对待蒙古的策略上,不得不由明初的征伐变为消极守御。并不断在北部修筑边墙、墩堡,设置镇所。大同便是其中之一。大同北面,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明史・张文锦传》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

  • 大同兵变是怎么发生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太祖皇帝朱元璋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然而终大明一朝,让大明走向灭亡的很大原因就是粮食。赶上饥荒时期,百姓吃不上饭造反可以归结为天灾没办法的事,那个时候没有联合国也没有人道主义援助,一个国家出现饥荒,尤其是四周都是附属国的一个大国只能自己的朝廷想办法。但是大明的军队吃不上饭就不是天灾的

  • 大同兵变:深刻影响国运的不起眼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正德三年三月,明武宗正德皇帝因南巡落水,染疾而驾崩。他逝后无子嗣,原本只是藩王的兴王朱厚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迎立为皇帝,并定年号为嘉靖,世称嘉靖皇帝,即明世宗。(嘉靖皇帝画像)年仅十五岁的嘉靖帝,治国理政的经验很是匮乏,但在首辅杨廷和的辅助下,君臣齐心,针对正德朝的弊政进行了改革。例如废弃正德帝

  • 更定祀典后嘉靖帝下令修建了哪些建筑?都有些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从北京城大的格局来看,地坛筑于紫禁城东北部,天坛设于紫禁城东南方,两坛南北遥相对应,符合中国古代天南地北之说。天坛主体建筑为圆形,地坛则呈方形,是中国古时天圆地方的体现。据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所用建材,如石块、台阶、柱子等,均为奇数(阳数)。地坛则采用偶数(阴数)。如方泽坛的台阶为八级

  • 更定祀典的原因是什么?明朝嘉靖帝为什么要更定祀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祭地和祭天一样,都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后来成为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周礼》中“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成为历代地坛规制和祀典的理论基础。汉武帝时,在汾河汇入黄河处建后土祠。西汉末年又按阴阳方位在都城长安南郊和北郊分建祭祀天地之坛。自此祭地之坛成为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项目,由于历代对儒家经典

  •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1521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病死。武宗无子,其堂弟,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继承皇位,为明世宗,年号嘉靖。世宗继位之初围绕如何确定其生父的尊号展开一系列激烈争论,并由此引发礼制变革。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

  • 岑猛之乱中岑猛是怎么被自己的老丈人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岑猛之乱,岑猛,嘉靖

    岑猛之所以敢在田州地界如此嚣张,完全是仗了岳父岑璋的势力。岑家是当地望族,有非常大的本土威望。大家也考虑到一旦动刀兵,会引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情,所以慎之又慎。当然这个岑家是岑璋,而不是岑猛。当时岑璋的多年好友赵臣在沈希仪手下为官,沈与赵在讨论计划的时候认为:如果利用岑璋的力量来打败岑猛,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