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司马昭弑君)

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司马昭弑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40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0:10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期也仅此一例。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曹芳(232年—274年),魏明帝曹叡之养子。对于其来历,《三国志》称“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也就是说曹芳可能是曹叡堂兄弟曹楷的儿子。魏明帝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均幼年夭折,面临着绝嗣危机。出于个人私心,魏明帝从宗室近支收养了两个孩子,长为曹询,封秦王;次为曹芳,封齐王。二养子中,魏明帝偏爱曹芳,对其寄予厚望。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身染重病,传位于曹芳,并让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明帝如此安排后事,非常不妥,按史学家陈寿之论,“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终于……齐王替位”,让一个非亲生的年幼孩童接班,无威无望,难以服众,最终被做大做强的司马氏废掉。

曹芳即位时只有八岁,无治国理政之才,名为是一国之君,但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由曹爽、司马懿二辅臣处理,自己只是“亲临朝,听公卿奏事”(《三国志》),形同傀儡。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宗族亲贵,一个是三朝元老,起初尚能互敬互让,但时间一久,矛盾爆发。曹爽占了上风之后,多树亲党,生活奢侈,淫乱宫廷,日夜酒歌,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则装病卖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政局突变!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等人出城之际,率部将以迅雷之势控制京城,后将曹爽一干人诛灭。司马懿发动政变,理由是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三国志》),斥责曹爽不守辅臣本分,喧宾夺主,让曹芳居于客位,有名无实,跟其接受先帝临终顾命之时背道而驰。

司马懿历侍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是资深元老,经此成功政变之后,在朝中越发根深蒂固,威望日盛,势力越来越大。早在六年前,曹芳十二岁时就已经“加元服”,按理应归政皇帝,但曹爽没有放权。而今,曹芳十八岁,已是成人,司马懿不但没有归政之意,反而让曹芳册命其“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三国志》),他要学霍光那样一直把持朝政。

死了曹爽,硬了司马懿。平心而论,曹爽虽然聩庸无能,但他毕竟曹姓同族,手握军权,有他和司马懿制衡,曹芳心里还踏实些。如今,曹爽已死,司马懿独掌大权,天平的指针偏向了司马氏,曹芳正式沦落为傀儡。念及累受皇恩,特别是曹叡临终前对其有“御床握臂”(《资治通鉴》)之托,司马懿对曹芳还算优待;再者,吴蜀未平,霸业未竟,司马懿年事已高,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篡位。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掌握曹魏实权,对曹芳可就不那么客气了。司马师的无礼和霸道,让二十出头年纪的曹芳内心憋屈。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与近臣密谋策划剥夺司马师大将军之职,结果流产。九月,心腹劝曹芳借机杀掉司马昭,继而逼司马师卸任,但曹芳“暗劣”,内心不强大,结果“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资治通鉴》)。司马师知道后,已有废黜曹芳之念。

身为皇帝,曹芳想掌握实权,图谋干掉臣下,名正言顺,是司马师虽然恼恨却摆不到桌面上的事;但实权和话语权毕竟掌握在司马师手中。几天后,司马师奏请郭太后召开群臣会议,痛斥曹芳“荒淫无度,亵近倡优,不可以承天绪”(《资治通鉴》),并以“肆行昏淫,败人伦之□,乱男女之节,恭孝弥颓,凶德寖盛”(《三国志》)为由,也就是失德,将曹芳废黜,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

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生性多疑,发现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且“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后,觉得司马懿父子三人内藏狼子野心。后来,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提醒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晋书》),不可不防。曹丕及继任者曹叡不当回事,均对司马懿父子委以重任,结果曹操所梦“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同食一槽(曹芳)”终成真。

八岁登基,二十三岁被废,从幼君到傀儡,曹芳始终没有出头之日。曹芳自身的凄凉遭际和不幸,也殃及到了他的女人们。其第二任皇后张氏,因为曹芳第一次密谋行事不周受到牵连,先是被废,后死于司马师之手。曹芳被废后,其第三任皇后王氏也被废黜。几年后,他的小老婆贵人邢氏当作见面礼,竟被司马昭(此时司马师已死)慷慨地送给了投奔到魏国的东吴将领孙壹为妻,“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三国志》)。

曹芳被废黜帝号后,搬出洛阳皇宫,仍为齐王,待遇如同诸侯王。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级别和待遇又降了一大格。西晋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按古代谥法,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平心而论,曹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死后却被篡权者加如此恶谥,可谓一代傀儡帝王之悲哀。(刘秉光)

标签: 司马昭司马昭弑君

更多文章

  • 三川口之战:西夏奠定军事基础的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川口,西夏,军事,三川口之战

    当河西广大地区为西夏占有后,元昊对西夏军队也花费不少精力进行整治和重新编制。首先,他以黄河为标界,在西夏国内把军队划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宋朝也有类似厢军设置,如同今天的“军区”),由此,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其次,元昊开发了并固定了几个新兵种:铁鹞子、擒生军

  • 孙权立场不坚定到指定二宫之争是否真的有胜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宫之争

    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孙权就立

  • 二宫之争的起因 陆逊为何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陆逊,孙权,二宫之争

    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图为孙和的画像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太子之位悬而

  • 陆逊有名的事迹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有名的事迹,孙权二宫之争

    陆逊火烧连营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

  • 二宫之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起因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图为孙和的画像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

  • 揭秘元朝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璮叛乱

    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

  • 李璮之乱是怎么回事 李璮叛乱对元朝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璮之乱,李璮叛乱

    李璮之乱是发生在元朝的一场叛乱,李璮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叛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山东的一个军阀,统治了山东三十多年,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在李璮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后,他便自己创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李璮之乱图片在表面上李璮依旧对蒙古皇族是毕恭毕敬的,这是为了给他自己增添更多的实力。在忽必烈登上皇位后,李璮更加

  • 造成灭国的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灭国奸臣黄皓,黄皓专权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

  • 灭国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皓,黄皓专权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

  • 刘禅与宦官黄皓真实关系揭秘:压制蜀国北伐派(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黄皓,刘禅,,黄皓专权

    皓善于投皇帝所好,为取得刘禅的欢心,他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起初他对刘禅百依百顺,这使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就蜀汉的政治腐朽而言,黄皓仅是其中一分子,他罪责难逃,但说他是罪魁祸首,则又显然是不公允的。恰恰是在朝诸公容身自保,不进正言的状况,为黄皓的售奸创造了大好条件。至于“民皆菜色”,恐怕极难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