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割让土地的皇帝是谁

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割让土地的皇帝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80 更新时间:2023/12/27 16:21:58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抢去。在史书上记载的燕云十六州第一次被割让,是发生在后唐灭亡以后。当时新政权的统治者把燕云十六州作为谢礼,割让给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这当时后唐的官员石敬瑭的叛变有关。割让燕云十六州的人是谁?历史上第一次割让燕云十六州的人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是河东的节度使,在和皇帝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以后,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走上了叛乱的道路。朝廷派兵围剿,他眼看危险在即,投靠契丹皇族,答应给予契丹族好处,而这好处就包括了当时的军事重地,燕云十六州。在契丹的帮助下,他顺利的解决了自己被围的问题。而契丹人对石敬瑭的帮助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契丹人看准了这个战乱的局面,想在这场战乱当中也捞到一点好处,土地或者是粮食。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进军洛阳,亡了大唐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后晋,而作为对扶持自己当政的契丹皇族的感谢,石敬瑭亲手把燕云十六州大片的土地割让给了契丹,也开了两个民族一同生活的复杂局面。

在历史上,那些易守难攻的地方,往往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燕云十六州就是其中一个。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重大的损失,那么,割让燕云十六州经过又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燕云十六州第一次被割让,是割让给了北方的少数民族,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石敬瑭。石敬瑭原来是后唐的一个官员,担任着河东的节度使,在他为后唐效力的过程当中,一直处在和帝的相互怀疑当中,而最终,后唐没能留下石敬瑭的衷心,他走上了一条叛变的道路。

石敬瑭的叛变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很快朝廷就派兵镇压,大军压境,这给了石敬瑭不小的压力,在危难之际,他选择了求助契丹皇族。契丹本来是不愿意踏入这场浑水当中的,但是石敬瑭派去的使者,在契丹皇上面前说,只要契丹愿意协助,必有重谢,而此时,契丹人就把目光盯在了燕云十六州上面。在这样的诱惑之下,契丹果断出兵支持,在契丹皇族的支持下,石敬瑭不仅顺利的摆脱了困境,还成功的攻破了洛阳,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石敬瑭的叛变,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建立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契丹和石敬瑭早有约定在先,要割让土地,而这土地,指的就是燕云十六州,建立了全新政权的石敬瑭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割让给了契丹,而自此,燕云十六州就归属于契丹人的疆域之中,这也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经过。

在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为了他的一己私利,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影响有很多,这一影响直接持续到明朝建立。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在华北地区的屏障。没有了燕云十六州的护卫,中原地区成为了胡人铁骑可以随意来往的空旷地带。燕云十六州位于华北地带,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这个地方位于长城沿线,中原王朝缺少骑兵,在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都是用守城战。而幽云十六州一被割让出去,华北地区暴露在了游牧民族的眼皮底下。

朝的京城设在河南境内,河南与河北同属于一块大平原,辽国的骑兵从燕云十六州到宋朝的京城只需要一昼夜的时间。这让宋朝政府很恐慌,因此宋朝方面在京城周围广植树木,以此来防备辽国的铁骑南下。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宋朝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割让燕云十六州对辽国是有利的影响。辽国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最初只是活跃于我国北方草原和东北一带。在得到农业发达的燕云十六州以后,辽国的行政中心开始南转移。有了农业的支持,辽国在与宋朝对抗时多加了一层保护。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影响一直在整个北宋时期蔓延。北宋从建立到灭亡,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国刚建立之初,与辽国发生了几次战争,但是并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更多文章

  • 周赧王姬延活了多少岁?周赧王“债台高筑”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赧王,姬延,东周,债台高筑

    姬延,东周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周赧王”。周赧王姬延在位的时期,其实周王朝已经接近衰亡之态了。姬延手下有几十座城池,人口共计三万多,被分为了“东周”和“西周”两国,姬延当时所在的王城就是“西周”。当时,秦国已经变得强大,逐渐攻占了韩、赵等国家的一些地方,下一步极有可能要开始对付周王朝了。姬延知

  • 赫连勃勃为何能非常自信可以建立大夏国?(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赫连勃勃,夏国,赫连勃勃称王

    赫连勃勃他的原名是刘勃勃,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卫辰死在了北魏战争结束后,而他则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兴赏识。及后就以后秦与魏通好而叛秦,杀害没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国,屡度进攻后秦。随后更乘东晋灭后秦后班师的机会占领关中。他之所以能够说出

  • 赫连勃勃将国都称作“统万城”的用意是什么?(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赫连勃勃,统万城,赫连勃勃称王

    赫连勃勃他的原名是刘勃勃,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卫辰死在了北魏战争结束后,而他则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兴赏识。及后就以后秦与魏通好而叛秦,杀害没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国,屡度进攻后秦。随后更乘东晋灭后秦后班师的机会占领关中。他之所以能够说出

  •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赫连勃勃,赫连勃勃称王

    夏国主赫连勃勃是仇恨的产物,在他的血液里野性和仇恨充斥着,他的一生既伟大又落寞。他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一国之君又被后人所鄙夷,他的一生为着复仇而生,却抱憾而去。终究成为十六国的一抔土、一缕烟。胡夏国主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

  •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冰,都江堰,秦国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

  • 古代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简介 水利家李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都江堰,李冰,简介

    李冰简介: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哪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昭襄王,秦国,战国时期,都江堰

    导读: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

  • 秦韩陉城之战:白起率先发动的一场斩首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陉城之战

    秦韩陉城之战,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强大的秦军进攻韩国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韩国陉城等九座重要城邑,斩杀韩军五万,完成了灭六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步骤,是为战国时代的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闪电战”。秦韩陉城之战关于秦韩陉城之战的起因,还得从

  • 陉城之战:这场攻韩“闪电战” 白起是怎么打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陉城之战,魏冉,白起

    秦韩陉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4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等九座城池。在这场战役中,秦军势如破竹,动作十分迅速地斩杀韩军五万,这场战斗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所以打成了“闪电战”。那么这场让韩国触不及防的“闪电战”,白起是怎么打得呢?在说这场战役之前,要先说一个人。这个人本是魏国人,结果受到魏国国相

  • 华阳之战交战双方 华阳之战的几个阶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交战双方就是秦与三晋.交战一方是谋求强兵富国的秦,而秦是当时战国后期的一大强国。另一方则是三晋,三晋就是战国时期的赵国 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到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山西省的别称。白起画像追求富国强兵的秦国在这次战役中运用计谋巧取其他各国。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