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越战争:三次远征未能灭掉越南

元越战争:三次远征未能灭掉越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3/12/28 3:38:10

元越战争,或蒙越战争、元朝越南战争、蒙古越南战争、蒙古侵越战争、越南抗元战争,是指历史元朝对越南陈朝的侵略战争。

越南对抗蒙元的战争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战争前后,双方均进行过外交活动。

越南陈朝共有三代皇帝经历了此次战争,分别为:陈宗、陈陈仁宗。

越南在939年(南汉大有十二年)以前基本由中国政权所控制。在939年(南汉大有十二年),越南的封建权打败了中国的军队,使得越南开始走独立,建立了吴朝。之后,越南先后经历了朝,陈朝,胡朝等朝代,并且在李朝时期打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在陈朝时期走向了强大。

标签: 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更多文章

  •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具体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轻徭薄赋,东汉,春秋战国

    轻徭薄赋是我国历代相沿的轻税的财政思想。春秋时,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图兴霸业,提出“薄敛”(《国语·晋语》)的施政措施; 晋悼公 (公元前573—前559)恢复晋国霸业时,也把“薄赋敛”当作重要的施政措施。后来,晏子也主张“薄敛”(《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秦诸家普遍主张“薄赋敛” 。 但

  • 清朝是最“轻徭薄赋”朝代 长期行低税率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轻徭薄赋

    晚清财政概况清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制度是相当程度地浮在表面上的。”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实行“轻徭薄赋”的朝代,它在长时间里实行低税率政策。“甚至在正常时期,帝国官僚政治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是高度集中的,仍不能深入到中国的社会(包括这个社会中那些构成经济的方面)中去。中央政府通常将其经济作用只限于要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

  • 租庸调制是什么样的税法?“租”“庸”“调”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隋朝,税法,租庸调制

    当代国人对纳税有一种莫名的抵触,说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国人自私的小农意识。事实求是的讲,这份抵触首先源于税率偏高。以最常见的增值税举例,当下增值税收为增值部分的17%(部分为13%,极少在13%以下)。孟子提出了一个理想税收标准:『耕者九一,国人什一供自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下税收并没有一个政治理

  • 什么是“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为什么会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

  • 安南之役的结果怎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孙士毅在镇南关,收容逃回的官兵,不到清军总额的一半,大量的粮械火药丢失殆尽。从云南开化厅马白关出兵,侵入安南宣化镇的乌大经部,遭到农民起义军反击后,也仓慌逃回国内。安南之役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它没有实现清朝预期的战略目标“为黎氏复国,消灭阮氏集团。”安南之役败北,大批清朝将士殒命安南。乾隆皇帝令败将

  • 安南之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打了多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孙士毅统兵出关,一路势如破竹,各守隘军队望风奔遁,阮惠惟扼三江之险,以拒清军。十一月十三日五鼓,清军抵达寿昌江北岸,阮军退守南岸。清军发起猛攻,乘筏直冲。浓雾弥漫,昏暗不辨敌我。阮军于雾中自相格杀。清军乘势全部渡江。十五日,清军进军至市球江。市球江江面宽阔

  • 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安南,古称交趾,与中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明英宗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后,虽其政局几经变化,但黎氏仍世代在安南为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平定云南,安南国王黎维禔派遣使者慰劳清朝部队官兵。顺治十七年(1660年),安南国王黎维祺正式向清朝奉表投诚

  • 安南之役: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不到一个月,攻陷其国都黎城。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清军兵败而归,前后仅

  • 清缅战争结局如何?耗财耗力伤亡惨重却徒劳无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乾隆,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当时清朝正值“康乾盛世”国力强盛,而此时的缅甸也是在东南亚称霸一方的霸主,因为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的战役,最终的两国都没好哪去,双方共投入十几万的军队作战,最终清军在国力和军事上略胜一筹,缅甸愿意议和纳贡,中缅关系又被重新纳入了东亚朝贡体系。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