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唐灭高丽之战)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唐灭高丽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9 更新时间:2023/12/7 10:48:07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贞观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唐太宗本人都说:“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跑这一趟!”

连唐太宗自己都这么说,征伐高句丽自然成为“太宗黑”们的集体HIGH点。某国一批不要脸的“自大狂”更是编出了唐太宗在高句丽惨败而被射瞎一只眼的荒诞谣言,甚至“忽悠”了某些国人。那么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呢?

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唐军方面的兵力大约为十万三千,其中四万多人为水军;而高句丽方面的兵力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总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单论兵力,唐军在这场战争中其实属于劣势,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縻师百万”。

唐军兵力之所以会少于高句丽,是因为吸取了隋炀帝教训的唐太宗专门选拔战斗意志坚定、战斗力强的精锐士兵参战。所以虽然兵力少于高句丽,但唐军的整体素质高出高句丽军几个层次,道宗率领四千人马就能击败了数万高句丽军。

在征伐高句丽前期,唐军进展顺利,高句丽军是望风披靡,唐军几乎保持了百分之百的野战胜率。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唐太宗亲率大约六万唐军在安市城下击败高句丽十五万大军。高句丽举国震动,很多城池的守军都不战而逃。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但由于攻城战限制了士兵精锐战斗力的发挥,兵力较少的唐军在高句丽军的顽强抵抗下未能迅速破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唐军后勤补给困难。于是唐太宗决定班师,班师前还在安市城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唐太宗在安市城下的阅兵式上神威凛凛,敌方守将甚至登城拜辞。而唐太宗在班师的途中则骑马奔驰,根本没有受伤的迹象。在这个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过程中,高句丽军根本就无法靠近唐太宗的禁卫军,更不要说射伤唐太宗了。

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之战中,唐军攻克高句丽十座城池,歼灭高句丽军不下二十万,斩首四万,仅安市城下一战就缴获高句丽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领铁甲以及其他大量物资装备。而唐军方面阵亡两千余人,战马损失八千余匹。

综合来讲,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果远大于损失,是漂亮的军事胜利。但自我要求非严格的唐太宗觉得此战没有达成预想的战略目标,所以才觉得这是一场“败仗”。要是换成某些国家的“史书”,这样的“败仗”早就是“亘古未有的大胜”了。

更多文章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背景?哪个皇帝当政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唐朝,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百济之战后续:高句丽成为唐军新的目标(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灭百济之战,唐朝,朝鲜,,唐灭高丽之战

    随着百济被唐朝新罗联军消灭后,唐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剩下的高句丽。苏定方率唐军主力约十万,分道北上进击。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等五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唐朝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委派当地的酋长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唐灭高丽之战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还是楔形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说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很多朋友都认为是中国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也有人说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答案呢?世界上最早古老的文字到底是哪一种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的知识。甲骨文前面说了,大部分的争议都存在于甲骨文和楔形文字之间。那么我们就分别说说这两种文字。

  • 商朝文字介绍 中国商代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文字,商朝,古文字,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这种占卜记事文字的名称,开始有人叫它作“龟版文”、“龟甲文”

  • 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宗法制,宗法制度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创造并发展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受特定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社会组织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社会是由家族和家庭构成的,中国社会有比较完备的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和家庭结构,而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在于其血缘宗法

  • 浅谈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宗法制度

    西周王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和部族,在总结前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宗法制与分封制为核心的一整套系统而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但是中学教材对西周这两项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介绍的非常简略,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西周政治方面的情形。故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简要介绍分封

  •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分封制,宗法制,周朝,宗法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

  • 盘点世界上六大最具毁灭性的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盘点,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1.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一世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拜占庭皇帝,但在他的统治时期也正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个记录的鼠疫。流感被认为是起源于非洲,然后通过商船上受到感染的老鼠传到欧洲。它在公元541年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首都,很快就夺去10000条生命。受害者表现出许多鼠疫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和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