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凉劫盟——大唐历史上最屈辱的历史,也是唐朝历史的拐点

平凉劫盟——大唐历史上最屈辱的历史,也是唐朝历史的拐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11 更新时间:2024/1/25 4:42:31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四月十九日,上午或正午,平凉(今甘肃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发生了一件影响我国前史进程的严重事情,史称“平凉会盟”或“平凉劫盟”。

其时平凉被吐蕃占有,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乘机劫唐主盟使浑瑊(jiān)。因吐蕃在军事上屡遭挫败,尚结赞遂图谋劫获浑瑊,以除去唐将。平凉劫盟发生后,唐蕃关系恶化,战事复兴。尔后两边30余年未再盟和,直到821年长庆会盟,此刻吐蕃已日暮西山,大唐也渐入傍晚。

据平凉史专家邸广平先生考证,坐落平凉城西虎山村的会盟坛,经受了千年的风雨腐蚀和人为损坏,遗址仍矗立在泾河北岸。对它的存在,史书上有清晰的记载。《和平寰宇记》载:“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右甲积谷(峪)川东南二十里……”明代的《平凉府志》和民国时期的《平凉县志》都有明白无误的记载。

邸广平先生曾两度前往观瞻,相同以为现存的那个被本地农人称为“大土台”的遗址,即是唐蕃会盟的会盟坛。大土台北约200米即是北山,排列着三条沟谷,确有具有史书所记载的伏兵条件。现残存的会盟坛高6米,直径11米,占地约120平方米,呈圆锥形,顶部为渠道,它的周围是农田。

据本地农人说,解放初期曾铲平了一部分,但后来被有关方面阻止了。也有人说,若干年前曾有人来此查询,说因为没有夯土层而被否定了。但是,却无人能解说这个大土台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它与史籍记载的会盟方位与路程能完全吻合。

他以为,其时的平凉是吐蕃的控制区,吐蕃统帅尚结赞并非诚心会盟。会盟仅仅欲绑架唐朝良将的一个骗局,因而筑坛也只能是匆促堆起的大土台而已。其时吐蕃是不是掌握夯土技术权且不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尚结赞决不会把筑坛当作一项严重工程认真对待,现在残存的会盟坛比本来的小了多少,已无从考证,但是它即是唐蕃平凉会盟时的会盟坛则是可信的。作为前史遗址,应该加以维护。

1200年前的四月十九日,泾水河畔,平凉城西北五里的会盟坛上,旗帜猎猎,表面上呈现出一派和解的氛围。但当两边的会盟大臣登坛替换礼衣之际,鼓声顿起,埋伏于山谷间的吐蕃马队冲出,演出了一幕劫盟的悲惨剧。好在唐朝会盟代表、前敌总指挥浑瑊将军身经百战,一看大事不妙,于匆急间跃上马背,东急驰,幸得骆元光(元谅)接应救援才得以脱险。但是,唐朝会盟副使崔汉衡与60多名文臣武将,皆被吐蕃扣押,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

平凉劫盟的成果,当然未能使吐蕃劫杀唐朝大将浑瑊、马燧等人的如意算盘达到目的,但两国命运发生了严重影响。从此以后,唐对吐蕃以及回纥、南诏等的方针有了新的调整,吐蕃也由此从强盛走向衰败,直至割裂。而大唐在与吐蕃、回纥两国大规模交兵的数十年中,致使帝国元气大伤,从此走向了没落。

邸广平先生以为,平凉会盟是我国前史上一次严重事情,但因为其成果成“劫盟”,没有发生盟约,使得其时自以为世界霸权的唐帝国上下,颜面尽失,丢人丢地盘,所以在正史中记载不多。这一事情被后人拿去,演义给了杨家将。西北地区最为盛行的秦腔剧本《金沙滩》、《双龙会》即是以唐蕃“平凉会盟”为资料的,本来宋代平凉没有发生过劫盟事情。

标签: 唐朝平凉劫盟

更多文章

  •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唐灭高丽之战,李世民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贞观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唐太宗本人都说:“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跑这一趟!”连唐太宗自己都这么说,征伐高句丽自然成为“太宗黑”们的集体HIGH点。某国一批不要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背景?哪个皇帝当政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唐朝,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唐灭百济之战后续:高句丽成为唐军新的目标(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灭百济之战,唐朝,朝鲜,,唐灭高丽之战

    随着百济被唐朝新罗联军消灭后,唐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剩下的高句丽。苏定方率唐军主力约十万,分道北上进击。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等五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唐朝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委派当地的酋长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唐灭高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唐灭高丽之战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还是楔形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说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很多朋友都认为是中国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也有人说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答案呢?世界上最早古老的文字到底是哪一种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的知识。甲骨文前面说了,大部分的争议都存在于甲骨文和楔形文字之间。那么我们就分别说说这两种文字。

  • 商朝文字介绍 中国商代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文字,商朝,古文字,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这种占卜记事文字的名称,开始有人叫它作“龟版文”、“龟甲文”

  • 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宗法制,宗法制度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创造并发展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受特定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社会组织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社会是由家族和家庭构成的,中国社会有比较完备的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和家庭结构,而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在于其血缘宗法

  • 浅谈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朝,宗法制度

    西周王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和部族,在总结前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宗法制与分封制为核心的一整套系统而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但是中学教材对西周这两项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介绍的非常简略,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西周政治方面的情形。故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简要介绍分封

  •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宗法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分封制,宗法制,周朝,宗法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