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重元之乱 重元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什么是重元之乱 重元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82 更新时间:2024/2/8 2:53:22

重元之乱亦称“滦河之变”,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事件。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重元父子及其同党四百人乘道宗往太子山(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秋捺之机,发动叛乱,进攻道宗行宫。重元自立为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涅鲁古战死,重元自杀。

兴宗在位时加封其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弟”。道宗耶律洪基继位,尊重元为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重元之子涅鲁古,在兴宗时,已进封楚;道宗更委以重任,官至知南院枢密使事。重元父子权势日重,遂与陈国王陈六、知北院枢密事萧胡睹、卫王西京留守贴不、林牙涅剌溥古、统军使萧迭里得等相勾结,阴谋夺取皇位。

契丹清宁九年(1063)七月,契丹国内部发生内乱,皇太叔耶律重元及其子涅鲁古等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叛军直逼正行猎于滦河太子山的耶律洪基(道宗),故史书将这场叛乱称作“滦河之乱”。在以前的耶律宗真(兴宗)废黜与否的争权夺利斗争中,因耶律重元有功,事后被宗真封为皇太弟。

宗真死后,其长子耶律洪基即位。尊重元为皇太叔,次年,又以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是,自恃有功的耶律重元并不以此为满足,在他儿子涅鲁古的密谋策划下,终于趁耶律洪基秋猎之际,发动叛乱,袭击耶律洪基行宫。当重元叛军包围行宫时,南枢密院使耶律仁先与其他官员率宿卫士卒数千人奋起出击,叛军见仁先兵势强大,纷纷倒戈投降,涅鲁古被杀。当夜,叛军立耶律重元为帝。第二天,重元率2000人复攻行宫,兵败,仅率数骑逃入大漠,途穷而自杀,叛乱迅速平定。

标签: 重元之乱辽国

更多文章

  •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平分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晋朝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多舛的一个王朝,上启三国,下启南北朝,共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是大一统的王朝但东晋则是六朝之一,前有三国吴,后有宋齐梁陈,东晋是由琅琊王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后世又称“王与马共天下”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东晋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代居于江左地区

  •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与马共天下,衣冠南渡,晋朝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

  • “王与马共天下”中王与马分别是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是非常的简单的。这是指当时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和皇帝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当时琅琊王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晋元帝司马睿 王与马共天下起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皇族争权,重臣王衍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 揭秘:历史上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历史,晋元帝,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

  • 陈平忍辱苦读书的故事 陈平如何解白登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平如何解白登之围

    陈平是西汉有名的丞相,在大汉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早年的时候陈平可不是这么一帆风顺的,因为家贫,因为读书,反倒是受到了很多的冷嘲热讽,还诞生了一出陈平忍辱苦读书的励志故事。陈平的游戏形象陈平是秦末汉初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了,留下他和哥哥相依为命,虽然家里很穷,但是陈平却不喜欢耕

  • 还原西汉初年白登之围的起因与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登之围的起因与战争过程

    关于什么是白登之围这个问题,史料有很多记载。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匈奴把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白登之围画像对于什么是白登之围这一问题,史料记载公元前201年,韩信勾结匈奴发动叛乱,企图攻打中原,这样的行为激怒了汉高祖刘邦,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击匈奴,起初战斗是比较顺利的,连连取胜,先

  • 白登之围的真相:刘邦为何会陷入白登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白登之围

    刘邦白登之围分别是汉朝高祖以及和刘邦有关的一次事件,对于刘邦白登之围这个问题,史料中有很多记载。网络配图白登之围是刘邦进攻匈奴时,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而引起的一次危机。当时韩信因为敌不过匈奴大军,多次派出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汉高祖刘邦的怀疑,刘邦怀疑韩信勾结匈奴对汉朝不利,也因此事责备韩信。韩信害怕

  • 文言文名篇,【唐太宗吞蝗】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太宗吞蝗

    原文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

  • 唐太宗吞蝗后唐朝蝗虫真的不再成灾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作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贤,多次听取谏官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使得唐朝能够国泰民

  • 唐太宗李世民替民受罪生吞蝗虫 唐太宗吞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吞蝗

    导读:唐太宗吞蝗的故事: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闹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京城大旱闹蝗灾,唐太宗视察粮食损失情况,他见蝗虫为害而勇于承担责任,替民受罪。近读《隋唐嘉话》,真为唐太宗的以人为本所感动。有两则小故事,抄录于下:太宗阅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乃怆然曰:“今律杖笞,奈何令髀背分受?”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