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迷信恶作剧:“巫蛊之祸”如何害死一皇后一太子?

迷信恶作剧:“巫蛊之祸”如何害死一皇后一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62 更新时间:2024/1/16 19:06:53

在我国古代,用巫术诅咒杀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这个迷信恶作剧,在汉武帝时曾引发一场轰动朝野的大案,史称“巫蛊之祸”。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大侠”叫朱世安,被朝廷通缉。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横行不法,擅自挪用北军(京城禁卫军)的经费,被逮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向汉武帝提出抓捕朱世安来赎公孙敬声的罪,汉武帝竟然同意了。

网络配图

朱世安被捕后,笑着对公孙贺说:“丞相祸及宗矣!”果然,他在狱中上书举报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通奸,并在皇宫驰道埋偶人,诅咒汉武帝。结果,公孙贺父子被逮捕下狱,死于狱中,全家遭灭族。

真正引发“巫蛊之祸”的,有一个关键人物,即江充。他本是市井无赖,因举报赵太子刘丹而得到汉武帝赏识,被任命为“绣衣使者”,负责京师治安。江充在任上敢于执法、不畏权贵,得罪了不少权贵,包括太子刘据。江充知道,一旦汉武帝去世,太子即位,自己肯定没有好下场,于是便策划起“巫蛊”的阴谋。

汉武帝后宫佳丽不少,有的已经失宠,有的希望获得恩宠,都幻想用“巫蛊”的办法来迷惑汉武帝,于是相继邀请女巫入宫。被发现后,又相互举报,不少大臣也因此受到牵连,后宫及大臣有数百人被杀。此事之后,汉武帝总感觉心神不宁。于是,汉武帝任命江充为使者,专门负责处理“巫蛊”。在江充的整治下,京城及周边郡、国因“巫蛊”而被杀者达数万人。他还把皇宫翻了个底朝天,连皇帝的御座都拆了,然后又查到皇后和太子的宫室,挖地三尺,寻找作为“巫蛊”的小偶人。

但是,江充等人折腾下来,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小偶人。于是,他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偶人,趁乱埋在皇后和太子宫里,然后再挖出来,充当证据交给汉武帝。太子在情急之下,先下手杀死江充,后向汉武帝报告实情。没想到,有人竟向汉武帝诬告太子起兵造反。

网络配图

一开始,汉武帝不太相信,派使者传唤太子,但使者害怕没敢去,反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汉武帝勃然大怒,命丞相刘屈牦带兵去“平叛”,太子也纠集数万人对抗。双方打了几天,死了数万人,最后太子战败,亡命出逃。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太子的两个儿子也被杀。

此次“巫蛊之祸”牵连了许多人,被杀者不计其数。太子起兵时,曾要求北军的统帅任安发兵相助。任安接了太子的命令,却按兵不动。事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有不忠之心,论罪将他腰斩。情急之下,任安向司马迁求助,但直到他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报任安书》。

在后来彻底追查此事的过程中,汉武帝发现许多“巫蛊”行为都查无实据,甚至是子虚乌有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因一念之差,听信江充的谎言,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太子和两个孙子。盛怒之下,皇帝下令将江充一家灭族,并把参与追杀太子并逼迫太子自杀的人也处死、灭族。

网络配图

此外,他又派人在太子自尽的地方修建一座宫殿,名为“思子宫”,又造一座高台,名为“归来望思之台”,借此寄托他对太子和两个孙子的思念。

由于太子已死,设立新太子之事又成焦点。没想到,此时又有人告发,说丞相刘屈氂的夫人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并与大将军李广利等人共祷祠,欲令昌邑王刘髆(海昏侯刘贺之父)为帝。结果,刘屈氂被腰斩于东市,其妻则是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家人也被逮捕。当时,李广利正带兵同匈奴作战,得知消息后还幻想将功赎罪,仓促之下出击,结果兵败,不得不向匈奴投降,他的一家终被灭族。

标签: 巫蛊之祸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毁灭三族事件之谜起因竟然是巫蛊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巫蛊之祸

    汉武帝的宏才大略,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执政后期,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在自己的打击下鬼哭狼嚎,汉武帝变得骄纵自大了,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无敌。于是想着一门心思投放在如何长生不老,不死不灭的虚幻中。网络配图 就这样,汉武帝执政后期内宫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因为汉武帝痴迷于神怪诅咒,在一个午睡之际,汉武帝

  • 何为巫蛊之祸:揭秘汉武帝酿成一生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

  • 魏国魏武卒有多强悍?一战打败5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国,魏武卒

    晋国三分后,魏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无比强大,但是在军士的战力和勇力上,比之世仇秦国的老弱残兵尚且有所不如。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必要有优秀的将领和卓越的士卒,二者相辅相成,严格赏罚和训练,统一号令。于是,训练魏武卒的思想,便在吴起的心中产生。他要打造一支转战天下而不败的铁军。要想入得吴起的法眼,一

  • 战国时的魏武卒有多厉害,为什么会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武卒

    魏国,战国七雄,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以至于后来的秦国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时期任用名将吴起,建立起当时第一支重甲步兵魏武卒,吴起曾率领魏武卒东征西讨。大战七十六次,战胜六十四次。从公元前409年开始,魏国开始不断蚕食秦

  • 为什么吴起在时魏武卒天下无敌,去了楚国后反而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武卒

    在古代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无疑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名出色的统帅,往往能够力挽狂澜。兵多兵少不是问题,兵员素质也不是问题,哪怕武器装备也不是问题。吴起在魏国时,镇守西河,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

  • 明朝空印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元璋为什么要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空印案,朱元璋,明初四大案

    明朝初年发生了四起影响十分大的狱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这四起案件牵连人员甚广,死伤无数。现今许多学者都认为这四起案件属冤案,是朱元璋借此肃清朝中势力,以此巩固皇权统治。空印案与郭桓案类似,是朱元璋藉此惩治贪污的案件,空印案造成数百人被杀(也有说法认为被杀者数万),数千人受杖戍边。究其

  •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明初四大案

    古代剥皮,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其残酷程度与凌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刑罚并不在规定的处刑之列,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朝代都行使过这种刑罚,明朝皇帝朱元璋处死功臣蓝玉就用了剥皮的刑罚。剥皮的方法就是从脊椎处下刀,使得背部的皮肤分成两部分,再利用刀把皮肤和肌肉慢慢地分开来。最初剥皮是人死后再进行剥皮,但在

  • 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桓案,明朝,朱元璋,明初四大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