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毁灭三族事件之谜起因竟然是巫蛊之祸

汉武帝毁灭三族事件之谜起因竟然是巫蛊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58 更新时间:2024/1/7 20:35:41

汉武帝的宏才大略,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执政后期,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在自己的打击下鬼哭狼嚎,汉武帝变得骄纵自大了,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无敌。于是想着一门心思投放在如何长生不老,不死不灭的虚幻中。

网络配图

就这样,汉武帝执政后期内宫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因为汉武帝痴迷于神怪诅咒,在一个午睡之际,汉武帝梦见有几千个手持木棍的木头人一直在向他涌来,想要打他。醒后的汉武帝一身虚汗,觉得是有人想要诅咒他,于是就小题大做派遣了江充去调查这件事。

恰逢当时的公孙贺的儿子擅自挪用军费,公孙贺为了救赎自己的儿子,就把朱安世移送给朝廷。万万没想到朱安世在狱中反咬一口,声称公孙贺之子和阳石公主私通,还藏了木头人诅咒汉武帝,汉武帝龙颜大怒,公孙贺诛连三族,就连阳成公主也相继被牵连诛杀。

网络配图

一时间人心惶惶,江充还带领了自己的部队到各处挖掘木头人。还不安好心,把木头人藏在趁机藏在太子刘据和皇后的卧室,借此陷害太子。此时汉武帝在别处养病,不好下结论。太子先下手为强,派人杀了江充,苏文就落荒而逃,跑到汉武帝面前去状告太子谋反。汉武帝龙颜大怒,太子聚集一些人武装反抗,但是终因势力单薄而败阵,唯有逃离长安。

网络配图

太子在逃亡的过程中消息败露,走投无路就自缢而死。太子的子女,也全部因为蛊惑这件事情牵连致死。最后在大臣的平反下,汉武帝幡然觉悟,悔不当初,不该因为一个梦就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于是下令杀了江充,烧死了苏文,还为太子建筑了一座思子宫,借此慰藉他对太子和孙子的思念。

标签: 汉武帝巫蛊之祸

更多文章

  • 何为巫蛊之祸:揭秘汉武帝酿成一生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兴土木,以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喜欢任用酷吏,加重刑罚,从来也不把杀人当作一回事。而太子刘据则经常劝他与民休息,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于是,汉武帝逐渐对刘据产生了不满和怨恨。除太子刘据外,汉武帝后来还有5个儿子。在这6个儿子里面,汉武帝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刘弗

  • 魏国魏武卒有多强悍?一战打败5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国,魏武卒

    晋国三分后,魏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无比强大,但是在军士的战力和勇力上,比之世仇秦国的老弱残兵尚且有所不如。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必要有优秀的将领和卓越的士卒,二者相辅相成,严格赏罚和训练,统一号令。于是,训练魏武卒的思想,便在吴起的心中产生。他要打造一支转战天下而不败的铁军。要想入得吴起的法眼,一

  • 战国时的魏武卒有多厉害,为什么会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武卒

    魏国,战国七雄,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以至于后来的秦国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时期任用名将吴起,建立起当时第一支重甲步兵魏武卒,吴起曾率领魏武卒东征西讨。大战七十六次,战胜六十四次。从公元前409年开始,魏国开始不断蚕食秦

  • 为什么吴起在时魏武卒天下无敌,去了楚国后反而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武卒

    在古代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无疑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名出色的统帅,往往能够力挽狂澜。兵多兵少不是问题,兵员素质也不是问题,哪怕武器装备也不是问题。吴起在魏国时,镇守西河,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

  • 明朝空印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元璋为什么要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空印案,朱元璋,明初四大案

    明朝初年发生了四起影响十分大的狱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这四起案件牵连人员甚广,死伤无数。现今许多学者都认为这四起案件属冤案,是朱元璋借此肃清朝中势力,以此巩固皇权统治。空印案与郭桓案类似,是朱元璋藉此惩治贪污的案件,空印案造成数百人被杀(也有说法认为被杀者数万),数千人受杖戍边。究其

  •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明初四大案

    古代剥皮,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其残酷程度与凌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刑罚并不在规定的处刑之列,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朝代都行使过这种刑罚,明朝皇帝朱元璋处死功臣蓝玉就用了剥皮的刑罚。剥皮的方法就是从脊椎处下刀,使得背部的皮肤分成两部分,再利用刀把皮肤和肌肉慢慢地分开来。最初剥皮是人死后再进行剥皮,但在

  • 明朝的郭桓案是怎么回事?(明初四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桓案,明朝,朱元璋,明初四大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为了理想(黄宗羲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网络配图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