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投入很多钱,为什么最后啥也搞不出来?(江南制造总局)

清朝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投入很多钱,为什么最后啥也搞不出来?(江南制造总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4/1/17 0:08:20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鸿章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创立于1865年6月(同治四年五月),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还要早三年。

这个企业一开始就是官办企业,经费出自淮军的军费。从1867年,每年闽江海关洋税的二成投入企业,最初年四十万两,到1894年为止,27年半之间,共投入闽江海关二成洋税1510余万两,用于厂房设备的投入约540余万两。这么高的投入,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就是在东亚也罕见。然而,研究洋务运动的历史学家樊百川先生惊异地发现:“这是这样一个拥有许多优越条件,可以在发展独立的中国军火机器制造工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江南制造局,却安于仿造只能对内作战的落后枪、炮,配装弹药,加上经营管理腐败,办理30余年,耗用经费近1000万两,竟然未能创制出一支能够供作对外抵抗侵略之用的中国自己独有的步枪。”(樊百川著《清季的洋务运动》P

1255

)这个企业虽然是从购买美国商人在中国投资的一个船厂起家的,但在其大部分时间里只是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并没有造船。生产的枪炮弹药全是仿照欧美,从前膛枪就开始仿照,直到仿照后膛枪,从来不搞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以,樊先生才有上述评价),仿照出的都是别国的落后产品。李鸿章自己都说:“制中土则有余,御外侮则不足”。(樊百川著《清季的洋务运动》P

1257 )这个投入巨资建立的企业,最终没能打赢甲午战争。

1876年之前,江南制造局造过“恬吉”“操江”“驭远”“测海”“威靖”“海安”“金瓯”等几艘轮船。1876年到1905年,几乎停止了造船。江南制造局历史上最辉煌的业绩是1918年,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所以,1903年张謇先生在日本考察一家小型企业都能造船时,感慨江南制造局投入了那么多的钱、搞了那么大的规模,却什么也搞不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根子就出现在“官办”二字了。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府为了维护官府统治而办的企业。他们办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接受先进明,而是想借助从先进文明那里引进新型的威力强大的暴力工具,以继续持久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旧的官员的统治地位,用的手段也是统治人民的愚民手段,他们把旧官场的一切恶习都带到了使用新机器的企业中:腐败、互相掣肘,没有效率、没有科学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动机和手段,只能得出这样的结局。江南制造局的历史表明:官办现代工业企业只能是死路一条。

江南制造总局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日本人的破坏,基本停止生产。1944年后,改为江南造船厂,现在仍是国家最重要的造船厂之一,大型国企。造船厂的地址原在上海浦西逸仙路3901号,2008年上海办世博会前,将江南造船厂整体迁往长兴岛,原址改为世博会的场馆。网上的资料说世博会后,改为江南制造总局博物馆,供永久参观。笔者慕名前往,不想见到的是另一幅景象。世博会结束了,场馆是人去楼空,说改成博物馆的地方除了有几块并不显眼的铭牌外,并没有真正的江南制造局博物馆。据说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老建筑,仍作为保安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在使用,据现场保安人员解释,没有对外开放的内容。网上宣称的“江南制造局博物馆”的消息,看来只是世博会期间的新闻,落不落实似乎没人追踪。

在那些少量已经褪色的展示说明中,是令人担忧的“粉饰作伪”传统:只记录了这个企业令人骄傲的“业绩”,对其反动、落后、无能,只字未提,丝毫没有提及它应该对甲午战争战败所负的责任,这种片面的历史介绍,失去了以史为鉴的作用。据知情人介绍,江南造船厂搬迁后,在土地补偿方面与上海市政还没最后谈妥,因此,原定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遗址博物馆的方案尚未实施,现在这个地方还是属于企业的,将来完全划归市政后,可能才会有真正的博物馆出现。

从整个中国经济史来看,江南制造总局是一个错误的路标,它证明了在当时条件下,官办企业的后果注定就是失败。虽然,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作为国有企业的江南造船厂有过重要的成就,但是,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的“国企病”仍呼唤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希望,在将来真正建成的“江南制造总局遗址博物馆”中,有全面、准确的历史内容,能为未来指示出正确的方

标签: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更多文章

  • 清朝中国第一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江南制造总局

    同治元年即1862年,正处于兵火之中的江南大地哀鸿遍野。开埠以来,华洋杂处的上海,繁华一时,此时正处于天平军的兵锋之下,形势岌岌可危。所谓乱世英雄,李鸿章就在这时离开了曾国藩的幕府,远赴上海。此人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抱负。但面对太平天国重重围困下的上海,也是束手无策。这时上海绅商坐

  • 《荷马史诗》的疑惑:其作者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荷马史诗

    导读:《荷马史诗》是《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这两部史诗的合称。相传这两部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中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的故事,这两部宏大的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全景展现,也是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绝唱,但毕竟这是一部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叙事史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历史的痕迹可能

  •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这一作品据说由作者荷马所创作的作品。《荷马史诗》其实际上是作者所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同时也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作品的统称。目前来说,《荷马史诗》不论在希腊还是西方,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说明,《荷马史诗》并不是有

  • 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

    在《荷马史诗》的影响下,当代艺术家通过电影再现火爆的“特洛伊战争”,令考古学家感到压力,因为那次木马屠城的惨烈尚未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特洛伊战争到底是真是假?多少年来人们争论不息。在过去的16年中,来自近20个国家的350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参与了一项对特洛伊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一遗址位于今天土耳

  • 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之死丘事件——印度史上最大的爆炸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印度,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死丘事件

    死丘事件是发生在四千年前发生在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的一次突发性爆炸事件,摩亨佐达罗在印度语中是死亡谷底的意思,有研究人员在考察摩亨佐达罗古城的时候,发现此地发生过多次猛烈爆炸,还发现了许多人骨架。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这座古城的废墟,城中遍布骷髅,从骨架摆放的姿势可以看出来,这些人都是突然

  • 揭秘印度“死丘”不解之谜 瞬间被毁灭(死丘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印度死丘,死丘事件

    导读:“死丘”即印度历史上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在印度语中即是“死亡谷地”的意思。在这里,考察人员找到了此地发生过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爆炸中心1千米半径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粉末。距中心较远处,发现了许多人骨架。网络配图从骨架摆放的姿势可以看出,死亡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人们对此毫无察觉。这些骨骼中都奇

  • 摩亨佐达罗古城死丘 这座城池为何突然间被毁灭?(死丘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摩亨佐达罗古城,死丘,印度,未解之谜,死丘事件

    死丘指的是印度历史上的摩亨佐达罗遗址,死丘事件是指发生在3600多年以前的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居民突然间在同一时刻全部死去,古城也在这一时刻毁灭的事件,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仁发现了这座古城的废墟,因城中遍布骷髅,所以称之为“死丘”。而摩亨佐达罗在当地方言中的意思就是“死亡之丘”。1922年,印

  • 甲申国难中的九大屠城事件,甲申国难究竟死了多少人(甲申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甲申国难,甲申之变,李自成

    甲申国难是指公元1644年前后,大明王朝国内 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与长城外清军侵略,等一系列事变称之为国难。因事件发生在1644年为甲申年,故称为“甲申国难”。明清对峙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在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史称甲申国难,百姓死伤无数。不久满清侵吞明朝中国的过程中,曾在全中国各地遭到了百

  • 明末大事件:甲申之变,明朝历史终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甲申之变,李自成,清朝

    甲申之变 ,指的是明末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甲申就是中国明末甲申的这一年即1644年,是崇祯十七年,又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这年春天,在中国大地上,以朱由检为首的大明、以福临为首的大清和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三大政权,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展开了激

  • 明朝宦官祸国殃民,可为什么甲申国难时宦官殉国最多呢?(甲申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太监,东林党,甲申之变

    宦官专权自古有之,历朝历代凡是发生宦官专权的时候,都会造成朝政混乱,国力衰败。尤其是汉唐之时,宦官专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有些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甚至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其后果可想而知。然而古代历史中宦官干预朝政最深刻,其产生的结果影响最恶劣的却是明朝,这和明朝的宦官制度是分不开的。明朝的宦官从权势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