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大事件:甲申之变,明朝历史终于此

明末大事件:甲申之变,明朝历史终于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1/6 10:25:20

甲申之变 ,指的是明末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

甲申就是中国明末甲申的这一年即1644年,是崇祯十七年,又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

这年春天,在中国大地上,以朱由检为首的大明、以福临为首的大清和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三大政权,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关中,建国大顺,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逼向北京。明王朝积重难返,两面作战,处于南北夹击之中,面临崩溃的边缘,继续倾尽全力,为挽救危局而努力。

1644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标志着明朝的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统治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全境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方。山海关外的明朝军队在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的带领下撤入关内,并且同山海关总兵高第一道投降了大顺政权;清廷乘机派郑亲王济尔哈朗等收取了关外地区,这样就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政权隔关相峙的局面。

大顺军占领北京后,大顺政权的领导人如果能够高瞻远瞩,对全国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完全可以采取正确的对策。然而,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领导人并没有依据形势的变化在政策上作出必要的调整。他们仍然以农民利益的维护者自居,在管辖区内继续实行打击官绅地主的追赃助饷政策。在军事部署上,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也缺乏战略眼光。李自成在西安决策大举东征,以推翻明王朝为目标时,就应当对下一步迎战清军做到胸有成竹。事实却完全相反,他几乎没有意识到清军将是同自己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

而后来的招降吴三桂不成和山海关战役,标志着大顺军在北京统治的失败。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由大顺朝廷还是清朝廷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目光短浅,政策和战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山海关战役的意义标志着:一、大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此由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二、清廷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以吴三桂为倡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公元1644年,在中国干支纪年中为甲申年。这一年的历史上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叠起的重大事件,阶级搏斗和民族征战都达到高潮,又搅合在一起,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三种纪年代表着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明朝历史止于甲申之变吗?

明朝的全国性政权正统历史当然是止于甲申之变,所以今天我们的历史书上都是记载明朝是1368年—1644年,共计276年。

如果不以全国性政权正统论的话,明朝历史应该到1683年。

1644年清军入关后,南方明朝残余势力先后拥立了明朝四位藩王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与清军展开了拉锯战。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1683年台湾明郑降清,明朝的历史才算彻底结束。

南明小朝廷是1644年甲申之变后最为正统的朝代,比之满清、李自成之大顺、张献忠之大西要更具有正统性。可惜因为延续了明末党争及其拥立藩王血统不正等原因,南明不仅没有北伐复兴明朝,更是为清朝所灭。

清朝灭掉所有割据势力以后,自然是正统。所以明朝的全国性政权正统统治历史只能截止到1644年。

标签: 明朝甲申之变李自成清朝

更多文章

  • 明朝宦官祸国殃民,可为什么甲申国难时宦官殉国最多呢?(甲申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太监,东林党,甲申之变

    宦官专权自古有之,历朝历代凡是发生宦官专权的时候,都会造成朝政混乱,国力衰败。尤其是汉唐之时,宦官专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有些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甚至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其后果可想而知。然而古代历史中宦官干预朝政最深刻,其产生的结果影响最恶劣的却是明朝,这和明朝的宦官制度是分不开的。明朝的宦官从权势的角

  • 明朝天启年间居然发生神秘爆炸,竟然至今没有找到事故原因(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天启年间,明朝,爆炸,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明朝天启年间,在皇帝脚下的京城竟然发生了一起惊天大爆炸案,轰动朝野,震惊全国。这场离奇的爆炸案是如何发生的?一天,临近中午之时,在北京城西南一带,突然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方圆23里内顿时被夷为平地。据当时的记录说,当日天空晴朗,忽然,听到一声轰雷炸响,隆隆滚过,震撼天地,人们刚开始以为是晴天

  • 三大自然灾难都有一个相似的情景,难道说是有人刻意为之(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天启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三大自然灾难之谜是指发生在中国明朝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启大爆炸)、印度的死丘事件和俄罗斯的1908通古斯大爆炸。对于三个自然灾难人们提出了各种猜想,始终没有一个定论。一、天启大爆炸,也称王恭厂大爆炸或“王恭厂灾”,发生于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端午节次日巳时(上午9时),地点为明

  • 历史上三大自然灾难,通古斯大爆炸背后不亚于核爆炸威力。(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天气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灾难随着时光沉淀在了历史之中,然而岁月的流逝并未让它们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染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盘点最为你著名的三大灾难谜团。三大自然灾难之谜是指发生在中国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启大爆炸)、印度的死丘事件和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对于三种自然灾难人们给出

  • 明朝的庚戌之变究竟是谁之过?严嵩还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的起因是由于明朝和蒙古俺答部落之间互市的中断。明成祖时期朱棣在明朝边防宣府、大同一带设立卫所,中断了和蒙古各部的互市贸易,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蒙古各部通过互市贸易逐渐做大做强,与明王朝为敌。成祖的后代一直秉承祖制,明朝和蒙古的边贸往来一直出于中断状态。直到16世纪中叶的嘉靖朝,蒙古土默特部逐渐

  • 俺答汗是何人?为何发动“庚戌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俺答汗,庚戌之变

    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养,蒙古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当时的蒙古地区铁器

  • 庚戌之变发生的原因:大势所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庚戌年的一次蒙古侵犯明朝的事件,这次事件其实是由于明世宗嘉靖皇帝拒绝与蒙古进行交易的情况下,由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俺答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一直燃烧到了北京城下,这场战争的结局充分的体现出了明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下面做一下庚戌之变简介。蒙古俺答画像明朝嘉靖年间的1550年

  • 庚戌之变的结果和意义:庚戌之变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庚戌之变,鞑靼,蒙古,

    明廷接到俺答的书信后,明世宗君臣紧急磋商如何处理,大学士严嵩说:“所此抢食贼耳,不足患。”礼部尚书徐阶斥责道:“今虏在城下杀人放火,岂可言是抢食?正须议所以御之之策!”世宗赞同徐阶的话,并询问众臣如何回答俺答书信,徐阶说:“今虏驻兵近郊,而我战守之备一无所有,此事宜权许以款虏,第恐将来要求无厌耳。”

  • 庚戌之变的经过:俺答汗是如何侵入边境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庚戌之变,鞑靼,蒙古,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当时,蒙古与明朝的“贡市”关系时断时续。明朝输入蒙古的农业与手工业产品,在数量与品种上都难以满足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的需要。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和右翼三万户盟主,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

  • 大清帝国罪犯们的集中营:宁古塔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古塔,清朝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