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前秦君王苻坚:一代帝王最终却死于男宠手中

前秦君王苻坚:一代帝王最终却死于男宠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70 更新时间:2023/12/30 1:24:50

苻坚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十六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其中之一便有前秦。而苻坚,就是这个国家的君主。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一招不慎,并没有好的结局。

他是出生于贵族世家的孩子,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官n代”。但是苻坚是个好孩子,从小不败家。他是氐族,这个民族马背取得天下,因此对于读书一类的事情并不感兴趣。苻坚就不一样,很小的时候就跟自己的爷爷说,想要一个老师教导自己。他的爷爷一听很高兴,觉得这个孩子一定有大出息。苻坚也果然没有辜负别人的期望,成为了一个很优秀的人才。

在古代,但凡名人,都有着自己的传说故事。苻坚除了几个可信度很强的轶事典故,比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类的之外,还有母亲梦见自己和神仙进行云雨之欢,怀胎十二个月一类的传说。就和汉文帝的美人,梦见太阳入怀是一样的。不知道这些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编造出来的,但是作为神化一个人的最简单方式,对于朴素的百姓来说还是很受用的。

苻坚本身就子承父位,一人之下。但是因为当时辅佐的皇帝太垃圾了,就顺从了大家取而代之。做了皇帝之后的苻坚,的的确确是为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情。可是再好的基业,也敌不过一个淝水之战落得一个声名狼藉。就这样,一代天子,从此陨落。

苻坚与慕容冲

相信熟悉历史的人对秦王苻坚并不会感到陌生。而在苻坚自立为秦王之前的皇帝苻生,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不仅对人民百般刁难剥削,对朝中大臣也是暴戾,视杀人如儿戏,只要看谁不顺眼,便立即杀掉,惹得朝廷中人人自危,终日惶恐。因此,苻坚虽然谋反,但也是众人所期望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算是好事。

据史料记载,苻坚自小便有贵相,有霸王之相,而且才识过人,聪慧机敏,比同龄的孩子都成熟而且有思想,深受祖父的喜爱。苻坚灭苻生之后,自立为王,定国号为秦,并且在公元370年,灭掉了前燕,不仅虏获了幽帝,将幽帝的妹妹清河公主纳入后宫,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苻坚竟然也将慕容冲揽入怀中。据悉,当时的慕容冲年仅十二岁,生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有翩翩风姿,也难怪苻坚会对其动心。自此之后,清河公主与慕容冲便得到了苻坚的专宠。

据悉,虽然慕容冲得到了苻坚的专宠,但苻坚从未给予慕容冲人格上的尊重,直到后来慕容冲带兵攻打到秦国的城池之下,苻坚也唤慕容冲为奴,所以说到底慕容冲也只是苻坚后宫的男宠而已,而苻坚虽贪恋慕容冲的美貌,但慕容冲对苻坚却并无半点留恋之意。苻坚是灭了他的国家之人,即使对他再好,又有什么用。所以最后慕容冲与姚苌勾结,将苻坚一家逼死在新平佛寺,去世时年仅48岁,实在令人惋惜。

苻坚有关的成语

苻坚作为历史上还算有名的人物,留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的留下的四字成语也有不少。比如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艸付应王”“投鞭断流”“垂缰之义”之类的。其中大多是和淝水之战有关。

当初他去和东晋打仗的时候,手下都劝他说,东晋不容易打,最好不要轻易去打。可是苻坚因为之前胜仗打得多了,几乎是战无不胜,所以就轻敌了,仗着自己的兵力雄厚,说了一句让后人很鄙视的话:“我的士兵把鞭子都扔到河里去,都能阻止河水继续流动,我还怕什么?”这句话对于鼓舞士气和让敌人害怕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可是正常人一听也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这个“投鞭断流”的典故,也从侧面证明了苻坚当时的自大心理。

就是因为太轻敌,所以在战场上就很吃力。一个战略不当,导致士兵打败,士气低沉。就像四面楚歌那样,前秦的士兵们看到了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吓得感觉是敌人站在那里似的。风呼呼的挂着,有白鹤在叫,如果是好心情的话,会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可是当时的士兵们人心惶惶,觉得那就像是敌人的喊声,所以他们没命的逃窜。要知道,一个军队伤亡最惨重的时候,不是在战场,而是在撤退的途中。一旦没有了队形,就任人宰割。就这样,前秦大败。苻坚的一世英名,因为这一场战争毁掉了。

苻坚流传后世的成语基本都与这场败仗有关,实在是有点让人遗憾。

标签: 前秦君王苻坚

更多文章

  • 前秦的崛起:苻坚是如何成就一代大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苻坚,前秦

    苻坚也是个想做大事的人,但得到王猛之前,做事总难以找到方向,得王猛之后,犹如黑暗中看见明灯,又如刘玄德遇孔明,信心十足,做事有了明显的方向感。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苻坚让王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政挑起来,整肃内部,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典范,为此,苻坚罢掉了原办公室主任程卓,换上王猛。有苻坚的支持,王猛上

  • 春秋名家公孙龙的经典逻辑名言有哪些呢(白马非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龙,公孙龙名言,白马非马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名家公孙龙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公孙龙与孔穿的故事(白马非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名家公孙龙,公孙龙与孔穿,白马非马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公孙龙在赵之时是什么意思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白马非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公孙龙,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白马非马

    自古以来人无完人,但是也没有没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很多时候看来都很搞笑,没有用,但是其实都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有证明过,比如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当名的名家大学者公孙龙和一个善呼者。

  • 明朝的百年基业,真的是毁在万历皇帝的身上吗(万历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万历,万历怠政

    说起明朝灭亡,各路大神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明朝后期的皇帝都很烂,而且是一个不如一个,就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勤勤恳恳,但是也改变不了明朝要灭亡的命运,因为这个祸根其实早早的就在万历皇帝那就已经埋下了。说起万历皇帝,大家也是褒贬不一,总的来说,他也是个不错的皇帝,虽然比不上明太祖的明成祖的雄

  • 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万历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万历,万历怠政

    大明每年农税二百万两白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万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农税并赈灾,他先是下令赈灾款从内库出,然后就是战争特别费从内库出,接着是修河治水钱也要内库出,还有军屯歉收也要内库补助等。为了应付各种开支,万历就挖空心思地挣钱。他除去收了近三百万两海税银和上千万两的工商盐茶银以处,还下令开放

  • 万历皇帝30多年不上朝,为什么明朝的朝政依然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呢(万历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万历,万历怠政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

  • 万历怠政的历史争议:是无为而治还是昏庸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历怠政,万历,张居正,

    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帝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明史·神宗本纪》可以看到,关于万历十五年以后朝政的记载,与万历十五

  • 万历怠政简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理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万历怠政,万历,张居正,

    万历怠政指的是在清朝人编纂的《明史》中万历帝在位期间长期不理朝政的事情。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20岁的万历帝正式亲政。在最初的几年,年轻的万历帝还兢兢业业、恪职尽守。如万历十二年八月至十三年五月京师大旱,万历帝决定亲自祭天祈雨。祈雨当天,万历帝亲率百官步行十余里来到天坛,经过一番冗长而繁复的

  • 明因为神宗而亡?对明末历史影响深远的万历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明神宗,万历怠政

    看到万历朝鲜之役的时候,我想起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那时候的明朝,作为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大国,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不可侵犯,就算明代的百姓再怎么妄自菲薄,谈起自己的国家,那也是与有荣焉——甚至连统治者也不觉得明朝会亡,尽管他们已经知道朝廷有了困难,却从不认为,那就是致命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