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普奥战争的经过:普奥战争是如何展开的?

普奥战争的经过:普奥战争是如何展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88 更新时间:2024/3/8 17:23:32

随着普军战略展开的完成,双方开始交火,战争进程发展迅速。但是,整个战争是在3个战场上差不多同时展开的,其决定性的作战行动发生在波希米亚战场上,它决定了战争的命运。

在南线,即意大利战场,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地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可是,1866年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1场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官兵四处散逃,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非常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奥军在意大利获胜以后,并没有继续发展攻势,而是放弃了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而将大部分兵力迅速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

在西线,即德意志战场,是由普鲁士军队对奥地利阵营中一些成员国的进攻。宣战后,普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的盟邦汉诺威、黑森一加塞尔和萨克森等毗邻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普军的强大威势之下节节后退。萨克森军队被迫撤退到摩拉维亚地区,并在那里与奥地利的军队会合,并入了贝奈德克将军指挥的北方军团。1866年6月27日,冯·法尔肯施泰因将军率领普军5万余人,挺进到朗根萨尔察附近,在那里大败汉诺威军队,进而围困了汉诺威城。1866年6月29日,汉诺威王奥格尔格宣布投降。尔后,在7月初,法尔肯施泰因挥军南下,准备先占领法兰克福,随后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

在北线,即波希米亚战场,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命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1军团向尼斯河以东挺进,第2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1军团右翼靠拢。1866年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1军团汇合。这时,毛奇得知奥军正由摩拉维亚向西北方向的边境开进,于是当机立断,命令第2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第1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则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这样,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战争后期

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两路大军都因为并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又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颇为缓慢。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个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白白地坐失了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1866年6月26日,进到山南的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1军团,在伊塞尔河西侧与奥军阿尔贝耳特将军率领的2个军相遇。阿尔贝耳特不敢固守伊塞尔河,未经严重战斗即撤出该地区,主动朝东南方向退却。易北河军团抓住良机,乘胜追击。此时,普军第2军团还在翻山越岭,艰苦推进。

同一天,即6月26日,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已经到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他在那里观望等待,企图在普鲁士的两路大军之间选择一路,准备集中力量予以打击。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的第2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贝奈德克得知警戒部队遭到打击的消息,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打算在波希米亚境内集中其全部兵力,然后选择二者之一进行打击。可见,撤退的后果只能是军心浮动,体力损耗。其西面此时正好也陷入困境。阿尔贝耳特在伊塞尔河失利后,追击的普军步步逼进;东线的普军第2军团在打败奥军警戒部队后,也步步跟进,咄咄逼人。这样,奥军顿时丧失了主动权,处在普军两路部队的夹击之中。1866年6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7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的上游河畔,位于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7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方撤退,尔后再徐图抵御之策。然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便打响了。

在当时的战况发展中,普军也显得相当混乱。各军团分别进攻,缺少协同配合,有的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一时竟摸不清奥军撤退的方向。他们大都以为奥军必定向南撤退,经由帕尔杜比策回守维也纳。而实际上,奥军因为南翼被堵,只有向东开进。由于普军统帅部未能及时掌握情况,普军官兵因连续行军作战而疲惫不堪,加上第1、第2两个军团以及奥军一些部队互相混杂在一起,统帅部也就一时无法进行指挥和调整,以致未能组织有效的战术追击,使奥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厄运。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大胜而结束了。奥军的伤亡和被俘人员虽然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仍率主力约15万余人安全地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的伤亡,总共约达1万人。但是,经此一役,战争中的命运也就最后决定了,奥地利已经无力再战。

1866年7月5日,由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请求,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当时,普军是有能力继续进攻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普王威廉和他的将领们,都要求继续进军,

攻占维也纳,彻底击溃奥地利。然而,头脑清醒的俾斯麦却有政治远见,他担心战争一旦拖延,将引起法国的干涉,或者在被击溃的奥地利境内发生革命,从而使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计划毁于一旦,因而力主谈和。他认为,如果过分地伤害奥地利人的感情,迫使他们孤注一掷,甚至铤而走险,那么,在未来必将来临的普法战争中,将不能争得奥地利的中立,对普鲁士很为不利。因此,他力排众议,主张立即缔约,甚至对国王以辞职相威胁。普王威廉一世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让步。7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26日,签订《尼科尔斯堡预备和约》。

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1866年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和约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北德意志联邦。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标签: 普奥战争普鲁士奥地利

更多文章

  • 普奥战争的历史背景: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第一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奥战争,普鲁士,奥地利,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松散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都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在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斗争仍很激烈,直到1866年普

  • 普奥战争简介:普鲁士重新统一德意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普奥战争,普鲁士,奥地利,

    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战争),发生于1866年,是近代战争史上发生在中欧地区的一场著名战争。这场战场是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进行的战争。最终奥地利帝国战败,被迫放弃在德意志的领导权,由普鲁士王国主导的北德意志邦联成立,加速了德意志统一

  • 普丹战争的战争结果:普丹战争是如何结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两区分治这次战争中,普鲁士首次动用整顿过的军队,并充分显示实力。不过,奥地利忽略普军力量,在18个月后付出代价。1865年8月14日,普鲁士与奥地利签署加斯泰因条约,分别管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普奥战争奥普两国对于公国的管理和未来地位,不久后就有龃龉。俾斯麦就以此为由,在两年后策划普奥战争。奥地

  • 普丹战争经过:普丹两国是如何争夺两大城邦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里伯条约里伯条约规定,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永远不可分离,但1863年的事件显示,石勒苏益格即将并入丹麦,脱离德意志邦联成员荷尔斯泰因。这给普鲁士良好的开战理由,以获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她争取民族主义者支持,要从丹麦统治“解放”当地德裔居民,并借战争履行德意志邦联法律。领土纷争1860年代初

  • 普丹战争的历史背景:普丹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德国统一步伐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48-51年)完结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分离活动失败,但在1850及1860年代再度活跃——支持统一德意志的人,都希望将丹麦统治的这两个地方,并入大德意志版图。石勒苏益格居民使用的语言,包括德语、丹麦语和北弗里西语,但大多数都是丹麦裔;荷尔斯泰因则以德裔

  • 普丹战争简介:普鲁士踏出统一德意志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的战争。1863 年11 月,丹麦王国违反1852 年的伦敦议定书,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罗恩堡并入丹麦,引起当地日耳曼居民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乘机向丹麦发动战争。丹麦战败,放弃对两地的权利。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普丹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

  • 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腊八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腊八节,传统文化

    腊八节的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

  •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节日,传统文化,腊八节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中国的节日,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又称腊月,所以十二月初八被叫做腊八。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和腊八粥?腊八粥的是怎么来的?做成它所需要的材料是什么?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

  •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的来历及习俗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腊八节,节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 爪哇起义的历史评价:爪哇起义为何会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人民大起义在初期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战果,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包括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土著附庸军队的消极厌战。同时,起义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是重要原因。当起义烈火迅猛燃烧时,蒂博尼哥罗就清醒地认识到,他面对的敌人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殖民军,它还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起义军人多势众,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