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普丹战争经过:普丹两国是如何争夺两大城邦的?

普丹战争经过:普丹两国是如何争夺两大城邦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28 更新时间:2024/2/11 22:05:20

里伯条约

里伯条约规定,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永远不可分离,但1863年的事件显示,石勒苏益格即将并入丹麦,脱离德意志邦联成员荷尔斯泰因。这给普鲁士良好的开战理由,以获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她争取民族主义者支持,要从丹麦统治“解放”当地德裔居民,并借战争履行德意志邦联法律。

领土纷争

1860年代初期,这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再度成为国际间的热门争辩话题,但这次丹麦所获支持减少。克里米亚战争严重削弱俄罗斯国力,而法国则准备不再支持丹麦对该两地的利益,以换取她在其他地区的得益。维多利亚女和王夫艾伯特王子赞同德意志的立场,但英国官员缓和他们的情绪,认为德意志海军在波罗的海扩张,威胁英国的海上霸权,结果英国支持丹麦。丹麦再度重申石勒苏益格为她的领土。1864年7月29日,德意志邦联议会受到奥托·冯·俾斯麦的指示后,扬言会干预事件。11月6日,弗雷德里克七世宣布废除丹麦宪法中影响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

(Lauenburg)的条,而保留对丹麦和石勒苏益格的条文。

九天后,克里斯蒂安九世继承王位,马上陷入困境。他最先要处理的首个法案,就是要签署新宪法。然而,如若签署,他将违反作为国王的条款;如若拒绝,他就会与理念一致的丹麦人民对立。结果,他两难取其轻,在1864年11月18日及时签署宪法。消息传到德意志后,群众激动愤慨。1852年,奥古斯滕伯格公爵克里斯蒂安放弃对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主权,其宣称比新任丹麦国王还要好;而今其子弗里德雷克声称没有与父亲一起放弃权利,故此自称有继承弗里德雷克七世的权利。荷尔斯泰因人民反应激烈,支持奥古斯滕伯格的弗里德雷克;后来丹麦新宪法广为人知,石勒苏益格人民也响应行动。德意志王侯和人民都热情支持弗里德雷克。虽然奥地利和普鲁士持负面态度,邦联议会仍决定占领荷尔斯泰因,以待继承问题之解决。

军事行动

1864年12月24日,萨克森和汉诺威军队以德意志邦联名义进驻荷尔斯泰因。受到两支军队和当地居民的支持,弗里德雷克公爵自立为“弗里德雷克八世”。纵然德意志民意炽热,奥普两国都未能备战,唯恐牵涉到一场欧陆战争——俾斯麦称之为“愚蠢之举”。俾斯麦深深明白,奥普两国曾签署1852年的协议,故此必须维持其继承法则。当丹麦违反协议条款,她们能采取的行动必须完全正确,致使其他欧陆国家无法借故干预。克里斯蒂安九世颁布新宪法时,作为签约国的奥普两国,就有合理的开战理由。英国与俄国反对德意志邦联的行动;而萨克森的博伊斯特伯爵则建议,巴伐利亚应在邦联议会正式提出动议,承认弗里德雷克公爵的权利。这帮助俾斯麦劝谕奥地利立即采取行动。12月28日,奥普在邦联议会提出动议,要求邦联占领石勒苏益格,致使丹麦遵守1852年协议之条款。这表示承认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权益,结果被邦联愤然拒绝;随后,奥普政府知会邦联,表示会以独立欧陆国家身份行动。

1864年1月16日,奥普两国签署协议。奥地利草拟的一项条款,是为了维持1852年协议;但俾斯麦将之取消,改为奥普两国只能共同决定该两个公国的关系,而且两国如若没有对方同意,都不能决定继承问题。在此阶段,如若丹麦愿意为情况之迫切让步,经抗议后撤出石勒苏益格,欧洲国家可能会干预,邦联会让石勒苏益格重归丹麦;至于欧陆国家奥地利和普鲁士,则会毫无选择,只能阻止荷尔斯泰因公爵的任行动。为了避免如此情况,俾斯麦让丹麦相信英国威胁普鲁士——如若战事开始,英国将会插手。但其实,英国并没有如此计划。这种不顾他人的诡计成功了,纵使英国政治家先前曾支持丹麦。丹麦立场依然强硬;奥普联军在1864年2月1日渡过艾达河。奥普两国原先没有计划入侵丹麦,但在2月18日,一些普鲁士轻骑兵

(Hussar)受到一场骑兵遭遇战刺激,横越边界并占领科灵

(Kolding)。俾斯麦决定利用这情况扭转局势。他奥地利力陈采取强硬政策的需要,以期彻底解决公国以至德意志邦联的问题;奥地利不情愿地支持战争。3月11日,两国签署一项新协议,宣布1852年协议无效;两个公国在丹麦作为整体的地位,则将成为友好协议的主题。

列国调停

这个时候,英国代表帕尔姆斯顿子爵得到俄罗斯、法国与瑞典的支持,提出建议干预事件,指出整个问题应当交由一众欧洲国家决议。奥地利与普鲁士表示,只要1852年协议不作为决议基础,而公国与丹麦只是以个人关系联系,她们就会同意决议。会议在4月25日召开,但只是显示出有关问题是无可避免地混乱。代表德意志邦联的博伊斯特伯爵,要求各国承认奥古斯滕伯格对公国的主权;奥地利倾向于跟1852年协议相同的方案;普鲁士则渐渐显示出希望得到公国的目标。普鲁士若要实现目标,首先就要令公国彻底独立。奥地利反对,恐怕会完全失去她在德意志的影响。她们于是同意让公国得到完全政治独立,由共同机构约束。

下一步则尚未清楚。至于兼并公国之问题,普鲁士让它留待决定,但表明任何协议都必须让她军事支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这令奥地利担忧,不希望早已过度扩张的普鲁士变得更强大;她也开始支持奥古斯滕伯格公爵的宣称。不过,对俾斯麦来说,此事实为意料之内。于是,他向奥古斯滕伯格公爵表示,只要公爵愿意在军事上完全听任普鲁士、把基尔港让给普鲁士作为军港,让普军控制邻近的基尔运河,并加入普鲁士领导的关税同盟,就会在会议上支持其宣称。同样领导德意志邦联的奥地利,却不愿加入这种“解放战争”,因为她领土内多个民族已带来统治问题。

协议达成

1863年,克里斯蒂安九世继位后,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并入丹麦。俾斯麦后来以其外交才智,劝服奥地利加入战争,并得到其他欧洲大国的同意和邦联的支持。6月25日,伦敦会议结束,各国未能达成协议。在一天前,由于停火令结束,奥地利和普鲁士达成新协议,改变战争目标,要令丹麦与公国分离。之后,一场短暂战役结束,奥普与丹麦在8月1日初步议和。丹麦国王放弃对公国的所有权利,将之让与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作为入侵者的奥普两国,将这次战争表达为执行德意志邦联法律。战争为期短暂。丹麦在迪伯尔战役失败后,未能保卫石勒苏益格的边界,被迫撤出到丹麦本部,在投降前更被完全逐出日德兰半岛。

标签: 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更多文章

  • 普丹战争的历史背景:普丹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德国统一步伐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48-51年)完结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分离活动失败,但在1850及1860年代再度活跃——支持统一德意志的人,都希望将丹麦统治的这两个地方,并入大德意志版图。石勒苏益格居民使用的语言,包括德语、丹麦语和北弗里西语,但大多数都是丹麦裔;荷尔斯泰因则以德裔

  • 普丹战争简介:普鲁士踏出统一德意志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的战争。1863 年11 月,丹麦王国违反1852 年的伦敦议定书,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罗恩堡并入丹麦,引起当地日耳曼居民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乘机向丹麦发动战争。丹麦战败,放弃对两地的权利。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普丹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

  • 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腊八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腊八节,传统文化

    腊八节的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

  •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节日,传统文化,腊八节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中国的节日,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又称腊月,所以十二月初八被叫做腊八。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和腊八粥?腊八粥的是怎么来的?做成它所需要的材料是什么?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

  •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的来历及习俗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腊八节,节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 爪哇起义的历史评价:爪哇起义为何会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人民大起义在初期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战果,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包括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土著附庸军队的消极厌战。同时,起义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是重要原因。当起义烈火迅猛燃烧时,蒂博尼哥罗就清醒地认识到,他面对的敌人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殖民军,它还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起义军人多势众,有满

  • 爪哇起义经过:爪哇起义是如何最终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蒂博尼哥罗及其叔父莽古甫美在斯拉朗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号召人民 进行一场“反对一切欧洲人”的圣战。不满殖民政策的77名封建王公贵族也携家带众加入起义军。伊斯兰教学者奇阿依·摩佐带着一大群伊斯兰教学生投奔起义军。起义军很快发展到6万多人。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分三个阶段。起义军采用游击战术,多次

  • 爪哇起义背景:荷兰殖民者疯狂压榨印尼人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岛屿,呈狭长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生产稻谷、玉米、橡胶、甘蔗、椰子外,还盛产著名的金鸡纳霜、咖啡、油棕、可可、各种香料等热带作 物。16世纪初,贪婪的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1602年荷兰三级会议批准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

  • 爪哇起义简介:印尼起来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人民起义是1825年至1830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爆发的由爱国封建主蒂博尼哥罗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这次战争虽然以起义者的失败而告终,但它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揭开了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斗争高涨的序幕。1825~1830年,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由

  • 美西战争的历史意义:美国拥有了自己的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西战争,美国,殖民地,

    1898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这场历时仅100余天、致使3000美国人丧生的短暂的海上冲突使美国陷入了远东的复杂问题,也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虽然美西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发生在东半球的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