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普丹战争的历史背景:普丹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普丹战争的历史背景:普丹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4/2/11 22:04:36

德国统一步伐

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1848-51年)完结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分离活动失败,但在1850及1860年代再度活跃——支持统一德意志的人,都希望将丹麦统治的这两个地方,并入大德意志版图。石勒苏益格居民使用的语言,包括德语、丹麦语和北弗里西语,但大多数都是丹麦裔;荷尔斯泰因则以德裔居民为主。两地都由丹麦君主统治,共同拥有悠久历史,但与丹麦的关系非常复杂。荷尔斯泰因是德意志邦联成员;石勒苏益格则是丹麦的采邑,与丹麦都不是邦联成员。丹麦国弗雷德里克七世(Frederik

VII)后来死后无嗣,这些法律问题就成为关键。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声称,两国公国的继承法与丹麦的类似法例不同;丹麦民族主义者则反对,认为荷尔斯泰因继承法与丹麦的不同,石勒苏益格却不然。1460年的里伯条约规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永远不分离”(Ewig

ungedeelt),令情况更为复杂。其中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提出由丹麦王室庶系分支 (cadet branch)奥古斯滕伯格家族

(丹麦语:Augustenborg;德语:Augustenburg)统治两地。丹麦的民族主义者,则希望“丹麦国土延绵至艾达河”,亦即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结束德意志邦国对该地政治之影响;更激进的丹麦人,更提出完全排除荷尔斯泰因于丹麦之外。争议主要是关于谁人继承丹麦王位。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德意志人,一般支持奥古斯滕伯格家族;丹麦人一般认为他们与德意志关系太密切,比较支持与之对立的格吕克斯堡家族

(Glücksburg),希望该家族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成为新国王。在早前的石勒苏益格战争,克里斯蒂安王子并没有显著影响丹麦。1849年,丹麦采用新宪法,令情况更复杂。很多丹麦人都盼望宪法为所有丹麦人带来民主,包括在石勒苏益格的同胞。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宪法,由国家会议制度

(Estates of the realm)主导,致使社会的富裕阶层得到更大权力,故此两地政治都由地主阶级主导,当中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丹麦维持现状

至于丹麦,王室和政府大部分成员,都支持一个国家

(Helstaten),亦即严谨维持现状。丹麦国王渐渐老迈,数度领导政府内阁的国家自由党开始计划维持对石勒苏益格的统治。1863年,有关丹麦和石勒苏益格共同事务的新宪法草拟完成,正待国王签署,他却在此关键时刻去世。这个十一月宪法表明,丹麦不会直接兼并石勒苏益格,转为成立一个特别的议会(其名称是中世纪后期北欧议会Rigsraadet),处理两地的共同事务。两地更会维持独立的议会。1855年,丹麦曾推出类似政策,对象还包括荷尔斯泰因,但因为德意志的反对而失败。最重要的是,宪法第一条厘清继位问题:“政治体制应当为君主立宪。王室权力应当为世袭。1853年7月31日的继位法例表明继位法例,并适用于整个丹麦王室。”

继承人争端

克里斯蒂安九世被任命继位。1863年11月18日,他有感被迫通过宪法,在签署宪法时表示深切关注。此事令两地德裔人士愤怒。奥托·冯·俾斯麦在德意志邦联提出动议,最后达成决议,邦联派出军队占领荷尔斯泰因。丹麦军队北撤退,到达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边界;1863年圣诞节时,德意志军队占领荷尔斯泰因。1864年1月,局势持续紧张,但没有战斗;丹麦军掌握艾达河北岸,德军则在南岸。

1月16日,俾斯麦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她在48小时之内废除十一月宪法。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尤其因为限时太短,丹麦政府拒绝接受。2月1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渡过艾达河,到达石勒苏益格,战争无可避免。

标签: 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更多文章

  • 普丹战争简介:普鲁士踏出统一德意志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普丹战争,丹麦,普鲁士,

    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的战争。1863 年11 月,丹麦王国违反1852 年的伦敦议定书,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罗恩堡并入丹麦,引起当地日耳曼居民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乘机向丹麦发动战争。丹麦战败,放弃对两地的权利。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普丹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

  • 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腊八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腊八节,传统文化

    腊八节的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

  •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节日,传统文化,腊八节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中国的节日,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又称腊月,所以十二月初八被叫做腊八。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和腊八粥?腊八粥的是怎么来的?做成它所需要的材料是什么?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

  •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的来历及习俗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腊八节,节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 爪哇起义的历史评价:爪哇起义为何会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人民大起义在初期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战果,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包括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土著附庸军队的消极厌战。同时,起义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也是重要原因。当起义烈火迅猛燃烧时,蒂博尼哥罗就清醒地认识到,他面对的敌人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殖民军,它还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起义军人多势众,有满

  • 爪哇起义经过:爪哇起义是如何最终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蒂博尼哥罗及其叔父莽古甫美在斯拉朗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号召人民 进行一场“反对一切欧洲人”的圣战。不满殖民政策的77名封建王公贵族也携家带众加入起义军。伊斯兰教学者奇阿依·摩佐带着一大群伊斯兰教学生投奔起义军。起义军很快发展到6万多人。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分三个阶段。起义军采用游击战术,多次

  • 爪哇起义背景:荷兰殖民者疯狂压榨印尼人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是“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岛屿,呈狭长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生产稻谷、玉米、橡胶、甘蔗、椰子外,还盛产著名的金鸡纳霜、咖啡、油棕、可可、各种香料等热带作 物。16世纪初,贪婪的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1602年荷兰三级会议批准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

  • 爪哇起义简介:印尼起来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爪哇起义,印尼,殖民统治,

    爪哇人民起义是1825年至1830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爆发的由爱国封建主蒂博尼哥罗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这次战争虽然以起义者的失败而告终,但它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揭开了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斗争高涨的序幕。1825~1830年,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由

  • 美西战争的历史意义:美国拥有了自己的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西战争,美国,殖民地,

    1898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这场历时仅100余天、致使3000美国人丧生的短暂的海上冲突使美国陷入了远东的复杂问题,也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虽然美西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发生在东半球的菲律宾,

  • 美西战争的经过:美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美西战争,美国,殖民地,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古巴和菲律宾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