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治下唯一活下来的楚军名将季布怎么做到的?(一诺千金)

刘邦治下唯一活下来的楚军名将季布怎么做到的?(一诺千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46 更新时间:2024/1/8 14:56:25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季布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一天不除去他们,心里就一天不安稳啊!

我们首先来看看季布的逃亡历程。

季布与濮阳县一个姓周的人家是世交,两家素来很友好。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逃亡中的季布敲响了周家的大门。周家几乎连想都没想就收留了他。然而朝廷的“通缉令”很快就传遍了五湖四海,小小的濮阳县自然也不例外,布告上大致内容是,举报和抓住通缉犯钟离昧和季布悬赏RMB多少多少,窝藏通缉犯诛灭九族,杀无赦。

这下周家人可就犯难了,以他和季家的交情,他自然宁可自己死也要收留季布,然而此时的风声太紧了,弄不好季布没保护好,自己还会被连累到株连九族。是啊,一个人的性命不要紧,但整个家族人的命全都搭上可就是大事了。于是周老爷子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季布改头换面,让他重新做人。待季布改头换面后,周老爷子把他“卖”到一个鲁地姓朱的大户人家为奴。

这朱老爷子是个江湖名门之辈,广结天下豪杰。他和周老爷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于周老爷子带来的家奴,他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拍板买下了。

然而令周老爷子始料未及的是,这朱老爷子自第一天起就对季布起了疑心。这倒不是说周老爷子的易容术太差,而是因为不管季布怎么改变,他与生俱来的英雄之气却是无法改变的。朱老爷子通过明察暗访,很快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家奴竟是朝廷重金追赏的季布将军。

对于自己的发现,朱老爷子又惊又喜,他马上就赶到京城去了。当然,朱老爷子并没有直接把季布交给朝廷,而是找到了老相识夏侯婴将军,看能不能通融一下。由于两人是故交,面对朱老爷子的造访,夏侯婴很是热情地招待,又是杀鸡又是宰鸭,忙得不亦乐乎。

酒过三巡,朱老爷子就趁着酒兴开始提季布的事了。令朱老爷子颇感意外的是,他精心准备的演讲词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他刚一提到季布,夏侯婴就说他也很敬佩季布,他愿意亲自去面见刘邦看看能不能赦免季布的死罪。

这夏侯婴是啥人物,他是刘邦身边的红人啊!几次救刘邦的性命于危难之中。他的话自然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刘邦思考了良久,终于说了句:赦免!

于是乎,接下来街道上换了一道赦免季布的新布告。随后的事很简单了,季布自然到洛阳见到了夏侯婴,然后在夏侯婴的带领下见到了刘邦。

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此时化敌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季布低下了他高昂坚挺的头颅,然后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最后他表示他愿为国尽自己一分微薄之力。刘邦大手一挥,说,我现在就给你一个职位:郎中令。

这是刘邦对待一级战犯唯一一次大开恩。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叫丁公的项羽旧部下也来刘邦这里,他希望也能得到重赏,结果不但乌纱帽没捞着,反而赔进了自己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丁公这般“有备”而来,原因很简单,他曾经放过刘邦一条生路。

细心的读者会回想起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狼狈逃难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两大最凶险的劫难。先是被楚军围住了,这时老天帮了他一回,在乌云密布和飞沙走石掩护下,他乘机带领百来名残兵败将成功突围了。他没有走出几里路,又有一队楚兵追上来了,危急关头,他就用三寸不烂之舌对追来的楚军将领说了一番客套的恭维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将领居然被他说服了,悻悻地带领部下走了。

当年放走刘邦的那个将领的名字就叫丁公。

据说这丁公还跟季布沾亲带故,他听说季布被赦免后还得到了重用,于是他也来了,他以为凭当年放走刘邦之恩,得到高官厚禄一定不在话下。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他错了,因为他在刘邦面前跪下说出缘由后,得到的只有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话:给我拉出去斩了。

丁公不服,表示了最强烈的抗议:“陛下难道忘了当年的事吗?”刘邦冷笑道:“就算你当年于我有恩,那又如何?做人为臣,就在一个忠字,你在战场上都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那么以后在官场上肯定有过之而不及。像你这样不忠不诚之人留着何用?”

就这样,丁公被斩了。丁公是可悲的,因为刘邦要找一个“杀一儆百”的人来树立威信,恭喜丁公,他不失时机地、光荣地赶上了这项任务。

标签: 季布刘邦名将一诺千金

更多文章

  • 戚继光谈选择兵员:明朝最强士兵到底来自哪里?(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时,在浙江各处募兵练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在《纪效新书》中总结出浙江各地兵员的特点。戚继光一开始招募的是浙江处州(丽水)的兵员,这里的人多是山中的矿工,好勇好斗,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但是,他们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处州兵在每次作战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

  • 名将戚继光夫人王氏:休了自己丈夫的奇女子(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戚继光,王氏,戚继光抗倭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女人,她也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

  •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名将,戚继光,明朝,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

  •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面楚歌,项羽

    导读: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

  • 垓下之战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垓下之战,项羽,古代战争,四面楚歌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集团:刘邦(4万兵马)、韩信(30万兵马)、彭越(6万兵马)、英布(3万兵马)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与项羽的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10万兵马)率军居中,将军孔熙(10万兵马)为左翼、陈贺(10万兵马)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4万兵马)断后。楚军集

  • 四面楚歌的故事意思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成语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四面楚歌的典故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

  • 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和用计点评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笑里藏刀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变,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玮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探

  • 唐朝宰相李义府竟是笑里藏刀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宰相李义府,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十计笑里藏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十六计,兵法,笑里藏刀

    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释】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阴以图之:阴,暗地里。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

  • 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用意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简介赵高是赵国的宗室的远亲(也有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家族败落后流亡到秦国。赵高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导致身体部分残缺,后面被收入隐宫——秦朝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囚犯的地方。赵高兄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神话》赵高剧照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就让他任中车府令,管皇帝的车马,并且还让赵高教胡亥断案。赵高本